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强化用地空间供给,创新产业用地(M0)管理,规范村集体工业厂房租赁市场 促进新型产业发展 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东莞日报 2019-06-13 10:39

今年2月,厂房租金平均交易价是15.0元/平方米,其中滨海片区从19.7元/平方米下降到16.7元/平方米,临深片区从18.8元/平方米下降到17.7元/平方米;2018年产业用地提容超过200宗,增加产业建筑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容积率平均提升至原来的2倍以上……“非公经济50条”出台后,在规范村集体工业厂房租赁市场、创新产业用地(M0)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快速的进展。

“拓空间”作为一项关系东莞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未来随着市政府“一号文”有关“拓空间40条”、147项具体工作任务的持续落地推进,东莞将全方位拓展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为产业发展、城市品质提升贡献力量。

关键词:产业用地(M0)管理

去年产业用地增900多万平方米

工厂“变脸”,上楼作业。走在松湖智谷产业园区,你很难相信,在一栋栋高楼大厦里很少听到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也没有不时飘来的咖啡香气;而是一台台自动化设备摆放其中,有条不紊地按指令不停运转。

在松湖智谷A区不到10万平方米的工厂中,不乏高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东莞市“倍增计划”企业等数十家企业。而如果不采用“工业上楼”的发展模式,这些动辄占地十余亩,乃至几十亩的工厂将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5月,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关于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若干意见》提出,优化拓展产业发展、公共生活、山水生态等三大空间。《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收储整备、城市更新、盘活整治、空间增容、集约提效”等五大路径,以及“成本、权益、规划、资金、审批、机制”等六大保障,共计40条政策措施。概括起来就是“拓空间40条”,分解为147项工作措施,其中85项是首次在莞实施的政策创新点。

这是对落实“非公经济50条”有关保空间的最强回应和进一步落实推进。“非公经济50条”明确,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现有工业用地或仓储用地提高容积率、宗地合并或分割、缩减用地红线,调整建筑高度、建筑密度或绿地率等变更清晰的,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和补签土地出让合同。

目前,在创新产业用地(M0)管理方面,东莞还接连出台了《东莞市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暂行办法》《新型产业用地选址准入一张图》《新型产业项目产业准入目录》,完成了全市工业保护线专项规划,全市共划定420平方公里工业保护线。

此外,在鼓励产业用地提高利用率方面,东莞已出台《关于深化全流程控规调整审批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工业、仓储用地规划技术指标的通知》,大幅提升了审批效率,简化审批流程。据统计,2018年产业用地提容超过200宗,增加产业建筑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容积率平均提升至原来的2倍以上。

关键词:工业厂房租赁

滨海片区厂房租金下降到16.7元/平方米

“非公经济50条”出台后不久,《关于稳定工业厂房租赁市场秩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审议通过。目前,初步完成集体资产交易平台信用风险警示名单功能模块开发。

工业空间、工业用地是东莞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工业保护线内土地的用途管控,在工业保护线内的厂房、仓储等设施,必须依照相关规定用于承接生产制造业等,除因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和交通基础设施、绿地、广场、租赁型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等公共利益需要外,严格限制线内工业用地调整为其他用途。

《指导意见》明确,切实提高供给水平。加快推进“工改工”,通过改造升级一批、拆除重建一批、产业置换一批,提高厂房物业供给规模。

切实提高市场动力。鼓励通过财政直投、镇村联合改造、村组集体自行改造、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改造镇村厂房物业,扩大高品质、低成本的产业空间。鼓励有条件的镇街统筹村组集体厂房物业,通过财政直投或引入战略合作伙伴的方式对统筹的物业进行修缮改造、优化配套服务后重新推出市场,租金价格增值部分,可事先与村组集体约定分成比例。

自去年12月发布《指导意见》后,成效如何?从全市统计的集体厂房租赁交易平均价格看,2019年2月厂房租金平均交易价是15.0元/平方米,其中滨海片区从19.7元/平方米下降到16.7元/平方米,临深片区从18.8元/平方米下降到17.7元/平方米。

在实施区域评估制方面,东莞已出台《关于印发〈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评价”试点方案(试行)〉等三项改革方案的通知》,编制生态园高端产业片区区域节能报告,直接采用区域评价结果,从查询到获得评价结果只需1个工作日。在生态园高端产业区块上选取180亩用地作为首宗“标准地”地块,并已完成上网招拍挂摘牌工作。

新闻推荐

常平桥梓:“生烟点火”站潮头 转型美丽宜居乡村

桥梓村爱莲湖景区是居民日常悠闲娱乐的好去处常平供图上世纪80年代初,桥梓是常平最早引进“三来一补”企业的农村之一,毛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