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水环境治理机制改革,去年新建截污管网1525公里 东莞加快打通治水“最后一公里”

南方日报 2019-05-17 06:35

石排海仔河已完成全线截污、清淤,并通过EPC-O的模式开展综合整治工程。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吴雨伦)位于石排镇中轴线上的海仔河,东起东引运河西至东江,贯穿整个石排镇,以前人们从这里引水灌溉农田。随着社会发展,海仔河逐渐成为排洪及纳污渠,污染比较严重。整治海仔河,成为石排镇老百姓们的“心头事”。

近年来,石排镇通过截污、清淤、活源、生态修复等措施大力开展河涌治理,目前海仔河已完成全线截污、清淤,并通过EPC-O模式开展综合整治工程。

石排镇海仔河的治理过程,是东莞全市推进水环境治理机制改革、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缩影。2017年至今,东莞新建成的截污次支管网超2800公里,其中仅2018年一年新建成的截污管网就超过1500公里,完成验收移交通水的截污管网均超过1400公里,长度为历年之最。

5个月办理37个项目前期手续

“指挥部里的人员从各个部门抽调过来,有利于我们把原有的审批事项结合在一起,从原来的"串联"改为"并联"审批,压缩办理时间。”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郑铁钢说。

2016年底,东莞市打响水污染治理防治攻坚战,成立水治理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在2017年3月,制发了《东莞市截污次支管网(2015-2017年)实施计划前期工作指引》。通过统一受理、并联审批、现场办公等方式,在立项、财审等环节建立起一套高效便捷的工作机制,简化优化各项治水工程的审批程序,在严格前期决策论证和建设基本程序的同时,全面加快办理工程建设手续,大大提高了治水工作的效率。

以前,建设单位到每个部门轮流跑审批,完成一项审批再进行下一项。在工程审批由“串联”改为“并联”后,东莞抽调相关人员集中办公,有利于将原有的审批事项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审批,办理时间被大大压缩。

在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后,东莞市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审批时间明显缩短,从原来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减少到基本控制在3个月以内,为后期工程建设预留一定时间和空间。

以水生态四期项目(2016-2018批次)为例,市现场指挥部就前期手续办理进行了优化,水生态四期涉及31个镇街共计37个项目,总共用时5个月完成了所有前期手续的办理。前期手续具体优化包含: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水土保持审查不再作为其前置条件。环境影响评价也不再作为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审批的前置条件,但应在开工前办妥。

今年污水接驳不少于1500公里

去年,东莞新建1525公里截污管网,约为2017年的2倍,建设长度为历年之最。这组数据显示,东莞治水设施建设的速度明显加快。

如果说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是“静脉血管”的话,那么雨污分流系统就是在搭建“毛细血管”,打通截污管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为全面打通截污次支管网、主干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脉络关节,2018年东莞市政府同意印发实施《东莞市雨污分流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要求今年6月前各镇街(园区)需完成辖区内市政雨水、污水两套管网系统的现状摸底、排水分区和规划修编工作,建立排水信息清单,制定管网建设工作计划,形成正式的图文资料。

“我们也改变了原来的通水验收方式,现在建成一段,就验收一段。”据郑铁钢介绍,东莞推行“分段验收”方法,按照建设一段、检测一段、验收一段、移交一段、通水一段的“五个一”工作要求,打通“断头管网”,加快推进管网验收通水运营进度,确保管网建成后及时通水。

对于已建、在建的管网,东莞也进行全面排查,排查清楚是否存在漏接、断接等无法发挥治水效益的管网,全面提升管网效益,为进一步加强治污效果提供保障。

目前,东莞各镇街正按照雨污分流方案的要求,全面摸查地下管线和修编排水管网规划,其中石马河流域和茅洲河流域内已建成污水接驳管网超过550公里。

据悉,2019年底前,东莞将完成排污量较大的排水小区包括住宅小区、公建、工业区等与市政管网的接驳工作,排水小区雨污水排水总口应分别接入至市政雨水、污水管网,今年污水接驳任务不少于1500公里。

EPC-O模式提升治水科学性

河涌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项措施都不是独立的,要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必须通过系统、科学地规划设计。

2017年9月,石排镇海仔河启动项目,11月底完成招标,12月底完成合同签订,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达成了开工条件。按照以往做法,由镇街自行招标实施,如果进度慢一点可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才具备开工的条件。

海仔河整治的加速得益于其整治创新采用EPC-O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一体化模式,同时通过市级层面统一招标实施,有效缩短前期手续时间,只需要通过一次招标,把整个治理工程通过一个总承包实施,节省约一半时间。

除了前期手续时间被缩短外,EPC-O模式的采用从技术上可以更系统地考虑治理措施,设计规划更优的治理方案。从治理效果上有更多的保证,不只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更重要的是以水质达标为前提,最终达到治理的目标,更能体现出治水的系统性、科学性、精准性。

在创新采取EPC-O模式后,2018年,茅洲河共和断面、石马河旗岭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同比分别下降55.5%和19.7%。目前,东莞按照“全河段、全流域、全天候、生态修复”的整治思路,推进流域综合整治,将原来的碎片化治污转化为系统治污,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

新闻推荐

长安:力推重大项目

整治初见成效的茅洲河河堤。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石忠情摄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满元通讯员长安宣以大兵团作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