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公示 滨海湾新区:新时代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东莞日报 2019-05-27 10:37

■滨海湾新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区位图:滨海湾新区在环珠江口的区位

本报讯滨海湾新区的开发将驶入快车道。5月24日,市自然资源局联合东莞市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城市总体规划(草案)》)的批前公示,揭开了这片84.1平方公里的开发蓝图。

未来,滨海湾新区定位为新时代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战略节点、东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滨海生态宜居智慧新城。

功能:新区规划布局十大功能分区

作为珠江口东岸稀有的连片待开发区域,滨海湾新区如何开发备受社会关注。

此次《城市总体规划(草案)》披露,规划范围包括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三大板块,总面积为84.1平方公里。规划年限近期至2021年,中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未来,滨海湾新区将形成十大功能分区,包括国际交流合作与科创智慧区、威远岛生态核心区、科技研发与文化创意集聚区、TOD城市中心区、滨海宜居生活区、滨海湾中心农业公园、滨海总部走廊、湿地公园与生态居住区、科技创新产业区、粤港澳创新合作岛(远期规划,战略预留)。

值得一提的是,滨海湾新区将谋划大湾区国际交流合作场所空间,建设科创智慧集聚区;谋划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多个科技创新园区,利用现状村庄更新改造为创新社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生态:滨海岸线塑造国际一流滨海景观活力休闲带

《城市总体规划(草案)》还提出,塑造滨海特色城市风貌。通过建设滨海景观活力长廊、城市轴线形成城市风貌框架,塑造“智慧湾、共享湾、科创湾”与“国家纪念角、未来角、历史角、创新合作角”的城市意象,营造世界级滨水开敞空间,打造具有岭南气质、国际品质的东莞城市新名片。

沿新区滨海岸线,构建以休闲开放空间及文化、体育、办公、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的滨海活力岸线和功能带,塑造国际一流、湾区领先、最具魅力的滨海景观活力休闲带。

《城市总体规划(草案)》还体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生态格局上,构建“一廊、三绿心、三水系”的生态框架,“一廊”即滨海景观活力长廊,“三绿心”为威远岛森林公园、滨海湾中心农业公园、磨碟河湿地公园,“三水系”为太平水道及滨水公园带、磨碟河及滨水公园带、茅洲河及滨水公园带,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满足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产业:打造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一座蓄势待发的“未来新城”,滨海湾新区在产业发展上,离不开打造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滨海湾新区明确了“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三大产业定位,将以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在产业布局上,三大板块依托不同的区位特征和产业基础,差异化布局产业空间。其中,交椅湾板块,重点布局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产业,吸引科技型独角兽企业集中设立研发总部,推动高端要素集聚,打造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相关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之芯”。沙角半岛板块,重点布局研发、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以滨海湾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带动,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态智慧宜居的都市核心区,承担新区联动市区、与滨海湾片区组团发展的综合服务功能。威远岛板块,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产业,谋划建设威远岛国际智慧城、国际医疗健康合作示范区、湾区大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合作交流中心。

交通:构建外联内通的交通网络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城市总体规划(草案)》指出,未来,滨海湾新区将构建起与粤港澳大湾区高度融合、支撑新区高起点发展,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化新型综合交通体系。

对内,新区将完善“三横六纵”的新区干道路网建设,构筑互联互通高效衔接的路网体系,完善轨道+中运量+常规公交的多样化复合公交出行服务,创建绿色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交通,打造以人为本的绿色慢行交通系统。

对外,滨海湾新区将建立以高速铁路、市域轨道、高快速路为主体的多模式快速出行网络,构建与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通过优化轨道交通网络,实现新区轨道交通60分钟到达香港、广州、深圳城市中心;30分钟到达前海、南沙、东莞市中心区、松山湖等湾区重点地区;20分钟联系虎门、长安、大空港等通勤节点;20分钟串联新区各板块之间出行。据悉,滨海湾站综合交通枢纽,将对标香港“西九龙站”,打造成为“三铁合一、综合交通、站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与此同时,滨海湾新区还将建设港澳客运码头,完善水上客运体系,并通过轨道、高快速路、水上交通等加强与深圳、广州、香港和澳门机场的联系。

公共服务:提供全方面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总体规划(草案)》跃然于纸,未来新区呼之欲出。2035年预测新区常住人口规模为50万人,就业人口规模为70万人,居住就业人口的公共服务如何保障?《城市总体规划(草案)》提出,滨海湾新区将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提供涵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行政等全方面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总体规划(草案)》提出,新区将布局18处小学、3处初中、3处九年一贯制学校、1处高中、3处完全中学、3处十二年一贯制(全贯制)学校、1处国际化学校,并支持国内外高水平院校在新区办学。

新区还将设置4处综合医院,其中包含2处大型综合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值得注意的是,新区在威远岛北部预留了高端医疗机构用地,远期还将在粤港澳创新合作岛增设一处面向国际合作的综合医院,提供湾区级水平医疗服务设施。

未来新区,也是绿色智慧之城。《城市总体规划(草案)》提出,未来新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构建低碳高效能源综合利用体系,构筑安全可靠、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智慧型市政体系。

相关新闻

空间结构:形成“一廊、两轴、三板块”的空间发展格局

《城市总体规划(草案)》提出,滨海湾新区采取组团开发、轴带串联的空间发展思路,形成“一廊、两轴、三板块”的空间发展格局,打造兴业宜居智慧湾区新城和东莞经济发展新引擎。(1)一廊:滨海景观活力长廊,串联湿地、海洋、山林等各类生态系统,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2)两轴:城市中轴线,联通中心城区;城市发展功能轴,串联三板块核心功能区。

(3)三板块:交椅湾板块、沙角半岛板块、威远岛板块,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

公共服务: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草案)》指出,滨海湾新区将构筑完善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包括威远岛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沙角半岛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交椅湾产业共享中心,以及两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1)威远岛国际交流合作中心:重点布局国际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国际会议中心及配套设施,谋划重大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2)沙角半岛城市综合服务中心:重点布局重要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商业、娱乐、政务服务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3)交椅湾产业共享中心:重点布局共享办公、众创空间、优质公共服务等能促进创新人才合作交流的功能和科技孵化服务。

(4)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两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一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3处,二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10处。

新闻推荐

龙舟水来了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紫玮通讯员莞天)龙舟水来了!这两天雨水频繁,而且雨势还不小,大家出门一定要带雨具。气象部门一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