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入围“新一线城市”,全国排名第15广东排名第3 五大维度指数解构东莞城市升级密码
东莞商业资源集聚度的排名较去年提升了6名。图为东莞国贸中心。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
近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下称《商业魅力榜》)。该排行榜中的“新一线城市”排名结果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东莞与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等15座城市同时跻身“新一线城市”榜单,在“新一线城市”榜单排名第11位,较去年提升了3名,是排名变动最大的“新一线城市”,连续三年入围“新一线城市”;并在《商业魅力榜》中排名全国第15名,排名广东第3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说,东莞连续三年入围“新一线城市”,可见外界对这座城市抱有很高的期待。随着这几年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充分显示了“东莞制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很强,彰显了城市的活力和潜力。
记者了解到,此次榜单收集了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18家各领域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等“五大维度”指数来评估337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南方日报记者从这“五大维度”指数揭开东莞再度蝉联“新一线城市”的密码。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叶永茵
策划:靳延明
商业资源集聚度:每944人就拥有一间便利店
商业魅力以及与商业紧密相关的城市实力,是“新一线城市”的第一条件。以“五大维度”中的商业资源集聚度来说,主要考量的指标为大品牌青睐指数、商业核心指数和基础商业指数。
《商业魅力榜》显示,东莞商业资源集聚度的排名较去年提升了6名。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05.61亿元,比上年增长8.1%。2017年,东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7.88亿元,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更是达到13.1%,在珠三角城市中增幅最高。2013—2016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1.1%。
在东莞,这座城市的商业资源集聚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大量的品牌陆续进驻。记者在百度地图上搜索到东莞星巴克门店有49家,而2013年东莞仅有13家。喜茶、奈雪、鹿角巷等全国性网红奶茶店在东莞“遍地开花”,足见东莞这座现代城市的实力与活力。
在代表城市基础商业指数的便利店数量上,东莞也都名列全国前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发布了《2018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报告》(下称《报告》),东莞名列指数榜第5位,仅次于长沙、深圳、太原和成都。
据东莞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东莞连锁便利店总数超过3万家,平均每年增加1000多家。美宜佳、天福、上好等全国知名的连锁便利店品牌均诞生于东莞。在业内人士看来,这3万多家便利店为这座城市高度聚集的年轻人群体提供了便利的生活。
《报告》还显示,东莞每944人就拥有一间便利店,排第1位。在24小时便利店的比例方面,去年东莞22.2%的便利店为24小时便利店,排第29位。在便利店数量增长方面,东莞去年的增长率为7.1%,位列第23位。在政策支持度方面,东莞位列第10位,比2017年上升4位。
城市枢纽性:与湾区其他城市“1小时都市圈”正提速
《商业魅力榜》显示,东莞在城市枢纽性方面较去年提升了17位。
从城市枢纽性来说,东莞位于位于广州东南,南邻深圳,是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广深港高铁在东莞设虎门站,从虎门站到深圳北站或是广州南站都不到20分钟,东莞占据着独特的交通优势。
伴随着莞惠城轨的全线通车,在西平西站换乘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可串联起东莞多个镇街,经虎门高铁站、东莞火车站可直达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多个城市。
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背景下,东莞市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1小时都市圈”正进一步提速。值得一提的是,东莞还是国内唯一同时与两个一线城市直线接壤的城市。
在林江看来,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东莞没有城市中心区,对周边镇街、城市的带动能力不强。但是这种现象自从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莞惠城轨等开通后逐渐得到改善,对周边城市的聚集效应开始越来越明显,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连接越来越紧密。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小云说,城市的枢纽属于城市的主要经济功能,需要交通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否则很难维持枢纽作用,如今东莞的交通建设雏形初现,接下来持续发挥好交通的作用也是东莞未来发展的方向。
城市人活跃度:常住人口839.22万创历史峰值
在城市人活跃度这一维度上,呈现的是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产出的潜力。据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177万,连续四年达百万级,超苏、鲁、浙之和。其中,东莞2018年增加近5万人,全市人口达到839.22万人,创下东莞历史峰值。
与此同时,东莞2018年取得人才入户资格人数达到15.2万人,几乎等于之前五年之和,人才增长的速度正在加快。
对比珠三角其他城市,东莞人口数量仅次于广州、深圳,位列地级市第一。而放眼全国,东莞也与南京(常住人口为843.62万人)、宁波(常住人口为820.2万人)等城市相当。
在人口数量增加的同时,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也在改善。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东莞全市人才总量达173万,高层次人才11.5万,近五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8%、20%。其中,双聘院士10名,省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16名,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91名,市特色人才317名,省市创新科研团队74个,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排全省地级市第一。
封小云说,城市本身就是流动的空间,人员流动尤其是高质量的人流,是城市活力和竞争力的源泉,也是城市多元化发展的因素。“东莞应当鼓励人口流动,尤其是高质量的人才流动,为高端人才营造便利的生活环境。”
生活方式多样性:图书购买数量和金额居全省第三
生活方式多样性则从出门新鲜度、休闲丰富度和消费多样性三方面聚焦衡量这个与城市人生活感知密切相关的指数。
以观影为例子,东莞电影票房近几年“节节高升”,2018年东莞票房达到了8.09亿,这一成绩,排名全国第15位。2016年是5.96亿票房,2017年是7.54亿票房,电影票房总数在省内多年稳居第三位,排在深圳、广州之后。
在阅读方面,2018年,东莞地区公共图书馆共接待读者1280万人次,同比上升5.7%;累计外借书刊文献535万册次,如果将这些图书封面首尾相连,长度相当于铺满了33个标准马拉松的路程。而在2018东莞第十四届读书节期间,全市面向市民开展了市镇两级共454项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受众达420余万人次。
在今年4月21日发布的《2018广东省全民阅读指数》,东莞的全民阅读指数分值均超过70,位列省内第五。京东发布的《2018全民阅读报告》显示,在广东省范围内,图书购买数量和购买金额排名第3位的城市是东莞市。
林江认为,多元生活方式主要在于人的流动。源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的高速崛起,东莞的服务业更是与时俱进,使城市“软环境”与“硬实力”均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如今新流入东莞的常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可见,东莞城市品质建设对外来人口吸引力越来越强。
未来可塑性:高企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未来可塑性描述的是城市未来的潜力。优质的公司、资本和人才都在往“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聚集,创新氛围和人才吸引力一直是决定城市未来最重要的因子。
在19座“一线”与“新一线”城市中,有全国80.17%的初创公司、56.63%的高科技型公司和54.55%的上市公司。根据启信宝提供的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数据,这类经科技部认定的企业数量最多的新一线城市是苏州、天津和东莞。
近年来,东莞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计划,高企数量快速攀升。2017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4058家;2018年,全市高企数量达到5790家,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据了解,2018年8月,东莞印发了《东莞市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市高企总数达到6000家,高企培育入库企业累计达到5000家。其中,规模以上高企达到2500家,高企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5家。
在高企树标提质行动计划的基础上,2019年4月,东莞又发布了《东莞市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实施办法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将重点遴选不超过100家创新型企业、不超过500家瞪羚企业,力争通过三年培育推动突破一批国家、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技术,培育一批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打造一批行业隐形冠军。
林江认为,东莞夹在广州和深圳两大巨头城市之间,承载着两座城市产业转移的优势。相对而言,东莞的生活节奏不紧张、生活成本不高,创业创新的性价比高,是非常适合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洼地,有利于一些初创型项目的形成和发展,让创意项目变成东莞创意资源,足见东莞未来可塑性高。
新闻推荐
市级“倍增计划”试点企业用地“集体转国有”实体经济原地倍增见实效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蒋幸端)昨日,记者从东莞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一市级“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已流转集体土地“集体转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