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自贸区挂牌以来 南沙累计形成415项改革创新成果
南沙自贸片区加快建设,在特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态势。周智群摄
宽阔的珠江入海口,南沙大桥犹如过江巨龙,将南沙和东莞两地连接起来。这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之后首个投用的超级工程于4月2日正式开通。届时,南沙与东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通更加便利。
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南沙的企业服务“软配套”也齐驱并进。广东自贸区挂牌以来,南沙累计形成415项改革创新成果,3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90项在全省复制推广,171项在全市推广实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当前,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正向南沙奔涌而来。2018年,南沙新增注册企业数达到37825家。截至今年2月,累计引进海尔智能制造中心、国际分拨中心等142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在先进制造、港航物流、特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态势。
●南方日报记者宾红霞通讯员南宣
经济发展稳中提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近日,省发改委公布了《广东省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涉及南沙的共有16个,包括南沙大桥、南沙港铁路、地铁18号线、22号线等。由此可以一窥南沙未来发展的势头。
“现在从南沙去往周边城市都更方便了。”随着广深港高铁、南沙大桥的开通,每周都要往返广深两地的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CEO冯建林越来越能感受到南沙的地理区位优势。“对促进孵化器链接广州与东莞、深圳的资源和产业协调非常有帮助。”
交通是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重要纽带。当前,南沙正构建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半小时交通圈”,通过加快推进珠三角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点打造高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布局“七横七纵”高快速路网,建设高水平交通枢纽节点,实现南沙新区快速连接广州市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市,从而推动南沙由地理几何中心向区域交通中心的转变。
叠加拥有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广州唯一城市副中心等国家及省、市战略机遇,南沙正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
从南沙港快速一路驱车向前,即可到达南沙庆盛枢纽区块。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根据规划,庆盛枢纽区块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科技创新节点、国际智慧创新城、人工智能产业引领示范区及南沙新区北部组团中心。目前已经落户了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区、香港科大广州校区等一批重大项目。
新的业态也在蓬勃发展。3月31日,设立在香港的美国航空租赁公司(ALC)将波音787-9梦想客机通过南沙保税区成功交付给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架通过设立双SPV跨境租赁模式,实现粤港合作飞机租赁业务的飞机。
据统计,去年以来,南沙新增海尔智能制造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全球优品国际分拨中心等43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累计引进142个),在先进制造、港航物流、特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态势。
重点项目的不断落户给南沙经济带来了质的飞跃。目前,在人工智能方面,南沙已集聚160余家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的人工智能企业;在生物医药方面,广东医谷已入驻102家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在特色金融方面,截至今年2月,南沙共落户金融和类金融企业6428家,比自贸区挂牌前增加了53倍。
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动力活力持续激发
“以往我们企业用电接入需要经过报装、立项、施工等6个程序,耗时需要4—5个月。”3月25日,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正式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实施办法》,进一步压时长、减环节、优流程、降成本,实现接电零投资、零上门、零审批,“获得电力”指标模拟排名达到全球前列水平。中交城投南沙明珠湾项目总承包部党总支书记卢全兴奋异常。“按照新的实施办法,企业只需申请及装表接电,1个月左右就可以实现用电接入。”
创新是南沙最本质的发展基因,也是南沙发展的动力源。今年年初,全国首例“交地即开工”项目在南沙成功落地。广州丰泰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明表示,南沙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大,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和时间。“拿到地即开工,项目有望在2019年年末就投产运营。”
为了更高效贴心服务企业,南沙还成立行政审批局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将首批143项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初步形成“一个窗口管受理、一颗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一张网页优服务”的行政管理服务体系,推行政务服务“即刻办+零跑动”,率先推出首批159项“即刻办”和874项“零跑动”事项。
以上都是南沙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缩影。广东自贸区挂牌以来,南沙片区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等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形成了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其中,累计形成415项改革创新成果,3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90项在全省复制推广,171项在全市推广实施。“跨境电商监管模式”“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新模式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19项创新案例入选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三周年30项最佳制度创新案例。其中独创8项,居各片区之首。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2018年,南沙全区新增注册企业数突破3万大关,达到37825家,同比增长66%,新增注册资本8360.1亿元,同比增长52%;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582家,同比增长3.3倍,合同利用外资277亿美元,同比增长4.5倍,实际利用外资9.7亿美元。
加强与港澳对接合作国际创新要素奔涌而来
以后,在广州就能上香港科技大学。日前,庆盛枢纽区块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征地拆迁工作全面铺开。从今年9月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计划通过香港科技大学本部开展招生。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当前,南沙正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新鸿基庆盛枢纽站场综合体项目已落地,嘉华粤港澳现代服务业总部基地、丽新集团一带一路总商会(大湾区)总部项目正加快推进,同时与冯氏集团、南丰集团、亚洲联合基建控股等港企及机构达成了具体投资意向,将在生物科技、国际教育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除了重大项目以外,南沙还深化与港澳创新资源要素合作,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广深港高铁开通后两周,香港青年发展委员会委员、香港青贤智汇创会主席谢晓虹就带着团队内的7位香港创业青年,乘坐高铁来到了南沙庆盛站。在南沙区青联的帮助下“一日搞掂公司注册”。
“南沙来往香港越来越方便,希望能通过青贤智汇的对接,吸引更多香港青年到南沙创新创业。”谢晓虹是香港土生土长的90后,现在已经在南沙注册成立了立德文化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把南沙当成了第二故乡。
像谢晓虹一样,经常往来南沙和港澳两地的创新创业人士越来越多。2018年,南沙新落户港澳企业1504家,累计达2872家,投资额496亿美元,分别增长7倍和6倍。
让港澳居民在南沙生活也像在港澳一样。南沙还推出了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推出了商事登记“国际营商通”服务和160项“湾区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港澳投资者足不出户就可在当地注册南沙企业。开展了共有产权住房试点等改革,出台针对港澳专业服务业和港澳籍人才的专项扶持奖励政策,初步实现了“港人港税、澳人澳税”。
港澳人才来了,港澳创新创业要素来往南沙更频繁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让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吴嘉名振奋不已。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香港科技大学面向国内最重要的技术成果转化平台。落户以来,有超过50位香港科大知名教授依托研究院,在国内参与科研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成功孵化出8家高科技企业。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落户南沙将成为研究院推动粤港澳三地全面合作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和资源,继续加大在引才聚才、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分工协作力度,助力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吴嘉名说道。
依托龙头企业海内外资源,南沙还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投资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平台。2018年10月,穗港澳一带一路企业合作联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活动在南沙举行,将助力三地联合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支持广州南沙与港澳合作建设中国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和国际交流平台。
新闻推荐
东莞农商银行再度跻身银行业40强 同时在“陀螺”评价体系排名第六名
东莞农商银行存贷款规模连续23年位居东莞市银行业首位。□文、图信息时报记者陈武东通讯员孙璐昨日,东莞农商银行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