滘联社区蒲草湿地变身摄影乐园 美丽村居注入文化内涵

羊城地方 2020-09-18 10:30

蒲草一身都是“宝”

蒲草可被编织成多种生活用品

村民泛舟收割蒲草

蒲草湿地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文聪

通讯员何敏怡

9月的艳阳下,微风轻拂,蒲草摇曳。东莞市万江街道滘联社区是不少摄影爱好者的创作乐园,因为那里有着东莞仅剩的一处蒲草湿地。近两年来,通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挖掘蒲草、龙舟等传统文化元素,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滘联社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美丽村居被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

莞草因其名独特而被外界熟知,但还有一种植物在旧时也被老东莞人视作编织材料,那就是蒲草。“卜筑蓬蒿一径斜,池塘新绿映窗纱。蒲团坐到忘机处,不觉春风度落花。”南明抗清英雄、万江人张家玉诗作《卜居》中描写的蒲团,便是由蒲草编织而成的圆形坐垫。

“蒲草清香、蓬松,用它编织成席、垫,舒适爽快又隔除地气,清醒头脑。”摄影爱好者祁凯俊坦言,东莞年轻一辈对蒲草的认识较少,位于滘联社区正丫湾里面的万江生态湿地公园是全市目前仅剩的蒲草种植地,因此值得去打卡记录。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滘联社区的蒲草湿地都会吸引众多像祁凯俊这样的摄影爱好者。连片的水生植物郁郁葱葱,蒲草挺拔于池塘中旺盛生长,长焦拍摄、微距特写、双重曝光、空中航拍,大家各自选好角度、摆好机位、对着心头喜好的那株蒲草,频频摁动快门,竞相抓拍最美的一瞬间。

蒲草一身都是“宝”

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村民池塘泛舟,收割蒲草。村民李叔说:“在南方,蒲草也被称为‘水烛’,这是因为它喜欢生长在有水的低洼地或者湿地河边;线条状的植株直立生长,一根根红红的、毛茸茸的花穗看上去很像蜡烛。”

蒲草一身都是“宝”。据李叔介绍,蒲草的白嫩部分和地下茎尖端的幼嫩部分可以食用,味道清爽可口。花粉可入药,称为“蒲黄”,能消炎、止血、利尿;雌花当作“蒲绒”,可填床枕。花序可作切花或干花,水烛的叶片可作编织材料,茎叶纤维可造纸。“旧时,我们村里种植了许多蒲草,村民们经过收割、剖草、晾晒、编织等一系列的环节,把蒲草编织成蒲团、蒲草席等生活用品。蒲团从开始编织到成品,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村里面还为收购这些手工品特设了蒲草站。”

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近两年来,通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项目建设,滘联社区的东堤路沿着河岸串起了罗汉松公园、起龙广场、游龙大街、芳草园等十余个景观,成为了村民们的一条“休闲大道”。

滘联在变美的同时,万江街道文化部门和滘联社区也没有忘记去挖掘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据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持续保护蒲草,深挖其历史文化底蕴外,滘联社区还在大力传承龙舟和龙狮文化。“枝昌龙舟俱乐部在我们东堤路段河面建了一个龙舟训练基地,从今年3月份开始,俱乐部每天下午开展龙舟训练,由此吸引了众多龙舟‘粉丝’和市民前来观看。随后,又引入万江本土龙狮团队‘联圣堂’进驻驿站,作为醒狮文化的窗口。”

新闻推荐

文化周末举办教师节特别献礼音乐会 “阿卡贝拉”展现纯粹人声之美

演出间隙歌手们为观众普及阿卡贝拉小知识。歌手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为了给广大莞城教师们一个特别的教师节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