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实验中学三位初中生自编教材,当起选修课老师 学以致用,把知识内化再传授出去

东莞日报 2020-09-29 10:30

■松山湖实验中学“小”老师在授课受访者供图

新学期伊始,不少学校开始了新一轮的校本课程选修课,在松山湖实验中学,有一门校本课程竟是由该校三位学生主讲的,而且还受到不少同学的欢迎和好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由在校学生开发及授课的校本课程

9月22日下午,由松山湖实验中学三位“小老师”——来自初三的刘昊霖、初二的肖彦泽和成胤哲同学合作开设的校本课程《时·光——日晷研究型课程》正式在学校的“未来教室”开课。《时·光——日晷研究型课程》作为松山湖实验中学本学期180多门校本课程中的一门,整个课程共12节课。因其课程开发、教材编制和授课人都是三位在校学生,因此受到普遍关注,迅速在校内蹿红。课堂上,三位“小老师”合理分工,配合默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生动的科技课。

由学生开发课程、编制教材,还站上讲台授课,到底能不能行呢?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该课程的指导老师松山湖实验中学教导处副主任钟小敏。钟老师介绍道,《时·光——日晷研究性课程》的课程计划来源于2020年东莞市未来课程设计大赛,起初是为了参与比赛而做的一个研究性项目。“其实以往学校有学生做得不错的比赛项目,我们也会鼓励他们开个讲座,做一个简单的分享,但做成系统性的课程还是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反复打磨,让课程为学生赋能

今年6月初,在学校副校长潘艳荔的大力支持下,钟小敏老师开始带着三位同学着手准备课程设计和编写教材。小组成员们每天中午和下午下课后,都会在钟老师办公室进行课程研究和编写,钟老师一一指点。为了让同学们对课程有更深的理解,钟老师还带队去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放暑假时,课程教材已基本成型。

令钟老师意想不到的是,为了让课程能更加精益求精,在暑假期间,三位同学利用线上会议工具自发开会,对课程细节进行了修改和讨论。“三位同学的眼界和见识非常开阔,他们将北斗卫星、光刻机等诸多时事内容放进了课程当中,结合最新的科技,更加能调动听课学生的兴趣。”

新学期,同学们正式迎来校本课程选课,三位同学还自编、自拍、自导了一个课程推荐的小宣传片。毕竟是由学生授课,怕没人选。选课开始后,钟老师特地去关注了《时·光——日晷研究性课程》的选择情况,出人意料的是,这门课马上被选满了,非常受同学欢迎。“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很成熟,许多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非常精彩,除了本校教师授课,甚至还有不少来自校外的业内专家,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三个同学的课程能受到如此欢迎,令我们非常惊喜。”钟老师表示。

惊喜颇多,未来会鼓励更多学生开课

9月22日下午3点半,第一次课程开始了,三位小老师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顺利完成了课程。为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三位小老师还引入了项目式、合作式的课程学习模式,充分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此前,钟老师所担心的课堂管理问题也迎刃而解。“三位同学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因为都是同龄人,他们语言话术和课程节奏的把握甚至比老师的授课更能让同学们接受。”

刘昊霖同学告诉记者,与伙伴们开设校本课程让她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初二的肖彦泽和成胤哲同学说,上台之前还有些忐忑和小紧张,但一看到同学们安安静静地坐在下面求知若渴的眼神,就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也变得更有自信。上台讲课,让他们体会到平日学科老师的辛苦和成就感。

钟老师告诉记者,经过这次尝试,未来,学校会积极鼓励和支持更多学生去开发校本课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会积极参与指导,让学生不仅学,更要“用”,把知识内化再传授出去,获得学以致用的乐趣与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新闻推荐

东莞中学举行高一年级诗歌朗诵比赛 诵经典华章 唱中国梦想

本报讯在新中国成立71周年来临之际,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同学们领略诵读与诗歌的魅力,9月26日,东莞中学举行了2020年高一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