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南沙大桥10年建设历程,80后桥梁博士鲜荣为你解密背后故事 “中国芯”为大桥“减肥”近3800吨
10年前的今天,南沙大桥(虎门二桥项目)还仅仅是停留在规划图纸上的一个大胆梦想;10年后的今天,南沙大桥就像一只破壳而出的鸡仔,巍峨矗立在珠江两侧。
10年的时光,南沙大桥副总工程师鲜荣也已经从当初那个书生气十足的桥梁博士,蜕变成了如今这样一位足以独当一面的桥梁专家。
10年的时光,就可以架设一座横跨珠江东西两岸的超级工程,打通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重要过江通道。
自行车上的工程师
一听说要上桥,身形消瘦且皮肤黝黑的鲜荣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找司机、找车钥匙,而是转身回到廊道里,骑了一辆自行车出来,娴熟地骑上车,向着再熟悉不过的南沙大桥出发。
看到记者们惊诧的眼神,帮忙联系上桥车辆的南沙大桥项目部工作人员解释说,鲜荣喜欢去施工现场,而且去得特别早,经常天不亮就已经骑着他的自行车上桥了。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年轻工程师,竟然是一名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的桥梁博士。
10年前,刚刚博士毕业的鲜荣放弃了留校的大好机会,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毅然加入到了南沙大桥这个超级桥梁的建设中来。一转眼,已是10年。
同事眼中的“80后”博士“牛人”,其实也曾经历过从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之间的艰难过程,“我在学校里读了24年书,感觉学到了不少知识。但来到施工现场,才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与工程施工实际还有很大差别。”很多结构、施工设备和材料,都是书本上没有的,“似乎一下子,我什么都不懂了。”
一边是领导、同事们对自己的巨大期望,一边是初到项目的茫然无措,鲜荣也曾因此怀疑过人生,“我是不是一个赝品博士?”
发现问题后,鲜荣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即便已经在书本上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但在重大工程施工方面,他仍是一名新人。“新人的认识和定位摆正后,我的心态和因此而萌发的挑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国芯”是这样诞生的
都说南沙大桥的主缆采用了非常“牛”的“中国芯”,那为什么要研发制造“中国芯”、这个“中国芯”又是怎么诞生的?作为南沙大桥项目的见证者和参建者,鲜荣道出了很多关于“中国芯”背后的故事。
鲜荣介绍,“中国芯”其实就是南沙大桥上拥有优美弧线的悬索桥主缆。可不要小瞧这两根主缆,可是每一座悬索桥的生命线。一座大桥的安全性、耐用性、防风性都与之息息相关。
在建设初期,当时国产钢丝的最高强度只有1770兆帕,这一钢丝强度已经停滞了近十年时间没有提升。但国外,比如日本早就已经研发出了强度高达1960兆帕的钢丝。
“用1770兆帕的钢丝来建桥,也可以,但太常规了。”鲜荣透露,当初大家想的并不仅仅是要在珠江两岸建一座过江通道,还要为中国建桥技术做出些许贡献,突破中国悬索桥主缆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于是,大家决定自主研发1960兆帕钢丝强度的主缆,并将之大规模应用在南沙大桥这个超级工程上。
但由1770兆帕提高到1960兆帕,需要跨越一条又一条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需要克服盘条开发、钢丝研究、索股技术等多方面的技术难关,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可想而知。
但就是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和拼搏奋斗的精神,南沙大桥最终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1960兆帕超高强度镀锌铝平行钢丝制作的主缆。这可是这一新材料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的最大规模的实桥应用,意味着国产钢缆强度实现了的新跨越。
“中国芯”为大桥“减肥”近3800吨
鲜荣直言,“中国芯”最核心的就是钢丝的强度,使用1960兆帕的钢丝做主缆,强度更高、重量更轻,无论是安全性还是耐用性都好过原来1770兆帕钢丝的方案。
为什么“中国芯”能做到强度更高、重量更轻?为了方便大家理解,鲜荣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原本一根5毫米的钢丝能吊起4台奥拓车;那么现在钢丝强度更强了,一根钢丝足以吊起5台奥拓车。单根钢丝的强度提升后,就可以吊起更多车辆,那么整座大桥就可以减少钢丝的数量,降低钢丝的重量。
这样一来,采用1960兆帕超高强度的钢丝为大桥做主缆,不仅可以为大桥瘦身,还可以减肥。
鲜荣解释称,一般来说,主缆钢丝的强度每提高10%,则缆索截面积则可下降10%以上。这一研究成果使得坭洲水道桥的钢丝用量减少了10%。据测算,在建的南沙大桥坭洲水道桥采用1960兆帕镀锌钢丝主缆索股后,主缆总重约30120吨,相比1770兆帕镀锌钢丝主缆,降低近3800吨,同时相应的锚固构造也将有所降低,极大地减少了材料用量。
通车前已奔赴新项目
如今,南沙大桥已然建成通车。
见到10年前自己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鲜荣感触良多。
但在追梦的道路上,不容停歇。鲜荣透露,他已经投身到另一条跨江通道——黄茅海通道的建设。
鲜荣直言,自己会延续在南沙大桥的精神和状态,为大湾区通道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闻推荐
蝴蝶戏花。东方树玫瑰园景区种植玫瑰40万株。美丽的郁金香。薰衣草开得正美。观音山一景。本组图片(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