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教师收藏235本地理旧书 最老一本为150余年前的《瀛寰志略》

东莞日报 2019-05-07 11:02

■李想整理地理旧书 受访者供图

有人爱收藏古董文物,有人爱收藏珠宝首饰,在石龙有一个沉醉于地理文化研究的老师叫李想,爱收藏旧地理书,从150余年前的《瀛寰志略》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地理课本,多达200多本,这些看上去已经泛黄甚至破旧不堪的旧书,却折射了百年中国变迁。

多年收藏235本地理旧书

李想是石龙二中的一名教师,大学读的是地理教育专业。起初,收集地理学资料是为了拓展知识,随着收集资料的增多,他对地理旧书的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地理书不仅有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从中发现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对未来探寻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李想如是说。

走进他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两幅旧版地图,一幅是1962年出版的中国交通旅行图,另一幅是1973年出版的世界地图。他激动地拿起放大镜,讲起这两张图的特别之处。原来,在这幅中国交通旅行图上,石龙因其交通区域优势出现在了地图上;而从那幅世界地图上也能对比看出,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地域也发生了变化。

打开书柜,李想如数家珍地和记者分享他的235本“宝贝”,其中约200本是地理教材,剩下的是各类地理书。他告诉记者,这些书或是朋友赠送,或是在旧书网买,或是在古书店“淘宝”所得。李想拿起了一本1866年版的《瀛寰志略》说,每本地理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反映当时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水平,更能从今昔对比中寻觅到文化传承的奥妙。

藏品见证时代变迁

据了解,我国地理作为中小学必修课始于清朝末期,第一套地理教材也在1904年出版,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后来的地理教材不仅字迹更为清晰,内文还有早期的汉语注音标识,同时辅以图像、地图,形象生动。李想介绍说,1949年之前的地理课本多为线状石印本,虽只是薄薄两册或四册,却涵盖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国情,经纬线和比例尺的应用也较为成熟。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中小学地理课程提出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加“我国地理方面的基本国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策”等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的地理课程,突出了“人地关系”的主线,注重课程内容中的“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新思想。

李想认为,随着时代变迁,地理课程的理念发生变化,尤其是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地理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大有裨益,对学生热爱地理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今又是东莞市地理学科带头人,李想考虑更多的是把自己在收藏中的所得传递给青少年一代,激发他们提升地理文化素养,积极传播中华文明。

新闻推荐

车友驾改装车聚会 被虎门交警“一锅端” 13名驾驶人分别被处以500元罚款,并被责令将车辆恢复原状

民警对非法改装车拍照取证虎门交警供图东莞时报讯5月5日,虎门交警大队接到举报称,虎门镇捷南路某汽车俱乐部有改装车主聚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