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台港澳合作新格局将于2021年初步形成 莞企新一轮发展迎来更广阔空间

南方日报 2019-06-11 06:36

东莞港资企业虎彩的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印刷的纸张。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东莞迎来了在更高平台和更宽领域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大机遇。”近日,“台商一起来融入大湾区”主题活动走进东莞,在会见台商代表时,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说。

不仅是莞台合作,莞港澳合作也迎来新机遇。今年出台的《“构建大湾区机制下莞港澳深度合作新格局”重点任务实施方案》提出,东莞将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定位,突出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功能、强化扩大开放合作的示范功能、强化现代优质生活的服务功能,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机制下莞港澳合作新格局。这将为东莞的各类型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为其在莞实现新一轮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有利的条件。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龚名扬策划:江强黄少宏

莞港产业合作有良好基础

1978年7月底,40岁出头的香港商人张子弥来到虎门,几番考察后,他看中了临街的一家濒临倒闭的太平竹器厂,并打算将其改造成手袋厂。此时,他在香港荃湾的两家工厂,已被不断上涨的成本逼到濒临倒闭的边缘。

9月15日,工商批文号“粤字001”的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开业。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大转移中,东莞与香港相遇,并掀起了两地产业合作的序幕。

东莞为香港的产业转移提供机会,当时不仅是港资,还有部分台资企业通过香港到东莞设厂,让东莞从农业县迅速转型为“世界工厂”。

1988年,被誉为“香港电钻大王”的钟志平在东莞厚街开设工厂,彼时他的企业创科实业已经创办10年。在东莞开厂后,得益于内地政策的支持,创科实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并在1990年实现上市。

2000年后,该企业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在全球收购多个欧美知名高端品牌,目前已经拥有11个欧美高端品牌,产品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同类第二位,并以此为突破口,大力引进人才开拓国际市场和创立多个自主品牌,成为全球同类产品的世界级生产供应商之一。

从一间只有数人的生产充电工具的小公司起家,发展成业务遍布全球、世界知名的家居装修及建筑工具生产商,像创科集团这样在东莞实现飞跃的港资企业还有不少。

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东莞市有来自香港投资的企业7593家,累计吸收合同外资583.4亿美元,占全市外资61.6%。

改革开放以来的莞港产业转移,除了为这些港资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香港对东莞的经济发展也有着巨大的贡献。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看来,香港对于东莞经济发展的帮助有多个方面:港资以及港资企业带来的资金对东莞经济发展的贡献;港资企业在东莞投资需雇请劳动力,让东莞的就业率得以提升,而工人得到工资收入后会增加消费,从而拉动东莞经济发展;港资企业带来技术的提升和革新。

“尽管港资企业在东莞的投资多数并非法人企业,但为了确保订单顺利完成并运输货物,需要训练当地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教会东莞当地的企业管理人员熟悉国际惯例和理念,这些都为东莞储备了大量的企业管理人才。”林江说。

积极对接港澳现代服务业资源

今年早些时候,《“构建大湾区机制下莞港澳深度合作新格局”重点任务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出台,要求东莞各有关部门在重点领域、重要平台、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形成莞台港澳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根据《实施方案》规划,到2021年,莞台港澳合作新格局初步形成;推动一批与港澳高校和研发机构科研成果转化合作项目落地;港澳现代服务业在东莞加速集聚;常平“香港城”、滨海湾新区粤港澳台“青创城”、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等一批重大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口岸服务进一步完善……

《实施方案》提出要健全对台港澳统筹协调和联络服务工作机制,大力构建国际经贸合作网络,打造台港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深化莞台港澳的科技、金融、法律、职业培训方面的合作,深化青少年交流及落实青创扶持政策,以及提升完善客货口岸功能等。

在林江看来,要构建大湾区机制下莞港澳深度合作新格局,需要超越前店后厂的老方式,吸引新产业,形成新的合作格局,合作理念要新。合作将超越竞争成为大湾区的主旋律,东莞从加工制造业基地升级为先进制造业中心,需要充分对接港澳现代服务业的资源、要素和人才,从而形成合作的新范式。

事实上,东莞积极对接港澳现代服务业资源的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5月30日,“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莞港现代服务业对接交流会在香港举行。梁维东在致辞时指出,东莞将把现代服务业的合作作为新一轮莞港合作的重点,将像改革开放初期对待香港制造业一样,以高涨的热情和高效的服务,吸引香港现代服务业到东莞发展。

东莞将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大力发展检测、法律、会计、审计、信息等高端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把东莞的制造业优势和香港的服务业优势充分激发出来,共同构筑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东莞还将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三地规则衔接为契机加快推动软环境对接提升,致力打造更多高品质的产业合作项目和载体,为推动莞港现代服务业深度合作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条件。

“莞港澳三地可以形成合作发展的闭环。香港是研发、金融中心,为东莞的制造业和经济资源进行国际化配置,而东莞则为香港的研发力量提供制造业的支持以及后勤支撑,澳门则作为休闲旅游中心为国际科技创新及其人才提供有力的配套。”林江认为,在区块链的背景下,三个城市无需强调谁是中心城市,只要做好自己,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就是对粤港澳大湾区机制下莞港澳深度合作新格局的最好贡献。”

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培优

与现代服务业的对接同样紧密进行的,是莞台港澳之间的科技合作交流。

作为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李泽湘经常往返于香港和东莞,帮助聚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年轻团队创业。

“过去这二十多年来,我们实际上一直在探索,怎么样把粤港澳各个层次所具备的独特资源整合起来。”在李泽湘眼中,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就是一个探索案例。数据显示,该基地引进了来自英国和香港、广东等地的53家创业企业和32个创业团队,短短3年时间里实现了80%的孵化成功率。

“香港有很好的高等院校,深圳有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创投资本,东莞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李泽湘认为,这三者结合就能为创业团队提供既能够快速迭代又具备成本优势的创业土壤。

在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里,几乎每家公司或团队都有一个目标,就是在它所处领域做到全国乃至世界领先。

事实上,《实施方案》中,也把科研方面的合作作为重点推进:拓展与香港科学园的项目合作,加强与香港高校、科研机构沟通联系;依托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等开展莞港前沿技术交流合作,鼓励本土高校院所与其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院等。

东莞将香港作为招引世界级科研人才的外延基地,加大香港高校创新科研团队的引进力度。组织实施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支持一批市内港企在莞设立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企业研发机构。

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的落成启用,这个大科学装置已经开始吸引港澳地区的多所大学前来探讨合作。香港城市大学与散裂中子源、东莞理工学院已开始合作共建多物理谱仪。中国科学院和香港裘槎基金也从2015年开始支持散裂中子源和香港城市大学,建立中子散射联合实验室,加速推动新增谱仪和其他中子散射交叉学科应用型装置的建设……

东莞将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创新十二条”内容,支持香港、澳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申请省市科技项目,探索建立市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推动散裂中子源等市内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港澳有序开放。

吸引台港澳年轻人来莞创业

除了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外,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港澳年轻人选择在东莞创业。

《实施方案》提出,深入开展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加大对台港澳“双创”基地的扶持,吸引台港澳年轻人来莞创业。

去年3月,香港“80后”邓文俊放弃月薪3万元的工作,裸辞在家创业。后来他带着10万元人民币在松山湖落户,埋首研发增强现实(AR)技术。

澳门商业协商合作会会长卢树栋也在东莞创立了东莞天成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综合资讯平台,帮助澳门青年创业者了解内地营商环境、企业环境,为澳门青创企业落户提供政策宣传和各项配套服务。

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的“加油吧,粤港澳青年创业家——税助湾区青创行暨东莞税务青年助企团授旗仪式”主题活动上,炫音文化创意(东莞)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梓澄分享了自己将文化传承与创业紧密相结合的奋斗之路,其公司落户在东莞的一大重要原因便是为了充分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

“今年东莞提出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看到东莞对大湾区机遇的牢牢把握,我们香港青年企业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她说。

谈及良好营商环境下公司未来发展的前景,吴梓澄踌躇满志、充满期待,她说:“近期,我们香港筝炫有限公司落户常平,感受到了税务部门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希望我们在利用中国民族乐器传播中华文化到国外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政策助力。”

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黄慧红对台港澳青年来莞创业持积极看法,认为他们来到东莞,跟当地青年会有接触和融合,对于东莞的城市发展、城市品质的提升是有推动作用的。

“比如台湾那边有一些服务业和文创产业发展很好,台湾青年来到东莞,可以把这些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和配套带进来,与东莞当地的文化、产业有所融合,这样才有更好的发展。”她说。

在她看来,东莞和香港也很近,东莞整个城市的发展态势非常好,而且充满活力。“东莞的生活成本比香港低,如果香港青年选择在东莞工作、创业,将有更多选择的机会。”黄慧红说。

■专访

东莞市委台港澳办公室主任黄慧红:

深化莞台港澳产业合作打造创业就业乐土

今年1月10日,按照东莞市委关于市级机构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将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及市港澳事务局管理职责整合。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这次机构改革无疑让东莞台港澳办承担了更重要的责任。今年,东莞的台港澳工作将如何开展?近日,市委台港澳办公室主任黄慧红接受了南方日报的专访,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回答。

南方日报:2018年东莞的台港澳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黄慧红:去年,东莞成功举办2018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东莞市产业招商大会”、莞澳两地经贸合作论坛,并在香港成功举办2018年莞港产业合作联合推介会。此外,滨海湾新区、市商务局及各镇街分别赴港澳台拓展合作项目,并签订了相应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近年来,松山湖高新区积极推动莞榕计划20家生物科技企业落户东莞,成功吸引台湾生物技术资源在莞集聚。

各部门、镇街、园区深入岛内推介招商、开展交流,全年累计近1500人次;企业赴台商务交流及培训累计近500人次,商务赴台数量居全省第一;莞台基层乡镇交流频密,台湾基层社区175人首次踏足大陆参访。

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莞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即“莞台77条”),推动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与东莞市民同等待遇;出台《东莞松山湖港澳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松山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建设文创产业集聚地。

此外,台港澳青年在东莞创业、就业开展情况良好,东莞在安商、稳商和引商方面,积极主动。

南方日报:今年机构改革后,东莞的台港澳工作将怎样开展?

黄慧红:总体来说,是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促进东莞市与台港澳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争取东莞市对台港澳合作先行先试政策,承接台港澳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落户东莞,推动在莞台港澳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密切东莞市与台港澳各阶层、各领域交流,促进莞台港澳人民心灵契合;加强全市台港澳工作统筹,理清融合发展思路,争当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生力军,推动东莞台港澳工作再上新台阶。

南方日报:请问有哪些具体的工作?

黄慧红:我们今年要落实《推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行动方案》;结合大湾区建设各项规划,开展台港澳企业、同胞专题调研;密切跟进“海峡两岸生物技术与产业合作试验区”申报工作;争取台港澳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

搭好展会平台,促进台港澳企业开拓市场;定期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台港澳企业经营情况;促进莞台港澳联合培养人才;优化服务台港澳企业水平。

推动莞台基层乡镇对口交流;促进莞台港澳青年深度交流;密切莞台港澳社会领域交流。

结合重大活动和时间节点,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在莞台港澳社会领域、基层团组交流期间,扎实做好日常交流推介,讲好东莞故事;结合大湾区机制下各项优惠政策及“31条措施”“粤台48条”“莞台77条”等利好政策开展宣传。

我们将结合一系列便利台港澳居民生活的优惠政策,在交通、就医、居住等方面主动对接、提出诉求、加快政策落地,为台港澳居民在莞就业创业、居住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

南方日报:东莞在吸引台港澳青年来莞创业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

黄慧红:东莞市先后出台《东莞市关于大力引进台湾创新创业青年人才的实施办法》《东莞市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2016—2020)》。

其中实施办法由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用于支持台湾青年人才到松山湖创新创业,在“创业起动机”、免费办公场地及人才公寓等方面扶持莞台两地青年创业发展。培优行动计划则为推动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转移,加大台港澳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对认定或者已落户东莞的科技类项目或者科技人才给予补助。

目前,青创基地已入驻台资企业101家,2018年通过认定28名台港澳籍人士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其中6位来自香港。

南方日报:在大湾区的背景下,如何让莞台港澳的合作深度开展?

黄慧红:我们将和港澳等地深化产业合作,鼓励港台企业积极参与“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建设。

一方面,我们会助力加强与香港在科创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合作。推动港台企业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及滨海湾新区的建设。

另一方面,我们会协助谋划建设常平“香港城”,探索开发滨海湾新区粤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城,营造富有活力、独具魅力的宜居宜业空间,打造青年创业就业乐土。

新闻推荐

丝路明灯 玉兰花开

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将建设滨海湾大桥,计划年底动工。记者从该区近日召开的滨海湾大桥深化设计方案工作推进会上获悉,经过激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