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治理按下“快进键” 2018年全市新建截污次支管网建成长度超过以往年度建设总数,治水工程审批用时“从1年降至3个月”
“建成1500多公里,通水1400多公里。”一组简单的数据,折射出东莞水污染治理的嬗变。过去一年,全市新建成的截污次支管网、完成验收移交通水的截污管网,其长度和覆盖范围,均超过以往年度数量之和。全市水污染综合治理按下“快进键”,进入“快车道”。
截至2018年底,全市截污次支管网已超过2800公里,22条黑臭水体有6条已基本消除黑臭,完成106条污染河涌的整治工作。“全河段、全流域、全天候、生态修复”的整治思路已取得共识,各项整治工作正稳步推进,正朝着“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不断推进。
关键词1审批提速
5个月办妥37个项目前期手续
水污染治理是项系统工程,东莞市理顺环保治污管理机制,围绕系统治污、科学治污为核心,构建新的污染治理工作机制,专门成立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程总指挥部、组建市现场指挥部,强化治水顶层设计。明确水污染治理目标、制订“1+N”政策文件、创新机制体制,通过协调各部门简化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郑铁钢告诉记者:“优化审批流程后,东莞市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审批时间明显缩短,以往,每个工程项目的审批时间少则半年,甚至耗时一年。现在基本可控制在3个月以内。这为工程建设施工争取了不少时间。”
以往,工程审批是“串联”。建设单位得一个个部门跑,完成一项,再进入下一项,“费时间,耗精力。”如今,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程总指挥部分别确定相关牵头部门,抽调相关人员集中办公,将“串联”改为“并联”,实现了流程再造,加快审批进程。
以水生态四期(2016-2018批次)项目为例,市现场指挥部就前期手续办理进行了优化,水生态四期涉及31个镇街共计37个项目,按传统的审批流程,可能要花两三年的时间,但事实上只用了5个月就完成了所有前期手续。
关键词2创新机制
一体化建设模式逐见成效
东莞治水如火如荼,但治水是一项投资庞大的系统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将投入500亿元用于环保整治,其中用于水污染防治达到338亿元。
东莞创新机制和融资体系,充分整合财政资金、社会资本、企业融资等力量,打通快速融资的通道,积极引入PPP模式,减轻财政负担,有效解决截污管网工程资金问题。同时,调动镇街(园区)力量,引进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到污染治理。其中,市水投集团与长安新区共同投资7.4亿元建设长安新河项目,就是全市首个成功落地的PPP项目。
此外,还创新建设机制,通过鼓励“打包统一招标”模式,切实减少招投标次数,从而加快截污管网建设、重点流域综合整治等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的进度。
石排镇海仔河的治理过程,是水污染项目创新机制的缩影。郑铁钢介绍,通过统一招标,海仔河综合治理工程作为一个总承包项目,有效缩短了前期手续时间,即只需要通过一次招标,可以节省一半时间。海仔河综合整治项目2017年9月份启动、11月底完成招标、12月底就签订合同。目前海仔河已完成全线截污、清淤,并通过“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一体化”(EPC-O)模式开展综合整治。
关键词3挂点督导
落实河长制推进全流域整治
如今,全市着力推进全面河长制,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实现对全市江河湖库管理保护责任的全覆盖。针对茅洲河、石马河等28条水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河涌,东莞市明确采用挂点督办的方式,由市四套班子领导挂点督办28条重点治理河涌,918名河长和33名湖长着力全市河涌湖库。
全市将河湖水质的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稳定提升,作为各级河长是否履职到位的检验标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范围。引入第三方评价和监测机构对水环境整治效果等进行监测评价,精准掌握河流水质动态,为科学指导水污染整治工作提供依据。
郑铁钢还表示,当前,全市按照“建设一段、检测一段、验收一段、移交一段、通水一段”要求,打通“断头管网”,加快推进管网验收通水运营进度,确保管网建成后及时通水。预计2019年新建及通水截污次支管网均不少于1000公里、新建微支截污管网1500公里,全面提升管网效益,进一步巩固治污效果。
新闻推荐
小车驾驶证全国通考、车辆转籍异地可办、临牌核发4S店代办 公安交管十大新政下月东莞落地施行
近日,公安部交管局公布了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10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记者从东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