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大莞家”发布创新服务成果 打造民生服务的“东莞速度”
□信息时报记者 刘桂平
居住在东城街道的郭女士遇到了“大”的麻烦,2019年女儿被查出患有罕见的肠道疾病、儿子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婆婆尿毒症加重,高昂的医疗费和多重压力使郭女士濒临绝望。今年8月郭女士通过“民生微心愿”表达了自己的迫切需求,东莞民政局快速回应,5天内为郭女士送上2万5千余元的救助金,一解“燃眉之急”。
得到救助金的郭女士告诉东莞民政局相关人员,“没有想到(救助)会这么快!”11月3日,在东莞市“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发布会上,东莞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黎雪琴表示,郭女士的话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我们要的“东莞速度”。
共建成“莞家驿站”552个
类似郭女士的案例在东莞其他镇街时有发生,东莞打造的“民生大莞家”中的“民生微心愿”不仅能帮助群众家庭遇到的各种“小急难”,还对诸如公共卫生、道路交通等群众关心的事务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据悉,2020年,东莞共安排1.26亿元专项用于“民生大莞家”项目。从4月份正式启动至今,全市共征集了“民生微实事”项目734件,其中102个项目已完成。全市共接收“民生微心愿”诉求758宗,已办结534宗,通过“民生大莞家”专项资金解决的有96宗,共投入资金105.2万元;对接现行政策及现有资源解决的共80宗;通过社会力量解决的有358宗,全市共建成“莞家驿站”552个。
“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是今年市政府1号文部署的工作任务,也是东莞民生保障领域的一大创新之举。黎雪琴表示,现在“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在内容设置、诉求收集、项目确定及项目办理等方面均有所创新。
比如,在内容设置上,“民生大莞家”项目在整合现行民生保障政策现行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服务内容,将着眼于公众利益、群体利益的“民生微实事”和着眼于个人和家庭诉求的“民生微心愿”两大类项目纳入办理范围。“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整合10多个原本分散独立的民生诉求收集渠道,对接17个部门的42项民生保障政策,建成全市统一的民生诉求收集、处理、反馈机制。群众如果有诉求,可通过市、镇、村三级渠道反映。
在诉求收集上,“民生大莞家”将原本独立的10多个诉求收集渠道加以连通,分散的信息加以整合,做到“多口收集,一口办理”,减少了信息流转时间,建立起统一、高效、及时的跟踪处理机制,让民生诉求收集从“分”到“合”。
在项目确定上,“民生大莞家”所征集的 “民生微实事”项目诉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由居民共同商定项目实施细节,实现由“政府配菜”向“群众点菜”的转变。在项目办理上,则通过建立“莞家速递”“莞家驿站”“莞家直达”三种途径,整合现有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政社联动携手提高项目办理效率及水平,推动项目办理时间从“慢”到“快”。
24小时内响应市民诉求
“民生大莞家”对各类民生诉求办理过程进行流程再造,明确了各类民生诉求的办理标准、流程、时限等,通过短、平、快的措施快速响应群众诉求。以“民生微心愿”项目办理为例,群众诉求提出后,所在镇街“民生大莞家”牵头部门需在24小时内反馈受理意见,1000元以下的特殊群体帮扶项目及普惠型服务项目直接转由属地村(社区)办理;1000元以上的项目,立刻启动核查程序;10000元及以下的个人急难事帮扶5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可以说,“民生微心愿”项目最快可以在24小时内办理完成,最慢也不会超过1个月。而“民生微实事”项目则要求6个月内完工,有效提升了政府为民服务效率。
东莞民政局介绍,“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启动以来,一方面指导镇街利用“民生大莞家”专项资金,采取“莞家速递”方式,对群众提出的“小急难”问题予以快速办理;另一方面,组织建立市、镇两级爱心资源库,采取“莞家直达”方式,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帮扶,将社会力量的关爱直接送到受助对象手上;同时,指导镇街依托村(社区)现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社工服务点建设552个“莞家驿站”,为有服务需求的群众提供专业服务援助,推动“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快速落地。
今年8月,省民政厅将东莞市打造“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经验作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经验推荐至民政部。今年9月,“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以决赛第1名的成绩,获得省市直机关第八届“先锋杯”工作创新大奖,这是东莞市近3年来唯一获奖作品,也是东莞市历届参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黎雪琴在会上强调,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不断强化部署推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并继续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建设,拓展项目范围,争取2021年形成基层群众申报、党委政府响应、职能部门主办、村(社区)落实、社会力量参与、居民群众监督的“民生大莞家”品牌。
新闻推荐
东莞市中小学车模比赛举行 设8个项目28个组别共决出金银铜牌各34枚
■第十四届东莞市中小学车辆模型比赛在寮步镇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图为拼装四驱车现场本报记者陈栋摄本报讯动手组装四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