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广角
深读
工业制造迈向工程科学
陈劲,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
打造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需要充分发挥深圳和香港的优势。充分发挥深圳创新创业环境优越、民营企业创新意愿强烈、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齐全、风险资本活跃、政府服务能力强等优势,形成集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产业群。
深圳在设计资源方面拥有雄厚实力,可助力制造业走设计驱动的发展模式,提高其附加值。以华为为领军的信息技术企业在研发方面积累了卓越的实力和人才。深圳的制造业在信息化、智能化、精益化上也积累了数十年基础。
此外,深圳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研究所合作办学最密集的城市,这将吸引高端科研人才,培养拔尖创新的工程科技人才,这无疑是深圳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的重要基础。
先进制造产业群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研究型大学的支持。为此,香港要发挥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大学的优势,结合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优势,在产学合作上加大步伐,使工业制造向工程科学迈进。
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律师、金融分析师和工程师,拥有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的优势,这将预示香港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创新创业发展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太空科技引领制造业
苏萌,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执行主任
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大湾区,这就需要发展太空科学技术,这也将带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和进步。大湾区是世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引擎,是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地,同时,也应是太空科技最发达的区域。
粤港澳大湾区应承担国家的使命和民族的未来,开展太空科学探索研究工作。政府需高度关注并支持太空科学事业的发展;通过舆论化解社会对太空科学探索的心理障碍;制定太空科学发展计划,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并付诸监管实施。
粤港澳大湾区的太空科学探索研究实业需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路子。这种发展模式可有效发挥香港、澳门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空间科技领域的教学科研资源,有效利用两地的国际人才高地与科研国际合作机制;同时,又能很好发挥内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利用政府积极有效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以及有效资源的配置。
由此,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创办大湾区产学研大科学园区,落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空间科技研究机构,扩展产学研模式,逐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太空科学研究产业。
用新技术留下制造业
康敬伟,科通芯城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珠江东岸打造电子信息等产业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这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已逐渐成型。珠江东岸的深圳和东莞本来都是全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之一。深圳是以研发驱动和创新驱动为龙头的经济区域,在深圳周边一小时的交通圈里拥有整个制造业的资源,从机械加工到半导体、新材料,可以制造出任何电子设备。这里已形成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这是基于市场机制形成的,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它提到国家战略高度。
目前,市场还驱使着制造业升级,现在若不升级,很多制造业就得搬到别的地方。所以,才要大规模发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比如家具制造业,以前这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今后如果能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做家具,这个产业的GDP还会留在深圳,就不会搬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
在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上,政府做得很好,政府鼓励企业把新技术进行产业化落地,跟企业相结合,来解决企业发展的痛点。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优势所在。
新闻推荐
东莞女篮称霸省女篮联赛。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维摄影报道)昨晚,双鱼长虹·2019广东省女子篮球联赛在大朗镇体育馆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