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大幅减少,行业和市场洗牌在即,专家分析认为 补贴“退坡”加速新能源车优胜劣汰
本期嘉宾: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谭浩俊;东莞市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华文
新能源汽车“补贴时代”逐渐进入尾声,补贴退坡将引发行业洗牌。
3月26日,财政部等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按照通知,续航里程小于25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享受补贴,其他车型的补贴也大幅缩水,同时,补贴政策对车辆的技术标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3月26日至6月25日为新政策实施过渡期,在3个月过渡期结束后,地方政府将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而将资金用于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新能源汽车是当下政策鼓励的方向,也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依赖已久,一些车企享受的政府补贴甚至高于当期利润。新能源车企能否摆脱“补贴依赖症”?补贴“退坡”乃至最终取消,会对整个产业发展和市场格局带来哪些挑战?本报特邀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东莞市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华文发表看法。
行业依赖补贴不会有生命力
记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政策,各方有颇多诟病,但是,也有相反观点认为,该补贴是相当成功的产业政策,因为补贴使该产业迅速壮大。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现在为什么要逐步减少乃至最终取消补贴?
纪雪洪:200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实施之初,政策实施的初衷是,通过政策扶持,使新能源汽车快速导入市场,赢得消费者认可,让新能源车最终取代燃油车。很明显,实施补贴政策只是阶段性行为,财政补贴就是为了最终取消补贴。同时,从目前现实情况看,政府财政压力较大,针对新能源车的各种补贴累计千亿元,因此,到2021年退出补贴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当然,最终退出补贴,也有很多替代性办法,比如实行“双积分交易”,这可以为新能源车企带来一定收入,而不是让它们完全依赖于市场的选择,车企也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新能源汽车上。
张华文:新能源汽车补贴虽然是国际“惯例”,日韩也实行这一招,但不是长久之计。事实上,补贴额度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干扰了企业家的思维,左右消费者的选择,与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匹配。况且,补贴政策刺激下,新能源车企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不能避免少数车企骗补。从战术的角度讲,短期给予新能源汽车补贴,这并没有错,但从战略角度讲,现在逐步取消补贴政策,应该说“利大于弊”。
谭浩俊:躺在政策上的新能源汽车是上不了路的。新能源汽车是以排放少、污染轻为竞争优势的,如果不具备这一优势,新能源汽车就不可能替代燃油车。但是,排放少、污染轻也不能总建立在高成本、高补贴基础之上。否则,仍然没有生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并没有把创新放在首位,没有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放在突出位置,而是盯着政府补贴这块“肉”,总想着如何多拿补贴,这也导致骗补现象屡禁不止。自然,补贴一旦减少和取消,这类车企就失去生存能力。类似问题,在光伏、风电领域已经有过深刻的教训。
一个行业,如果过度依靠补贴,是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的,也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光伏、风电等行业之所以出现目前这样的景象,原因也在于此。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实际已经与当年的光伏、风电行业有很多类似之处,出现了盲目发展、过度发展、低端发展的问题。有关方面之所以要调整补贴政策,也就是要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给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开“绿灯”。而那些技术落后的企业,原本就应当退出市场,而不能靠拿补贴过日子。
补贴减少推动产业转为市场驱动
记者:有人说,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而言,补贴退坡会带来一定冲击,但影响程度可能并没有预想中那么大,因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本下降给补贴退坡预留了充足空间,而且,补贴减少所带来的成本上升,最终将会由消费者、汽车厂商、电池厂商以及原料厂商多方共同承担,使得每一方所承受的压力不会太大。从短期和中长期看,补贴退坡将对产业发展、市场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纪雪洪:从短期看,补贴退坡会造成企业阵痛,车企利润因此下滑,市场增速会放缓。但从长远来看,减少或取消补贴,可以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更健康。因为只要有政府补贴,车企就会围绕补贴设计开发车型,更多地把着眼点放在补贴上,相对应地,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市场上。而在现实中,补贴政策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覆盖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因此,减少乃至取消补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的重要契机。从市场格局的角度看,补贴退坡或取消可以促进行业加速优胜劣汰。在补贴较高的时候,部分企业浑水摸鱼,即使产品质量比较差,但利用政策资源,也能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补贴退坡或取消,企业发展要靠消费者来埋单,车企真实的竞争力将体现得更加明显。届时,车企能否抓住市场需求,让消费体验、综合性能等获得消费者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谭浩俊:补贴退坡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一道难题。一方面,特斯拉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真正进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另一方面,不少国产新能源车企依赖补贴生存,在如何创新、如何提高技术水平、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突破点很少,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很少,补贴退坡会造成企业无力生存。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眼下的矛盾看起来在需求端,但是,随着政策“退坡”速度的加快、市场竞争的加剧,矛盾将转移到供给端,那些缺乏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肯定将进入被淘汰的行列。这对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都将是一种考验。补贴的退坡实际是在倒逼车企爬坡,车企如果不能学会爬坡,就有可能沿着补贴退坡而滑下去。显然,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但又是一些车企不能不面对的现实。由于在补贴的温室里待得太久,多数企业都没有利用好这段时间进行有效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没有在如何提高竞争力上下功夫,失去了赶超的机会。所以,补贴退坡,等于是给这些企业釜底抽薪。
张华文:新能源汽车每一次政策的调整,新能源汽车市场都会发生变化。这次政策大调整,促使车企开展“技术革命”大比拼,现在到了“比实力,比技术,比创新,比价格,比服务”的新时代了。
可在网约车出租车等领域寻找机会
记者: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3年的1.76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125.62万辆,5年时间增长了70多倍。与此同时,随着电池成本大幅度下降,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既有的产业体量和市场容量下,新能源车企如何调整发展策略,应对补贴减少或取消带来的挑战?
纪雪洪:第一,控制好成本。新能源车企产品开发要转变观念,从主要考虑政策转变为主要考虑市场需求,要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新能源车相对于燃油车的优势,包括智能化程度、驾驶成本等。而且,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企业要强化产业链协同,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电动车成本。企业要把服务做好,要在政策过渡期,弥补续航里程虚报、产品故障等服务短板,从而树立企业产品品牌和口碑。第二,选择好市场。在现阶段,新能源车企要平衡各种市场需求,产品开发方向要有针对性,要在网约车、出租车等领域寻找机会,同时,在汽车限购城市中,利用政策优势占领市场。第三,做好产品。要不断提升电动车性能,让消费者使用体验,接近甚至超过燃油车。
谭浩俊:要知道,新能源汽车补贴,问题不只是出在补贴本身,更在于补贴方式。如果从实施补贴政策起,就把重点放在鼓励企业创新等方面,而不是撒胡椒面、洒花露水,可能效果要好得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也就可能会很多,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就会大大提升。所以,补贴也要精准,要对症下药。也只有这样,企业才不会害怕补贴退坡。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有没有生命力,关键还在技术,在于能否把技术与环保紧密结合起来,走节能环保的可执行路径。因此,未来在政策路径上,也一定会围绕节能环保而展开。特别随着环保税政策的全面实施,对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要求也会更高,基于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策略,一定会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最主要因素。凡是技术上不过硬、创新能力不强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将不会有什么前途。只有那些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才能抗击风浪、迎接挑战。
张华文:如何应对补贴减少带来的挑战,各大车企的精英们或许早已深谋远虑,甚至成竹在胸。但对新能源车经销商而言,我想讲一句:选择有实力的大品牌代理,“钱”途会更好!
新闻推荐
关爱“星星的孩子”打开孩子们的心扉 东莞市公益助残志愿者协会开展第十二届世界自闭症日宣传活动
本报讯昨日,东莞市公益助残志愿者协会联合爱心企业举办第十二届世界自闭症日宣传活动,为自闭症小朋友开展益智游戏、开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