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深联手共同推进科技创新

东莞日报 2019-04-04 10:45

本报报道,近日,莞深协同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问题研讨会在东莞松山湖召开,来自莞深两地城市规划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创新观念、补齐短板、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等内容,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言献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在谈及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透露,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中子科学城为核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随后,市交通部门也传出消息,莞深两大科学城的连接快速通道走向浮出水面。东莞中子科学城和深圳光明科学城虽然直线距离7公里,但联通不便。因此,加快这一通道的建设,就成为加强中子科学城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光明科学城互联互通的一项工程,近期,这一工程上马的可能性极高。

莞深联手,一直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经济社会成长的驱动能量之一。以香港为起点,经过深圳和东莞,终点于广州,珠江东岸四座城市组成了黄金走廊,而东莞作为一个节点城市,充分分享了三大城市增长极的辐射,历经多年的奋斗,东莞终于步入中国发达城市行列。在东莞与三大城市的联系程度上比较,相对来看,东莞还是与深圳产业合作、科创协同的联系程度最深,东莞接受深圳经济增长辐射的价值最高,两城的一体化深度和广度最有意义。如今,在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背景下,深圳和东莞两大科创中心进入科技创新协同的层面,无论是对于东莞还是深圳,都将发散更大的价值。正如与会的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所指出的,无论是中子科学城还是光明科学城,目前在空间布局可以进一步突破,可通过体制机制重构,联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创建“湾区科学城”,赋予高一层级的管理机制和统筹规划;并探索牵头组建国家科学城联盟、国际科学城联盟,实现各科学城之间的资源共享发展。

我们看到另一个前景是,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最近许多“国字号”科技创新资源正密集“南下”大湾区。今年1月,中国科学院宣布落子香港,“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建设工作正式启动。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中科院宣布,中科院要与广东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南方同步辐射光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及诸多实验室等。

利用东莞位于大湾区科创走廊的有利地位,以深圳和东莞两大科创中心共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机遇,拓宽拓深双方科创合作,更好地利用深圳科技创新资源流动所带来的红利,更有质量地参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无疑是东莞的重要选择。

新闻推荐

太平海关召开稽查政策宣讲会 推动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

本报讯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部署,推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4月3日,黄埔海关隶属太平海关联合东莞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