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河涌变绿色湿地 深莞共治让茅洲河换新颜
茅洲河黑臭水体治理前
茅洲河黑臭水体治理后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谭铮 侯梦菲
从地图上看,仅41.61公里长的茅洲河并不起眼;但在广东的治水版图中,它绝对是一条不能忽略的河流,她足以被写入广东乃至中国治水理念和治水技术的发展史中。
作为深圳和东莞的界河,茅洲河曾是“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流”。近年来,省委高度重视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省委书记李希出任省第一总河长,并牵头督办茅洲河污染整治。经过三个阶段的有效治理,深圳、东莞两地协同作战,茅洲河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氨氮、总磷浓度同比分别大幅下降35.2%和41.1%。
昔日的烂河滩和臭水沟,如今变成了湿地公园和沿河碧道。今年3月,广东万里碧道茅洲河试点段全面动工,茅洲河流域将把治水、治城与治产相结合,促进区域环境优化、流域空间复合利用,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城市功能提升,成为“河道+产业+城市” 综合治理开发的样板区。
巨变
从黑臭水体到鸟语花香
仲夏的雨后,深圳市宝安区茅洲河畔的燕罗湿地空气清新。居住在深圳宝安区的刘一林,带着母亲和两个孩子来燕罗湿地游玩。“最近天气好的时候,我们经常过来玩。”刘一林说,她在宝安区住了8年多,以前只能带孩子去市区公园游玩。
直到去年年底,她的朋友圈被燕罗湿地刷屏了。“很多朋友来湿地玩,还拍了小视频和照片上传朋友圈。”第一次来到燕罗湿地时,刘一林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以前,茅洲河两岸都是烂泥滩,一米多深的黑淤泥散发着刺鼻的恶臭,路过的市民都要掩鼻而走。现在,茅洲河上游河畔800多米的“弯月形”河滩,经过生态修复保护被打造成滨河湿地公园——燕罗湿地,兼具水质净化提升、生态修复保护、景观休闲游憩、生态科普宣教等综合功能。
茅洲河变了,从“黑臭”变得“五彩斑斓”!粉黄的美人蕉、紫蓝色的再力花、灰绿的花叶芦荻、青翠的风车草……如今,500多种植物让燕罗湿地实现四季有花,许多鸟类也在这里出现。
这些植物根部还藏着“秘密”。“湿地公园所种植的生物大都兼顾美化和水质净化双重功能。” 深圳市水务局河道管理中心茅洲河管理所所长胡海涛介绍,每天有1.8万立方米处理后的茅洲河污水进入湿地公园,经过生态净化科普区(预处理)、徜徉花海游览区(垂直流潜流湿地)、潺潺溪流保育区(表流湿地)等区域净化后,从湿地公园流出的水可以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进而补给和改善茅洲河中上游水质。
创新
滩涂淤泥“化身”透水砖
在茅洲河治理的过程中,其中一大难题源于处理滩涂中的淤泥。据介绍,茅洲河流域有420万立方米的污染底泥。这些底泥可以运到哪里去?如何处理?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是茅洲河治理中不可回避的一环。
中电建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陶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茅洲河的水质不仅仅是有机物的污染,同时还存在在无机物的重度污染。
为了让这些底泥找到更好地“归宿”,深圳市政府携手中国电建对这些淤泥挖掘、处理和再利用。
如今在茅洲河上,穿行着多条挖泥船。这些挖泥船对河道进行环保清淤后,通过管道将淤泥送到位于茅洲河岸边的中国电建茅洲河1号底泥处理厂。
据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翟德勤介绍,用环保的方式将这些淤泥变废为宝,就是处理这些淤泥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污染底泥经脱水固化和无害化处理后形成的余土或称泥饼,主要用于堤身填筑或其他工程基础回填,此外部分余土用于碳化制陶粒、制砖。与此同时,经由泥砂分离系统洗选出的余砂,经洗砂筛分处理检测无害后,则用于人工造地、管网工程沟槽回填等。
据了解,燕罗湿地的每一块透水砖都源于茅洲河里挖出的底泥。这些底泥以另外一种面貌,回到了茅洲河边。
共治
深莞合作实现治河“一张图”
如果把土地比作人体身上的肌肉,河流则可看作是人体的血管。流经不同行政区域的茅洲河,只有在流域内城市和合作治理之下才能旧貌换新颜。
茅洲河位于深圳市西北部,干流流经深圳市光明区、宝安区和东莞市长安镇,流域面积388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境内311平方公里,东莞境内77平方公里。
茅洲河的治理涉及两市三地,长期存在干支流不同步、分段治理、碎片化施工的弊端。为改变这一现状,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开展茅洲河等重点流域治理督导,搭建“省生态环境厅+深圳市、东莞市+宝安区、光明区、长安镇”的茅洲河综合整治“1+2+3”工作框架,建立“两周一会”工作机制。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召开4次茅洲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协调会,形成了水质通报“一张图”,工程措施“一张表”,建立了良好沟通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同时,深圳市与东莞市在茅洲河流域开展联合交叉执法行动,今年已开展3次,深莞两地共出动执法人员657人次,检查企业190家,发现存在环境问题企业45家,立案21家,整改24家,查封扣押1宗。
经过省生态环境厅和两市的不懈努力,茅洲河的水质发生了显著变化。数据显示,2018年1至12月,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氨氮、总磷同比分别下降49.8%和61.1%,实现不黑不臭。今年前5个月,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氨氮、总磷浓度同比分别大幅下降35.2%和41.1%。水质保持快速改善势头。
规划
推动流域内产业升级
茅洲河燕罗湿地内,树立着一块展板,上面写着“一轴两带五区”的沿河规划。所谓“一轴”就是要以水为动线,缝合与组织两岸各个区段的功能体系,渐次设计以一水两岸的生态、产业、文化、特色空间等魅力区块,打造碧道生态和人文体验轴。“两带”则指要设计滨水景观带和水上景观带。“五区”则分指科创水岸、碧道客厅、魅力产城、活力走廊和高科智谷五个区域。
在茅洲河的治理方案中,记者看到,未来对于这条河流的规划,明确地写着“以治水为契机,推动流域内产业升级,加快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建设,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做到治水、治产、治城相结合。”
水乃生命之源,如何使人和水之间的关系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使宝贵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久远的支撑,是水治理未来面临的重要考验。
新闻推荐
本报讯根据东莞市第二轮公交资源整合工作安排,今年7月1日起,滨海湾片区5镇公交线路由东莞市滨海湾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统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