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首个散货港口岸电工程通电 东莞供电局:助力城市打造“绿色码头”

东莞时报 2020-09-29 10:22

9月25日,位于东莞港的东莞市海昌实业有限公司港口岸电工程顺利通电,是东莞首个5万吨及以上装散货港口岸电项目 通讯员 钟文斌 摄

“我们这里一共三个码头,其中两个已经做好口岸电改造,目前只要进港船舶改造好就可以使用口岸电了。”9月25日,位于东莞港的东莞市海昌实业有限公司港口岸电工程顺利通电。东莞海昌技术部经理助理成合林告诉记者,原本港口岸电项目从规划到通电一般需要半年时间,但海昌此次改造项目在东莞供电局的大力支持下目耗时缩短了近一半。

今年以来,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积极落实《东莞市蓝天保卫战2020年度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持续做好电力供应服务,加大力度开拓电能替代市场。海昌实业的口岸电项目是东莞首个5万吨及以上装散货港口岸电项目,预计每年将增加用电量10万千瓦时,年均减排二氧化碳99.7吨。

28天搞定,工程效率提升40%

东莞市海昌实业有限公司煤炭码头是广东省煤炭战略储备基地,是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广东省重点工程。该企业拥有2个7万吨级煤炭专用卸船泊位、1个10万吨级卸船泊位和14个千吨级装船泊位。

为持续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东莞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东莞供电局和东莞市海昌实业有限公司深入合作,推动港口岸电项目落实落地。该项目今年新增用电报装容量2000千伏安,用于安装岸电变压器,建设2个泊位船舶岸电设备。

西北区供电局麻涌供电服务中心营业班班长袁永强介绍,针对东莞市海昌实业有限公司的用电需求,麻涌供电服务中心安排党员志愿服务队主动上门服务,为其量身定做供电方案。还安排党员客户经理专人跟踪,积极为客户办理增容和接电业务,帮助客户解决变压器选型问题。从项目报装到送电,仅仅用了28个工作日,效率提升了40%。

建“绿色港口”,年均减排99.7吨

据了解,东莞市海昌实业有限公司港口岸电工程投运后,可以通过岸基电源向靠港船舶输送电力,从而关闭船舶辅机,有效解决船舶靠泊期间采用柴油机发电引发的噪声和大量硫氧化物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是建设“绿色港口”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东莞市海昌实业有限公司岸电项目负责人袁嘉豪说,用清洁的电能替代传统的柴油发电,既经济又环保,而且船舶在岸边停靠噪音也降低了很多。

港口岸电是“绿色港口”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悉,使用安全、可靠、绿色的网电后,东莞市海昌实业有限公司投运后按平均每年用电量10千瓦时测算,将节省标准煤3.6吨,减少煤粉层、二氧化碳排放量99.7吨。

预计未来改造量年增长速度10%

东莞供电局一直针对港口岸电技术的推广,加大与东莞地区的港口合作力度。该局市场营销部综合能源分部高级经理刘红告诉记者,按照国家环保要求估算,未来东莞船舶岸电改造数量年增长速度约为10%。“我们将把岸电项目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进,为东莞港口营造更加节能环保的用电环境。”

接下来,东莞供电局将逐步向港口企业推介电能替代项目,进一步优化干线港口高压岸电和小容量内河港口低压岸电供电方案,构筑布局合理、需求明确、功能完善的港口岸电设施体系,为广东省优化环境空气质量,打造“绿色港口”提供东莞特色经验。

新闻推荐

东莞首个5万吨及以上装散货港口岸电项目通电年均减排二氧化碳99.7吨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记者谢英君、蒋幸端通讯员房晓琳、陈嘉琦、钟文斌)昨天,记者从东莞市供电局了解到,位于东莞港的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