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导师:撬动湾区创新的新力量

南方日报 2019-05-23 06:12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李群自动化研发中心的技术人员正在设计工业机器人。

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

■编者按

今年以来,广东经济稳步向好,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自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大湾区建设不断提质增速,释放出强大动能,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深入湾区创新的最前沿——广深港澳科创走廊,走进科技产业园,对话创业者与企业家,充分感受到大湾区这片热土涌动的蓬勃生机。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经济新亮点民企新活力”系列报道,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为样本,透视解码背后的经济新亮点。敬请垂注!

——最近,李泽湘频繁往返香港与东莞两地,推动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发展。作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香港X科创平台联合创始人,他之前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导师。

——香港科技园,一年一度的创客开放日活动正在进行。总裁黄克强向记者表示,“希望吸引到大湾区及全球科创人才”。

——每周五晚上,高民都会驱车经南沙大桥返回香港家中。大学毕业后,他便来到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以下简称“霍英东研究院”)工作。

李泽湘、黄克强、高民……这些超级导师的足迹,勾勒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加速的新路径:发挥科创“领头人”作用,齐聚全球创新要素资源,推动科研成果加速应用。

最新数据显示,在粤港澳大湾区有超过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万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越来越多的超级导师构成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最为澎湃的活跃动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连接的故事

整合湾区创新资源

“目前,香港科技园与广州南沙、深圳南山等地园区的交流越来越多。”采访当天,黄克强与广州、东莞等多个考察团进行了项目交流。他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下,香港的科技创新迎来黄金期。

作为香港科技园的负责人,他认为首要任务就是连接大湾区优质的创新资源。“大家所熟知的商汤科技最早也是在香港科技园孵化,我们希望能孵化出更多明星科技企业。”

科技公司KoofyDevelopment正是在香港科技园孵化,创始人马颂祺告诉记者,香港科技园不仅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创新生态圈,同时能够对接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以前,我们要去广州、东莞等地找合作企业。如今,入驻科技园能快速对接到大湾区其他城市。”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三地政府全力推动政策实施,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加速流动,超级导师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两列黑色的计算机柜整齐矗立。依托霍英东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分节点之间铺设的专用数据通道,香港科研界可以直接运用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这一世界级的超算资源。

如今,高民担任霍英东研究院物联网研发部总监,在研发新技术的同时,他还推动孵化了多家创业公司。

阿南教育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创始人兼CEO宋永霖表示,在霍英东研究院创业的优势就在于:一方面是技术基础雄厚,另一方面是便于对接香港的各种资源,包括教授、企业、专业人才等。“这些资源是创业公司接触不到的,需要像高民博士这样的超级导师。”宋永霖说。

广东省委党校决策咨询研究中心教授蔡兵认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关键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发挥好粤港澳三地各自的创新优势。而超级导师,正是连接湾区创新优势的重要力量。

转化的提速

从高校实验室到生产车间

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企业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群自动化”)研发生产的轻量机器人正在进行测试。去年10月,这家公司宣布完成亿元级C轮融资。

这是李泽湘领衔的团队孵化出来的又一家年轻的创新型企业,业内有人将之称为“泽湘现象”。李群自动化的CEO石金博,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期间开始创业,当时正是师从李泽湘。

截至目前,李群自动化成功推出了包括Apollo系列并联机器人在内的多款产品,已成功突破高性能工业机器人等技术瓶颈,能够为有自动化需求的大规模生产制造商提供全套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

从高校实验室到生产车间,正是一批批像李泽湘这样的超级导师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加速转化。

“大疆、李群自动化等学院派创业公司的崛起,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科研与供应链融合优势。大家都说,粤港澳大湾区是Thehollywoodofmakers(创客好莱坞)。”李泽湘说。

2014年底,李泽湘将香港的更多科研资源带入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式启动。数据显示,基地引进了来自英国、香港、广东等地的53家创业企业和32个创业团队,短短3年时间里实现了80%的孵化成功率。

与李泽湘一样,同为香港X科创平台的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陈冠华,目前在香港大学任教。位于香港佐敦上海街80号的一个联合办公室里,他带领孵化的创业团队正在讨论项目最新进展。

如今,李泽湘、陈冠华已经成为连接香港与内地科技创新的重要桥梁。

在资金方面,香港X科创平台有三个机构:一是公益性质的香港科创基金会,二是孵化器,三是创客基金,规模在几亿元左右。李泽湘告诉记者,平台里很多高校导师来指导创业团队,这些导师也会投资,是天使投资人。

较高的原创技术壁垒、完整的市场产业链、全球风险投资资本——得益于李泽湘、陈冠华这样的超级导师,粤港澳大湾区的众多科研团队能够从实验室里脱颖而出,快速进入全球商业市场。

创新的期待

孵化出下一个大疆

“我们也想孵化出下一个大疆,眼下如何让科创人才汇聚南沙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民坦言,全球科技竞争最核心的还是人才竞争。就南沙而言,交通、医疗、福利、税收等多项配套服务还需继续完善,才能在新一轮的全球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深圳福田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一场科技人才招聘会正在进行。

目前,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平台进驻创业团队22个,发明专利超过2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2018年至今获得各类融资超过1亿元。

负责人邓小昆向记者表示,尽管不断招聘,但专业科技人才还是短缺。另外,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人员、信息、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未来还需要不断“拆墙”,破除大湾区建设发展的各种障碍。

在他看来,要孵化出下一个大疆,需要更多超级导师发挥伯乐作用,寻找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中国国情、扎根新兴产业的新一代创业家。

人才之外,资金如何实现自由流通,是建设一流湾区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如何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优势,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当前遇到的最大瓶颈,可能还是创投资本流通不是很顺畅。”陈冠华坦言,香港的风投基金要将港币转成人民币才能投入内地市场,两地资本融通并非完全顺畅。

当前,粤港澳三地在科研、产业、人才和对接全球资源方面各有所长。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必须要着力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今年3月,《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印发实施,提出一系列突破性政策措施。其中提到,支持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牵头或独立申报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省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港澳使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流动新的突破点。

“粤港澳大湾区能不能成为一流湾区,能不能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关键要靠创新,首先就要打破体制、利益约束,更好集聚和配置创新资源。”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所说,要探索建立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体制保障与政策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彭琳李赫黎华联唐子湉

发自香港、澳门

策划:彭琳郑佳欣苏力

新闻推荐

东莞市消防支队联合美宜佳开展消防宣传 将美宜佳打造成消防宣传网点

本报讯东莞的大街小巷分布着3100余家美宜佳便利店,日前,市消防支队联合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开展消防安全公益行动,将美宜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