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专家齐聚东莞观音山 共谋旅游发展新契机

信息时报 2019-04-03 01:03

现场专家代表讨论热烈。 3月2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等齐聚东莞观音山,围绕“共游、共融、共进”的主题,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品的提升和未来发展之路、大湾区发展背景下内地民营景区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专题研讨。

为期一天的研讨会,与会数十位嘉宾从国家战略到旅游产品,从协同发展到个体案例,从政策指导到实践推动进行发言和探讨。中国社科院旅研中心特约研究员、原北京市旅发委副主任、北京旅游学会会长安金明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旅游国际化的先驱,前提是做好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安金明建议,构建文化和旅游部与粤港澳三地政府的高层协调机制,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优化大湾区“9+2”城市政府间的协商对话机制;推动大湾区旅游协学会、商会及旅游企业联盟的建立,加快建设大湾区旅游高校人才共享联盟。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鲁晓明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市场的建设,绝不仅仅是交通设施的建设,要实现粤港澳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需要构建有利于旅游资源共享、人员畅通交流的体制和机制。他建议,粤港澳三地要在一地两检基础上,构建更加便捷的旅游通关模式,对旅游机构和旅游从业人员实施资质互认,三地互相承认纠纷处理结果等。

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李崴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发展应配合乡村振兴战略,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个方面全面建成民主、富强、和谐、文明、美丽的国际化大湾区。他建议,“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应扩展为旅游“食住游玩,康体学展”旅游八要素,即饮食、住宿、多元出游方式、各种娱乐项目、康养度假、极限探险、游学及会展,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未来的方向。

广东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研究员陈南江从旅游产品的定义、政策、市场等方面出发,做了《大湾区旅游产业发展走向》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未来可以打造“四个湾区”的概念:美丽湾区、休闲湾区、人文湾区、健康湾区。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院长易开刚结合长三角旅游协同发展的一些经验和案例,提出大湾区背景下传统景区的转型理念与策略。他在如何控制景区承载量和客流量、如何提升服务质量、盈利模式如何改革、如何提升景区吸引力等方面给出自己思考的策略。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时代。东莞观音山将凭借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心的独特地理位置,抓住机遇,进一步丰富旅游精品路线,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段亚雄

通讯员 陈甚吉 杨蔓

新闻推荐

一季度15人获评“东莞好人”

活动现场15人“东莞好人”获表彰3月28日下午,东莞市2019年第一季度“东莞好人”发布仪式在虎门外语学校举行,15名“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