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将骑手和外卖平台卷入舆论漩涡 外卖小哥拼命,谁饿了?美了谁?

东莞时报 2020-09-11 10:34

南城三元路,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送餐 东莞时报资料图 记者 陈栋 摄

9月8日起,网络热传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让骑手和外卖平台卷入舆论漩涡。文中称,外卖骑手在系统算法驱使下,为完成订单而加速奔命,甚至导致各种安全事故,“一个制造了巨大价值的行业,反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制造者”。

对此,外卖平台饿了么、美团接连做了回应,却再度引发争议。

一篇文章引发热议

9月8日,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引发朋友圈刷屏,相关词条也迅速冲上热搜。

文章提到:每一个外卖骑手背后,都有一套算法,也就是所谓的“智能配送系统”。系统服务于外卖小哥的同时,事实上,“一分一秒”倒计时的配送时间,却在时刻给外卖小哥划出“时间底线”,一旦发生延迟,便意味着差评、收入降低,甚至被淘汰。

公众关注在数据算法得出的时间限制下,对外卖快递员有些绝对和苛刻的评价体系和要求。算法不断压缩时间,骑手付出沉重代价。他们,是系统里的一个点,更是生活中的一个人。系统要求更快送达时间,社会希望更多劳动者权益。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全行业外卖订单单均配送时长比3年前减少了10分钟。

点外卖已经成为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之一,外卖小哥大家也再熟悉不过,文章击中了外卖行业的痛点,引发了民众对外卖小哥的同情,迅速刷屏朋友圈。

平台回应再引热议

针对媒体、公众对外卖小哥、平台系统的关注,9月9日凌晨,饿了么宣布将于近期发布新功能,在结算付款时增加“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自主小按钮,消费者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

但这个新功能,也引发了网友诸多讨论,有人认为给顾客“谅解按钮”不如平台方直接多为骑手预留一段时间。也有人认为,外卖行业竞争激烈,大部分消费者对外卖时效的要求也非常高,平台让“不太着急”的消费者多等5分钟换取平台权益,更合理。

9月9日晚7点多,美团外卖发布声明,表示将更好优化系统,在为用户提供准时配送服务的同时,调度系统会给骑手留出8分钟弹性时间;同时改进骑手奖励模式,让骑手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获得更实际的回报。声明中,美团外卖从优化系统、安全保障、改进骑手奖励模式、骑手关怀和倾听意见等角度,回应了公众关注。

但没想到,美团迅速推出的这个带有危机公关意味的改进措施,却引来了新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道德绑架,甩锅给消费者;有人表示,这个功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情况还是不会改变。

/专家观点/

五大关键问题必须厘清

那么,饿了么等平台的做法合理吗?外卖骑手的安全应由谁来管?消费者的权益又该由谁来维护?围绕这些焦点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法律专家。

问题1

饿了么平台做法有哪些问题,属于甩锅行为吗?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饿了么的声明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配送时效体现外卖骑手与企业的关系,外卖骑手的相关规则也是企业来定。消费者在平台下单,商业行为也是针对平台产生。如果外卖骑手产生的违规、撞人、闯红灯等过错让消费者承担,显然有违基本逻辑。

问题2

外卖平台本身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赵金涛认为,外卖平台承担用工责任和社会责任。

一方面,平台应想办法缓解外卖员压力,从系统上给外卖人员安排合理时间,而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味提速;另一方面平台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不应把相关责任转移给消费者。

问题3

外卖骑手的安全到底应该由谁来管?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赵金涛建议,应从法律上明确用工性质和责任主体,比如要求平台招聘外卖人员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平台使用外包时要求外包公司必须与外卖人员签订书面合同,出现给他人造成损害时由平台承担责任,切实保障外卖人员的合法权益。

问题4

我国外卖骑手数百万人,如何加强行业监管?

据报道,目前外卖行业并没有一个主责的部门,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行业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专家认为,外卖送餐时间算法关乎多方利益,应该引入公议或评议机制,需要听到快递员、平台上的小商家的声音。

人社部数据显示,每天跑在路上的网约配送员已经达到数百万。仅美团平台一家,2020年上半年的有单骑手就达到295.2万人。加快完善劳动保护相关政策,加强互联网平台劳动用工监管,已经十分迫切!

问题5

消费者要求更好的服务有没有错?

专家认为,消费者要求更好的服务,这本身是没有错的,平台承诺的时间是顾客选择消费的重要参考条件。平台做不到可以不承诺,既然作出了承诺,就不能要求顾客进行所谓的宽容。平台应该提供优质的服务,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专家认为,企业要想发展,离不开效率。但无论技术怎么发展,算法如何优化,平台企业首先应该明白,外卖员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城市交通路况会实时出现变化,有其特殊的复杂性,不宜简单粗暴追求时间和效率,切实考虑到骑手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行走在城市中的机器!综合央视、经济日报等

新闻推荐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培养首位博士后出站

9月初,来自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锂离子电池材料团队的詹元杰,刚刚结束了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生涯,顺利出站,全职加入该团队继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