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东莞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达标率92.2% “东莞蓝”刷屏朋友圈
天气回暖后,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植物园和各大公园,呼吸新鲜空气。与此相对应的是,“东莞蓝”也在朋友圈刷屏,不少人感叹东莞天气越来越好。4月2日,市大气办通报2019年第一季度东莞市环境空气质量报告。截至3月31日,第一季度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83天,达标率为92.2%,同比上升15.5个百分点。这组简单的数字,折射出东莞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PM2.5臭氧浓度大幅度下降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东莞市达标天数比例92.2%。其中,优36天、良47天、轻度污染7天;与上年同期(76.7%)相比上升15.5个百分点。影响空气质量的6项污染中,臭氧、PM2.5、SO2、PM10、NO2等五项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1.5%、20.4%、16.7%、15.3%、10.6%。
其中,PM2.5和臭氧的平均浓度同比均下降两成。尤其2018年4月份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后,PM2.5和臭氧等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得到有效改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有效监测的7天(3月25日至3月31日)里,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均达到优良。36个监测站点中,臭氧浓度全部达标,录得平均浓度为128微克/立方米,远低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60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方面,只有沙田、莞城梨川两个监测站点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分别达到41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
不少市民在户外锻炼时,明显感受到春风拂面,空气也格外清新。当然,今年东莞春季雨水多,气象条件好,风多,是否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才会转好,对此,市大气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空气质量确实与气象条件十分密切,同时也和治污减排息息相关。“东莞空气质量的持续好转,不仅仅是天帮忙,更多的是人努力”。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见成效
“PM2.5、臭氧、SO2这3项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与东莞着力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息息相关。”市大气办督查员卢锐泉总结出三个“关键字”:“控源”“减煤”“治气”。
卢锐泉介绍说,PM2.5来源广泛,是一项综合性指标,是大气治理的“牛鼻子”,必须牢牢抓住。根据解析结果,东莞PM2.5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污染、生物质燃烧、工地燃煤,分别约占比43.0%、13.0%、10.0%,呈现出典型的复合型污染特征。
自打响蓝天保卫战后,全市上下紧盯污染来源,加快结构调整、强化治污减排、应对污染过程。“近一年的实践表明,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有了成效,必须坚持走下去。”根据污染源解析,SO2主要来自燃煤,全市多部门有分有合,通力协作,突出燃煤锅炉淘汰改造、稳步推进散煤“清零”、强化煤电机组“清洁化”改造,在减煤上下足了功夫,今年上半年就有100多家企业完成“煤改气”,用上清洁能源。
同时,全市着力整治“散乱污”企业,治理废气乱排偷排,淘汰、提升、整治VOCs企业近8000家,对印刷、家具、制鞋、塑料、金属表面涂装等10多个行业的VOCs企业全面进行提升改造,确保废气、废水达标排放,不断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有效降低了臭氧浓度。
市大气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值春夏季节转换期,气温回升加剧臭氧的形成,降雨减少不利于PM2.5扩散。因此,更应该注重联防共治,进一步做好污染源解析工作,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削减主要污染源排放,防止污染物相互转换,造成浓度升高。
新闻推荐
大朗举行扫黑除恶线索举报奖励大会 一市民举报有功获2万元奖励
■镇委副书记韩暖渠为举报有功的市民颁发奖励金通讯员刘苏东摄本报讯3月29日,大朗镇举行扫黑除恶线索举报奖励大会,对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