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举行首届品牌学校高端研讨会,30名校长向专家“取经” 品牌学校培育进入深度思考区

南方日报 2019-04-30 09:36

视频动图

请扫二维码

研讨沙龙、头脑风暴、专题讲座,既有严肃答辩更有欢声笑语,这正是东莞首届品牌学校高端研讨会的现场。

4月25-26日,30名品牌学校培育对象校长齐齐登台,接受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的专家团队现场答辩。

品牌学校是东莞教育提质的重点工程之一,相当于培育东莞中小学的“985”“211”,计划三年培育100所品牌学校,全面提高东莞学校的品牌识别度和社会知名度,从而扩大东莞优质教育的受惠面。今年3月,东莞公布了首批30所品牌学校培育对象。

如何打造东莞的学校品牌,必定要借智高端。此次研讨活动是东莞品牌学校工程推进以来首次系统的高端专家指导活动,持续两天,其中专家还将选拔优秀案例参加“中国教育创新展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

品牌学校“冲击”感逐渐凸显

25日上午9时30分,在一场简单的开场仪式后,30名品牌培育学校校长分成中学组和小学组,将与专家展开“一对n”的答辩研讨沙龙。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一个细节,为了让沙龙研讨氛围更浓,与专家的交流更加贴近,中学组活动前,校长们自发地将座位重新排列成U字形。

研讨沙龙采用“答辩型”的方式,先由校长上台介绍学校品牌建设的亮点、规划和困惑,介绍时间为十分钟,每位校长必须配有演示文稿。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要梳理成品牌打响,还要在短短十分钟以内讲深讲透,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一位校长说道。

无论是凝炼学校办学理念、特色和关键路径、成果,还是调整文本表达方式和沟通思维方式。对于校长们来说,品牌学校培育工作的高要求对他们自身舒适区的“冲击”感已经凸显出来。

在专家们梳理的共性问题中,其中“希望校长提一个最具特色的亮点”是专家提得最多的问题。记者观察到,在认可度较高的项目中,往往都是将学校办学特色凝练成一个点,如创造教育、幸福教育、卓越教育、慧读教育和成长教育等。

作为这次研讨会的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说,学校品牌的推介过程,不是把既往的工作进行罗列和总结,而是要提炼品牌的核心点,即如果讲一件事情,您最愿意表达什么,在业界有哪些创新成果。

“这次学习活动的重点就是要探讨学校品牌的内涵和外延。”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健说,“找准学校品牌培育的着力点和内在特征至关重要,是培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接下来我们要突破的重难点。”

王健坦言,与一般的行政管理和事务性工作不同,品牌学校培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持续的专业指导和支持。“目前我们的学校对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品牌内涵的梳理仍不够科学,定位也不够清晰,缺乏独持性,表述上不够简练,不利于传播和推广。相对于教育发达地区,这方面历来也是我们东莞的短板,我们此次活动,就是要好好的补一下这块短板。”他说。

校长们重视凝练学校品牌价值

26日上午,校长与专家的互动从“一对n”,转为了小组学习交流活动,希望借助这种方式将答辩互动中碰撞出的问题、困惑和解决方法进行消化。

刘坚分别以个人和小组集体收获抛出问题,让校长们进行两轮深度反思。到小组上台汇报集体收获时,记者观察到,校长们普遍突破了舒适区的“冲击”感,深度思考怎样在新的起点上突破发展临界点,开始不约而同地重视到两个共性问题,一是品牌建设的紧迫感;二是对学校品牌凝练的重要性。

东莞中学校长黄灿明说,东莞中学是百年老校,品牌基础不错,很有信心把品牌工作做好。当前,学校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对学校品牌内涵和价值提炼有着更高的要求,学校意识到品牌学校建设的紧迫感,接下来要更加注重对学校品牌的凝练和价值表达。

“大家都有同感,在答辩阐述学校办学特色和成果的过程中,基于实践和实证来进行表达,是每所学校接下来需要特别注重的。”莞城步步高中心小学校长尹凤葵说,“专家提供的一些顶层设计思路,给了学校更加精准的定位,很受启发。”

王健说,此次研讨沙龙宏观上,在如何处理好学校办学思想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关系、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关系、本校发展与教育生态营造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指引,确保品牌培育的正确方向;微观上,在品牌特征、核心理念、概念术语、特色凝练、图表描述、保障条件、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精细的点评指导,校正了一些细节上的偏差。

校长们视野打开,目标更加明确,认识更加深刻,信心更加坚定,并且找准了切入点,重视凝练品牌价值。对品牌学校培育聚焦点统一到内涵式发展这点上,这也与东莞市委、市政府打造“品牌学校”的要求高度统一吻合。

品牌学校、未来学校以及集团化办学将成为东莞教育提质工程的重要抓手。其中,品牌学校建设,正是希望以开展品牌学校培育为催化,启发和帮助一批学校增强内驱力,树立更加高远的目标,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从品牌学校的分布地图看,东莞在从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办学特色等方面遴选首批30所品牌学校培育对象,同时兼顾了区域间的平衡。东莞市政府也是希望通过品牌学校来影响带动更多的学校,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东莞在品牌学校建设上迈出实实在在的一步,学校不是简单地贴一个口号和标签,而是追问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最终又回归到教育的规律和本质。”刘坚说,这两天的接触,东莞校长们迅速从舒适中跳离,反思沉淀,主动找到了新的提升立足点,“这点让我们团队很有感触,同时也看到东莞品牌学校建设的希望。”

好成绩是好教育的副产品

有收获也必有困惑,面对专家,校长们也从持续投入、师资队伍、课程开发、升学压力还有品牌曝光度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深层思考:如何让品牌学校建设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如何以学校自身的定位来创造品牌,如何处理好课程建设量与质的关系,如何避免因过分追求品牌形象而忽略对教育本真的追求,如何持续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实现评价多元化,不拘泥于升学压力?

对此,刘坚认为这里面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教育界普遍面临的难题,东莞的校长如此,全国很多校长也是如此。

品牌学校建设是差异性的品牌,品牌的成果要面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刘坚也提出了一些方法论。

以课程建设为例,学校课程本来就是应有之意。做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建设,是学校的核心之力,只要做好,各个学校都是亮点。目前,鼓励国家课程校本建设,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地方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当地孩子的需求。课程建设和学校课程都是大话题,拿出一小块来,找出最大创新点,分析清楚与国家、学校办学、育人的关系,拧清楚逻辑点,找出不同于别的学校的特性,这就是学校品牌,学校可以围绕着这些点去进行提炼。

刘坚又以文化育人为例,作为品牌,学校文化建设的特点是什么,亮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按文化方向再推,学校抓住立德树人的关键点是什么,并作为现在学校的发展支撑。同时,有没有充分分析受益者,家长学生的特性,是不是家长学生最需要的东西。

“在品牌学校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互相提醒,也要保持一种自觉性。好成绩是好教育的副产品,不能把追求分数作为学校的第一目标。此外,如何基于现实的学生、教师和社会资源,创造更好的教育,而不是选最好的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求更多的外在条件来办最好的教育。”刘坚说。

对比那些国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学校,它们呈现出来的理想办学场景,可谓是东莞校长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如何寻找东莞品牌学校的基因?刘坚坦言,在办学模式和资源起点上,那些名校是不可复制的。他认为,东莞校长们应该释怀,不需要过度地进行比较。“我们要借鉴别人的优秀做法和办学智慧,但更关键是知道自己今天在什么地方,我们的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好一些,我们的明天再比今天更好一些。只要往好的方向一步一步前行,我们就行走在教育家办学的道路上。”

南方日报记者王慧

新闻推荐

可园博物馆“五一”邀你体验亲子陶艺

5月1日,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石雕园)将举行“快乐陶吧”亲子乐活动。本次活动限额30组家庭,活动对象需为5~10岁的少年儿童(须有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