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空要空间 “工业上楼”的东莞实践
一条原本籍籍无名的村子,可能成为年轻一代的打卡地;一个不起眼的旧厂房,可能成为一个创意产业的孵化地;一片灰头土脸的旧街区,一年后就可能迸发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活力……当城市建设进入成熟期,城市更新成为满足空间需求、拓展发展空间的主要方式。
昨日出台的市政府“一号文”《关于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优化拓展产业发展、公共生活、山水生态等三大空间。在“实施路径”中提出“开发建设高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实施产业用房权分割及转让,加快产业用房招商和改造投资回收”等措施。拓展空间,集约化用地同样成为东莞当下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东莞的城市更新也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在松湖智谷产业园区中,全玻璃幕墙的大厦里,除了必备的服务部门外,干净整洁的房间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机器。运输平台上,各种电子信息产品、智能制造产品迅速而准确地落到地面,早已等候的车辆装载之后开始向园区外驶去。而在不远处,一个干净整洁的智能餐厅已然落成,园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这是东莞向上拓展空间,向天空要空间的生动实践。而随着“一号文”的出台,东莞将掀起新一轮的拓空间的热潮。
工业厂房占总建筑面积7成
昨日出台的市政府“一号文”《若干意见》提出,优化拓展产业发展、公共生活、山水生态等三大空间。在“实施路径”中提出“开发建设高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实施产业用房权分割及转让,加快产业用房招商和改造投资回收”等措施。
作为参加“一号文”新闻发布会的企业代表之一,松湖智谷开发企业代表严振扬对于“一号文”的发布十分振奋。“松湖智谷致力于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现代化高科技产业园,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提升对新兴产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的集聚能力与承接水平。”严振扬表示。
在此之前,松湖智谷已然在拓展空间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漫步在松湖智谷产业园区,你很难相信,在一栋栋高楼大厦里很少听到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也没有不时飘来的咖啡香气;而是一台台自动化设备摆放其中,有条不紊地按指令不停运转。
在松湖智谷A区不到10万平方米的工厂中,不乏高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市“倍增计划”企业等数十家企业。而如果不采用“工业上楼”的发展模式,这些动辄占地十余亩,乃至几十亩的工厂将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为满足工业上楼的需要,松湖智谷的室内空间可自由分割,柱间距8.4米,首层高6米,标准层高4.5米,最大的承重是每平方米1吨,大型机器可以上到10楼以上进行生产、组装。“松湖智谷建筑面积为70万平方米。其中,厂房建筑总面积约49.5万平方米,占比70%;研发配套总面积13万平方米,占比18.5%;服务配套设施总面积7.5万平方米,占比11.5%。”严振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生态优化方面,寮步镇政府通过PPP模式,打造了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园区景观绿化,绿化率达13.4%,突出打造了一河、两岸、三园(城市公园、滨水公园、山体公园)的景观带。此外,为满足园区发展,寮步镇还搭建了一站式服务中心。
这片原本属于6个村(社区)分散土地的统筹整合,已然形成了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之地。而其“工业上楼”的发展模式可同时容纳多个高新技术企业汇聚之于此,其项目规划、市场发展定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高品质的承载空间,顺应了新时代新经济朝着智能化、高端化、自动化发展的趋势,为东莞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初现
造型别致的水晶吊灯、暖色调的地板、明暗适中的灯光搭配……这样一间整洁优美的餐厅,可以满足入驻松湖智谷产业园企业聚餐、宴请、情侣约会、朋友小聚等多项功能。这是松湖智谷为园区企业配套的5000平方米的智能食堂。“没想到园区的配套设施如此高大上。”东莞市康怡熙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怡熙”)总经理袁成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个月,康怡熙总部在松湖智谷举行了开业仪式。这是松湖智谷首家模具制造企业总部,也是松湖智谷第21家开业企业。
康怡熙是一家集模具、注塑、喷涂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现有注塑机40台,产品包括音频电子、耳机等家电消费电子产品。袁成峰对把企业总部搬入松湖智谷充满了期待。“松湖智谷的配套服务可以对接公司目前所欠缺的资本、资源及合作平台。”袁成峰说。
作为“工业上楼”的实践者,松湖智谷的配套设施包括产业链服务、金融服务、智慧园区服务,生产厂房委托定制、工业设计等多方面的生产性服务平台等。康怡熙是松湖智谷产业集聚发展的一个方面,在松湖智谷更具典型意义的是“工业上楼”的企业。
东莞市好时光硅胶制品有限公司位于松湖智谷A2号厂房的4楼和5楼。记者看到,一台台崭新的机器摆放在干净整洁的车间里,和原本印象中的工厂完全不同。好时光硅胶主要从事塑胶、硅胶、电子、模具等产品的研发、生产。
园区如好时光硅胶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有时光电子、亿真科技、明睿科技等。向天空“招手”的松湖智谷所引进的企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大数据、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而其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已然显现出来。
截至目前,松湖智谷已经入驻103家企业。从产业构成来看,电子信息约占37%,智能制造装备约占33%,大数据、新材料约占14%,其他行业约占16%;从企业质量来看,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9家,有13家为行业龙头企业,有7家为市“倍增计划”(含后备)企业,有6家为华为配套企业。
同时,松湖智谷的精准招商已然形成从模具开发设计、模具加工、注塑生产、芯片生产、PCB贴片生产、PCB板半成品检测、到电子成品组装的电子信息全生态链,以及包括机器人核心部件、机器人本体生产、机器人动力电机、机器人视觉控制系统、机器人培训学校、锂电池生产、机器人集成等各个环节的机器人产业链。“你的上下游,就在隔壁那栋楼。”严振扬对产业集聚的效应这样形容。“园区的企业有很多可以开展合作的空间。有可能转个弯就能遇到合作的对象,为产品找到"娘家"。”袁成峰表示。
产业生态环境渐入佳境
松湖智谷“精准化、高端化”的招商成为产业的集聚发展态势的最重要原因,其内部的产业生态小环境渐渐培育,而其所处的区位优势更为引入深圳优质制造业企业以及承接松山湖科技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提供了优越条件。
去年12月,富士康一级供应商——深圳市华新贝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新贝尔科技”)的总部基地和生产研发基地转移到东莞并成立东莞市华尔通信有限公司。
华新贝尔科技企业总部原本在深圳,这次搬迁看中的是松山湖是东莞科技企业最为集中的地方,并且有华为等众多同行业企业集聚。“把公司搬到松湖智谷,是看中这里的发展前景,而且我们公司和华为也有合作。”该公司董事长雷丽娜向记者表示。
这并非偶然。在松湖智谷目前入驻的103家企业中,有近7成来自深圳,其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效应显而易见。去年印发的《松山湖片区规划融合统筹指导意见》明确,松湖智谷被划入松山湖片区特别政策地区。不难发现,外接深圳产业外溢,内承松山湖产业形成统筹发展之势,松湖智谷产业园产业发展的生态大环境已然蓄势待发,渐入佳境。
近日,市委主要领导在调研松湖智谷项目建设情况时高度赞赏了园区产业定位及其以制造业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并表示,产业园建设要坚持实体经济为先,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东莞作为制造业城市,要首先把空间留给产业。对于高品质的产业园项目,要在把好关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开发建设,引导他们切实为产业服务,带动优质企业集聚发展,提升发展效益和质量。
目前,松湖智谷B区正全力建设中,预计将于今年7月底封顶,明年10月交付使用。现在已有不少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开始预约,抢占“地盘”。
新闻推荐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巡回审判庭 实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
昨日上午,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环境资源巡回审判庭揭牌仪式市中级人民法院供图东莞时报讯5月5日上午,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