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引西江水到珠三角东部地区 投资约354亿元,可解决广深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

新快报 2019-05-07 13:17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示意图。

5月6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大会在广州南沙召开,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出席并发出动员令。

这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的又一超级工程,投资约354亿元,将以深层隧洞输水的方式,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把西江水送至珠三角东部地区。

新快报记者从广东省水利厅了解到,上述工程不仅可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还将改变大湾区东部单一供水水源现状,实现东江、西江双水源、双保障,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同时为香港、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新快报记者 高镛舒 通讯员 粤水轩

现状

东江水资源 开发利用率达38.3% 逼近国际警戒线

东江是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是广州东部、深圳、河源、惠州、东莞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近4000万人的生产生活主要水源,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东江水以占全省18%的水资源总量,支撑着28%人口的用水和48%的GDP。专家指出,东江在为广东、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让自身不堪重负。

目前,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38.3%,逼近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

由于东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大,导致东江各种问题日益突出。枯水期流量锐减、咸潮上溯、生态恶化,严重影响流域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在珠三角西岸,GDP占比小,拥有流量排全国第二的西江,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只有1.2%左右,水资源丰沛。

如何破解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更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是亟须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西江水量是东江的近10倍,且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因此通过从西江调水,是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东部资源性缺水的最佳途径。”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黄志坚说。

亮点

工程破五项纪录 其中两项是世界之最

据了解,这是广东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输水压力最大、盾构隧洞最长的调水工程。

据介绍,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输水线路西起西江干流佛山顺德江段鲤鱼洲,经广州南沙区新建的高新沙水库,向东至东莞市松木山水库、深圳市罗田水库、公明水库。输水线路总长度113.2公里,其中干线工程长90.3公里,深圳分干线工程11.9公里、东莞分干线工程3.6公里、南沙支线工程7.4公里。输水线路新建鲤鱼洲、高新沙、罗田等3级泵站加压。工程设计多年平均供水量为17.08亿立方米,其中广州南沙5.31亿立方米、东莞3.3亿立方米、深圳8.47亿立方米。工程受水区人口近3000万,总投资约354亿元,总工期60个月。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严振瑞负责该工程设计工作,他介绍,为做好工程设计方案,他们加大调研力度,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同时突破常规,大胆创新,提出深层隧洞输水的解决方案,并深入开展专题研究,进行关键技术咨询和攻关。

工程采用全封闭深层地下输水方式,输水隧洞位于地下40至60米处,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以及珠江出海口狮子洋,施工难度大,需要攻克多项技术难题。

据水利专家介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从地下穿越珠江出海口狮子洋的跨海盾构施工,是整个工程的咽喉工程,需要连续穿越2.4公里的狮子洋和1.5公里的沙湾水道,均在水底下施工,施工难度极大,风险极高。

方案

深层输水方案节约土地近九成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对沿线土地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工程设计的全过程,采用深层输水方案,这比传统明渠输水方式,节约近90%的土地。”严振瑞介绍。

工程全线采用深埋盾构管道方式,在纵深平均40米至60米的地下空间建造输水管道,最大程度保护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这在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均属罕见。

据测算,采用深层输水方式,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沿线永久征地(包括水库、泵站、工作井及检修道路等)面积约2600亩;而若采用传统的明渠输水方式,永久征地(包括泵站、明渠、水库,以及工程两侧的保护范围)面积将超22000亩。相比之下,采用深层输水方式比明渠输水方式节约88%的土地资源,相当于近30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

严振瑞介绍,采用深层输水方式,可以将浅层地下空间资源留给市政、电力、电信、煤气等管网以及地铁,使这些设施的施工安装不受影响,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地面征地及建筑物等拆迁量,真正做到把方便留给他人。

然而,在地下深层建设输水管道,给工程设计和施工带来严峻挑战和不少困难,需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增加设计施工难度。比如输水管道需要承受巨大的外水压力与内水压力,这在国内乃至世界均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借鉴,需要试验、探索、研究和创新。

“我们开展了30多项专题研究,与国内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严振瑞说。

据了解,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将产生约1400万立方米渣土,如全部运至弃渣场需征地5000多亩,将产生新的环境问题。为此,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正联合相关院士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研究渣土资源化利用,减少工程弃渣量,节约土地资源,力求做到生态环保。

“我们在设计之初,就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融入设计工作,以实现长距离大型输水工程‘统一调度、无人值班、智能巡查、智慧供水’,全力打造新时代生态智慧水利工程。”严振瑞说。

影响

大湾区东部供水 将实现双水源、双保障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将在生产生活、生态恢复、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等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广东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的生动实践。”广东省水利厅厅长许永锞介绍说。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高粤港澳大湾区供水保证率和应急保障能力。

严振瑞介绍,该工程不仅可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还将改变大湾区东部单一供水水源现状,实现东江、西江双水源、双保障,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同时为香港、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水资源的应急保障能力将显著增强,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助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同时,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也将大大改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地区生态环境。

新闻推荐

“税务青年助企团”石排分队举办减税降费政策宣讲会 助力落实减税降费系列政策措施

本报讯4月25日,东莞“税务青年助企团”石排分队授旗仪式暨减税降费政策宣讲会在石排税务分局举行。宣讲会提出要培养一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