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90后”得心梗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及早防范心脏问题

东莞日报 2019-04-04 10:43

■胸痛小心是心梗 本报记者 曹雪琴 摄

日前,“北京男子心脏骤停倒地,6名在旁打球的医生将其救活”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很多人在感叹男子幸运的同时,也会有点心有余悸。

随着工作压力增大和生活节奏加快,心肌梗死,这个原本距离中青年很遥远的疾病名词,正悄悄走近在城市中打拼的工薪族们。实际上,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心梗呈年轻化趋势

记者了解到,最近东莞东华医院心内科就收治并成功抢救了不少年轻的心梗患者,其中最年轻的年仅25岁。上个月,该院收治了两名“90后”。

3月21日,26岁的许先生在和朋友打篮球后突然出现胸闷,症状持续不缓解,随之被朋友发现晕倒在地。朋友立即给予胸外按压并紧急送至东华医院急诊科,经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后手术救治,目前病情平稳。

3月25日,25岁的邱先生出现胸闷、胸痛就诊于东华急诊科,经心内科医生紧急会诊后判断患者很可能患上了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经与家属沟通后,医生为患者进行了冠脉介入诊治,冠脉造影提示患者心脏左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医生植入了一枚药物支架,后返回CCU病房继续药物治疗,目前病情平稳。

心梗患者为何越来越年轻

过去,心梗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可现在,心梗已将魔爪伸向中青年人群。东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本发表示,高血压,吸烟,肥胖,血脂异常,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膳食,以及大气污染等各种因素都是导致目前中青年心梗高发的重要原因。

“比如,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心理压力过大等这些都会诱发血压升高,心脏负担过重,长时间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年轻人往往认为自己还年轻而肆意透支自己的身体,例如长时间熬夜工作或者打游戏;或者面临着职称、职位晋升以及恋爱、结婚等诸多问题,造成精神长期高度紧张,这些都严重威胁着心血管健康。”陈本发说。

同时,吸烟和超重是30岁以下患者心肌梗死的最常见危险因素,吸烟使得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加了6倍。烟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威胁着吸烟者和周围人群的心血管健康。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本发医生还介绍,现代很多年轻人生活懒散,无规律,锻炼极少,随着外卖网购的行业兴起,连吃饭、购物都不愿意出门,还美其名曰“宅”。长此以往,体质和免疫功能都明显下降。同时,高脂肪的美食容易导致血脂增高。

“各种不良因素长期影响会导致心脏的血管壁内皮损伤,血管内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这是引起心肌梗死最基本的病理原因。若此时加上过度疲劳、饮食不节制、饮水过少、睡眠不足与吸烟、饮酒过度等情况,导致血管持续痉挛收缩、血液黏稠度增高、局部血栓形成,最终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牢记“两个120”

陈本发介绍,急性心肌梗死从发病开始,最理想的救治时间是发病120分钟内。患者一旦出现心梗,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早一分钟开通,就多一份成功救治的希望。但许多病人发生胸痛,不是第一时间选择就诊,而是忍着,忍无可忍才到医院去。许多患者在无意义的耽误中失去了生命。也有部分心肌梗死是因为就诊时间过晚错失了最佳抢救机会。

有数据显示,与自己去医院相比,使用救护车可以缩短一半的时间。因此,在发生急性心梗时,患者及家属应牢记两个“120”,一是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二是牢记救治的黄金时间是120分钟。

知多D

年轻人应如何预防心梗?

年轻人若是想远离心梗,平时就应当注意养生保健,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态,学会释放不良精神刺激与心理压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调整饮食习惯,保证食品品种多变化,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煎炸、熏烤、盐腌食品,注意低盐低脂低糖;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戒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重视体育锻炼,最好是有氧运动。此外,年轻人也要注意体检,及早发现、干预心肌梗死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从而防止心梗的突然袭击。

新闻推荐

“城市核心”南城区的二手房是否值得选?

优质配置促热门小区成交近期,东莞市统计局对外发布了东莞市2019年2月份各镇街房价数据,南城一手新房均价超3万元的新闻受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