东莞市“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举行新闻发布会 着眼群众“小急难”最快24小时内回复
群众有诉求,市、镇、村三级渠道都可反映,最快24小时内有回复……这是“东莞速度”,也是“东莞温度”。东莞市“民生大莞家”项目,着眼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身边的“小急难”,建立健全群众诉求收集、处理、反馈快速响应机制。昨日下午,东莞市政府新闻办、市民政局联合召开东莞市“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东莞市“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具体情况。
高效实现群众“微心愿”
据介绍,“民生大莞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组织村(居)民通过党群联席会议、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网络协商等形式,开展社区协商活动,引导村(社区)各类主体和涉利益群体共同研究,共同商定。
如大朗镇高英村塘坑一巷道路日常出入车辆较多,但道路未经硬底化建设,雨季容易积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周边居民。高英村组织村民召开社区协商会议讨论,决定实施道路硬底化工程。目前,该项目已经完工,村民告别了“晴天走土路,雨天走泥路”的日子,出行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同时,各类民生诉求的办理标准、流程、时限等,“民生大莞家”也有明确。以“民生微心愿”项目为例:群众提出诉求后,所在镇街“民生大莞家”牵头部门,需在24小时内反馈受理意见,1000元以下的特殊群体帮扶项目及普惠型服务项目直接转由属地村(社区)办理;1000元以上的项目,立刻启动核查程序;10000元及以下的个人急难事帮扶5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可以说,“民生微心愿”项目最快可以在24小时内办理完成,最慢也不会超过1个月。而“民生微实事”项目则要求6个月内完工,有效提升了政府为民服务效率。
多措并举推动“民生大莞家”建设
2020年,市财政安排1.05亿元、市慈善会出资2100万元,专项用于“民生大莞家”项目办理。目前,“民生大莞家”信息管理系统已建成,民生诉求的即时受理、自动转派、信息发布、全程监督和查询统计等都可通过系统完成。10月底,东莞市民政局举办了市、镇、村三级600多名“民生大莞家”工作人员参加的业务培训会,有效提升了各级工作人员的业务办理能力。此外,镇街依托村(社区)现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社工服务点,建成552个“莞家驿站”,为有服务需求的群众提供专业服务援助。
截至目前,全市共征集“民生微实事”项目734件,其中102个项目已完成;接收“民生微心愿”诉求758宗,已办结534宗。“民生微心愿”项目通过“民生大莞家”专项资金解决的有96宗,对接现行政策及现有资源解决的共80宗,通过社会力量解决的有358宗。
今年8月,省民政厅将东莞市打造“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经验作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经验推荐至民政部。9月,“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以决赛第1名的成绩,获得省市直机关第八届“先锋杯”工作创新大奖,这是东莞市近3年来唯一获奖作品,也是东莞市历届参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新闻推荐
■台博会现场展出的智慧服务型机器人本报记者蓝业佐摄11月2日,2020第十一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简称“台博会”)圆满闭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