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草药文化融入基础教育 举办家门口的“自然嘉年华” 东莞多维度推进绿色教育
叶积堆老师带领东城八小的学生外出考察。东城第八小学供图
东莞植物园举行的植物讲解活动。东莞植物园供图
要说认识多少身边的植物,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可能只认得日常饮食中的蔬菜瓜果,又或是从书本中学来的梅兰竹菊。我们通常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经济和科技领域,而忽略了身边的大自然。所幸近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绿色正逐渐在城市中复苏。自然教育也重新被重视起来,人们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关注我们身边的植物,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文:龚艺超
自然教育的新实践
中草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虽然高校和医院承担起了一些传承和科普的职责,但终究面向的还是小部分人群,在基础教育方面尚缺乏对于中草药文化知识的普及。为了培养学生对讲究“天人合一”的传统中草药文化的兴趣,东莞市东城第八小学(下称“东城八小”)做出了不小的努力。
从外面看东城八小,可能感受不到它与其他小学的区别。当你走进它,顿时能感受到它的不同。茂盛的植物布满学校,随处可见关于植物和中草药文化知识的介绍和科普小贴士,此外,它最大的特色是拥有一个百草园。
“学校在2000年建校,2002年我们便开始筹备百草园。经过6年的探索和总结,将它正式纳入我们的课程中。现在看到百草园是2008年开始大规模种植之后的样子。”东城八小中医药种植的负责人叶积堆老师介绍说。
进入百草园,仿佛一下子便从城市之中回到了大自然。百草园中按功效分成多个区域,种植着数百种中草药。其中既有我们耳熟能详清热解毒的金银花、发表解暑的藿香以及二十四味凉茶中的数种药材,也有具有东莞特色的莞香、莞草和玉兰花。叶老师特意拨开笼罩着园中心小池塘的植物,展示其中种植的莞草。在院子的角落里还特意设有一处温室用来种植菌类,此外百草园还培育了许多珍稀的国家级保护植物。
“百草园中的大部分种子是我们从东莞周边的森林带回来的,比如同沙生态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和银瓶山森林公园,那里的生态都保护得很好。只要它们生根了,我们就尽可能给它们足够的自然生长空间。”叶积堆老师说,他外出旅游时见到被忽视的中草药都会带一些种子回来。如今东城八小正准备将学校的另一处空间整理出来,作为百草园的拓展空间。
2008年4月,由该校校长范文武主持的课题《开发中草药校本课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正式立项,结合过去6年的经验和实践,整理并出版了《中草药校本课程——本草蒙学》。课程的初衷在于弘扬和普及优秀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到中草药相关的科普研究活动中来,培育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帮助他们体验学习研究的整个过程和方法,在自然实践中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莞城步步高小学,“千年传承,莞草文化”被设立为特色项目,以莞草文化为主题,围绕传承和创作开展活动。一方面,在学校开展莞草种植和培育,另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本土优秀文化,进行再生创作,让更多孩子热爱传统文化、享受莞草编织艺术的美丽。此外,东莞中学、谢岗中学校园都种植有许多名树古木,它们以自身校园资源为依托,积极开展自然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去认识和了解“身边的植物”。
自然科普的新场所
不同于立足基础教育以中医药文化作为切入点的东城八小,东莞植物园则致力于为市民们提供一个接近和感受自然的场所,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还承担起了面向市民的自然科普教育职责。
东莞植物园的前身是板岭林场,那时候植物还以经济作物为主。1998年改制为东莞植物园之后,出于对生物物种多样性考量,该园有规划地引进了多种植物。目前,东莞植物园保存植物1500多种。植物园建立了许多特色园区如杜鹃园、草药园、山茶园、兰花园等,还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儿童植物园。园区内还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对植物物种的科学研究。
通过网络平台,东莞植物园开设了VR全景游园功能,让市民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植物园全貌。同时,在东莞植物园的公众号内开设了科普专栏,定期更新有关植物的科普文章,为市民介绍“身边的植物”。
多年来,在保育植物的同时,东莞植物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普和公教活动。回顾2018年,东莞植物园举办了植物敲拓染、植物微景观、植物智慧漫画展等多场公益科普活动和手作体验。
5月18日,由东莞植物园和东莞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举办的“2019东莞首届自然嘉年华”在东莞植物园举行。这次活动携手30多家机构和单位,共同呈现了包括自然绘画比赛、声音博物馆、植物种子果实展览等数十项体验和互动项目。让广大市民在自然中获取知识、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呵护生态自然。
参加此次活动的机构多数来自于环境保护、自然教育、绿色产业、美育等领域,它们为东莞市的自然环境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搭起了市民与自然之间的桥梁,拉近了市民与自然的距离,丰富了人们同身边植物之间的互动方式。
■链接
森林城市的新起点
东莞2015年获得“森林城市”称号,森林覆盖率达37.4%,在绿化、生物物种、产业转型等多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水、空气、环境治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个起点。近年来,东莞市在巩固创建森林城市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并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森林城市群的创建工作。
就东莞市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来看,根据市林业局2017年生态状况公报数据显示,东莞市累计投入23.83亿元,建立森林公园19个,面积35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9%,森林公园个数和占比面积均居全省前列。今年5月,银瓶山森林公园三期工程正式启动,计划于2020年国庆对外开放。
2018年,东莞市森林公园访客人数超过2000万。2019年端午节假期,东莞市十大森林公园访客人数达到66万余人,而“五一”劳动节更是突破百万达114.3万人。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节假日“回归”大自然。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创建森林城市的理念指导下,全市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变得更为宜居;另一方面,随着自然教育的兴起,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新闻推荐
打击产业用房“二房东” 保障科技企业用地需求 东莞孵化器新规护航新兴产业发展
位于东莞的松湖华科是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去年以来,东莞陆续出台了《东莞市新型产业用地(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