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中坑村启动美丽幸福村居建设,新农村新风貌雏形初现 绿茵栈道沐塘风 祠堂醒狮闻鼓声

东莞日报 2019-04-01 10:45

■石排中坑村美丽幸福村居新貌本报记者 袁健斌 摄

在松山湖(生态园)与石排镇交界处,从东园路与燕岭路十字路口左转后进入村道,便到达石排镇中坑村。傍晚时分,斜晖在池塘上拉出一条长长的“金链”,微风拂过,波光粼粼;亲水栈道上,三五成群的村民悠闲地散步;游客穿梭于王氏大宗祠,感受古村500年久远历史积淀;明德文化中心,锣鼓喧天,醒狮队正加紧排练中……中坑村的动与静,无不让人体会到这座村庄别样的人文气息与乡土人情。

“环境变美了,锣鼓声响起了,到村里的游客也多了。”现在,每天晚饭前,60余岁的村民王东权都会牵着小孙子来到公园游玩,赏赏花草,看看鱼儿。但在他记忆里,公园以前是一口叫槐花塘的池塘,塘边地块闲置,杂草丛生,比较杂乱。1年前,中坑村启动了美丽幸福村居一期工程建设,一改昔日“脏乱差”的状况,通过修缮特色建筑、绿化美化村道、改造池塘驳岸、加建亲水栈道……新农村新风貌雏形初现。“这只是旧貌换新颜的第一步。”中坑村党工委副书记王灼江告诉记者,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启动,并融入“明德醒狮”文化元素,在改善提升村居环境的同时,让村庄更有本土特色文化内涵。

扮靓旧村

800米亲水栈道如水上走廊

记者驱车来到中坑村牌坊,沿着宽阔的村道向前走100米,便来到了槐花塘,映入眼帘的是绿草如茵、小径通幽、石材护栏,一段800米长的亲水栈道从槐花塘西边伸入,蜿蜒曲折如浮在水面上的走廊。在池塘水、沿岸植被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颇具诗意的画面。

王东权还清楚记得一年前这里的景象:周边环境脏乱、生活污水直排池塘、护栏破损、塘边村民开荒种菜……“过去这里荒废了,真的很可惜。”王东权如是说。

村民对村容村貌的“不满”,恰是乡村振兴的痛点所在。“改善村居环境不能再拖了。”王灼江说,村“两委”干部下决心要给村民们满意的回应,只有把环境搞好了,村民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一场大刀阔斧的“美容”行动从此拉开——去年10月,一期工程顺利完工,旧村颜值快速上升,尤其是亲水栈道更收获了村民的点赞,村民们都用“难以置信”来形容环境改变后的喜悦之情。

王灼江表示,建设亲水栈道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有数栋旧房子沿池塘边而建,拆除的可能性不大。第二是要让池塘连成一片,而不影响整体的环境效果,“村民也希望能够连接起来,这样从池塘水面上步行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融入文化

拟修建醒狮元素特色文化雕塑

记者走访中得知,中坑村以往唯一算得上文化设施的,就是明德文化活动中心,这里除了用作醒狮队日常训练之外,主要用途是给村民办酒席。去年以来,该中心开始热闹起来,每天都会响起锣鼓声,村民非但不觉得吵,反而认为是件好事。

1995年,中坑明德醒狮队正式成立。2000年,中坑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醒狮舞蹈)之乡”。其间,由于资金和人员等原因,明德醒狮遭遇到了传承和发展困境。王灼江介绍,为使明德醒狮进一步发展,从去年起,石排镇政府每年向醒狮队拨付30万元农村文化建设扶持资金,推进明德狮舞艺术文化再出发。

王灼江告诉记者,为加强醒狮队的日常管理、排演指导、新作创编和市场推广等工作,中坑村指定一名“两委”干部负责醒狮队的日常运作,积极承接镇级安排的送演任务,并组织开展重大节庆日的公益演出活动。

团长王荏滔上初二时加入了醒狮队,现在已有三年时间,当时学习舞狮只是因为兴趣,但谈及坚持下来的原因时,他却严肃起来,“一个看似简单的舞狮表演,其实有很多门路,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怀有敬畏之心”。

如今,中坑村打算把训练场地改到王氏大宗祠内,将其建设为东莞狮舞传承基地,以便于更好传承和发展狮舞艺术。不仅如此,结合今年启动的幸福美丽村居二期建设,初步拟修建一座以醒狮为元素的特色文化雕塑,以此擦亮“明德醒狮”文化品牌。

相关链接

石排今年斥资3.6亿元推进农村生态宜居建设

石排去年底出台了《石排镇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时间表和路线图。今年,石排将从8亿元乡村振兴资金中安排3.6亿元,推进农村生态宜居建设,全面完成18个村美丽幸福村居一期工程,尽快启动二期工程建设。

其中,投入1亿元启动建设13宗项目,深入打造塘尾古村落-红石山遗址公园连片示范区,同步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铺开农村“插花地”“边角地”再利用、再提升,形成整洁有序的农村环境。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近几年,全市不少村(社区)推进了公园建设等工作,把村容村貌提升作为村居建设的重点,为村民营造更加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同时也为下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过去一年,中坑村环境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然而,乡村振兴不仅仅停留在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层面,更需要的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振兴。把握好乡土乡风特色,振兴乡村才有方向。就中坑村而言,“明德醒狮”既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又随着时代变迁发生改变。正如王荏滔所说,醒狮文化从传统走向创新,传统醒狮在娱乐大众的基础上,被赋予了体育竞技和文化传承的意味,并在传统之路上有了创新。

在记者看来,推动美丽幸福村居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把传统留住、把文化留住,乡村才能逐渐活起来,乡风文明才能不断焕发新气象。

新闻推荐

麻涌召开大会再次吹响全面加强执行力建设号角 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争当“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水乡排头兵

■水乡功能区效果图广深高速麻涌段沿线提升工程、麻涌中心大道沿线提升工程、文化艺术中心、水乡中心医院等一批城市品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