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基建”东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迈上新阶段 莞集成电路产业迎“芯”机遇
为促进IC芯片设计企业与IC芯片生产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加快推动芯片国产化替代,9月18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主办的第十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在松山湖举行。百名产业链上下游专家、学者、投资机构负责人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发展变化。
论坛十年,作为举办地的东莞也在十年内,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松山湖的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逐步聚集一批IC设计企业,产业氛围日渐浓厚。
“新基建”催生芯片行业发展新机遇
“9月15日,台积电正式断供华为,海思高端芯片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在第十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上,东莞市人民政府顾问、东莞松山湖集成电路设计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涛在总结近年来国内集成电路发展情况时,感慨道。
近期关于“集成电路发展”这一话题讨论一直热度不减。在刚结束不久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上,常务董事、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坦言,因为没有中国芯片制造业能支持,华为正面临着没有芯片可用的困境。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加快掌握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推动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国家从政策鼓励上也是“火力全开”。8月4日,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税、投融资、进出口等多方面,给予行业空前的优惠支持。
良好的政策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创造条件,而“新基建”的浪潮为产业发展创造无限机遇。“新基建”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这些领域的发展与集成电路产业息息相关。
“新基建”将会给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在第十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上,与会“大咖”各抒己见。
小米科技产业投资高级合伙人孙昌旭表示,智慧物联网需要AI技术。他以工业领域为例,指出目前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尚处于井喷的前期阶段,还有很多地方等待创新突破,例如网络框架的改变、传感器的升级换代等。
“碎片化和可靠性的缺乏,是当前物联网芯片发展的主要痛点。然而,工业物联网芯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花很长时间。这需要芯片厂商不断创新,推出系列产品,尝试服务碎片化和对高性能有需求的市场。”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陈峰说。
“新基建”发展不断推进,创造出许多新需求,新需求催生出更多全新的应用场景,全新的应用场景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广阔的市场背后蕴含着更多技术发展创新的新机遇。新机遇下,当前国内芯片行业正逐步显现出强大的韧性。
松山湖正逐步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芯”高地
借着“新基建”东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迈上新的阶段,不少企业也顺势而为,东莞赛微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微微电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第九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上,赛微微电子推介的CW6305——面向IoT、穿戴、耳机设备的充电管理芯片,于2019年7月开始量产,截至2020年6月,出货总量达到1500万颗。
在今年的高峰论坛上,赛微微电子同样带来“新惊喜”。“抄底静态功耗低压DC/DC——CW6601,应用领域包括穿戴设备、IoT应用、5G移动设备等。”当天,该公司总经理蒋燕波上台,向大家推介最新成果。
作为一家电源和电池管理芯片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赛微微电子总部位于松山湖。该公司是第十届松山湖中国IC创新高峰论坛上10家上台推介的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当中唯一一家上台推介的东莞企业。据介绍,该企业目前已经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电池量计集成电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同时也是国内电池电源管理芯片设计领域龙头企业之一。
赛微微电子是东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缩影。实际上,东莞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也正逐步形成。作为东莞市IC设计企业的集聚地,松山湖党工委委员朱沃强表示,松山湖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记忆科技、合泰半导体等优质企业加速集聚,形成了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带动、潜力初创企业协同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格局。
据统计,当前松山湖已经入驻IC设计企业超过50家,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包括专注于电池电源管理芯片的赛微微电子;台湾上市公司盛群半导体,大陆总部合泰半导体;开发出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胎压监测芯片的合微集成电路等。
随着“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不断升级,IC领域俨然已经成为东莞乃至广东提升科技竞争力的主战场。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是关键。“松山湖拥有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资源,未来香港城市大学新校区也将落户于此,这将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宋涛说。
在问及对东莞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宋涛表示,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相关主管部门要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状况,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制定出贴合地方实际的政策,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同时,还要做好顶层设计,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错位发展。
随着国家“新基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战略方针推动,东莞发挥好产业优势,特别是在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智慧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在未来的产业升级过程中,通过政府支持培育,东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必将迈上更高的台阶。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日前发布2020年8月金融统计数据,8月末东莞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接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