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学校以强带弱 未来教育提质增量
今年,市教育局将以系列新举措开创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助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
教育局
2019年是东莞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起步之年。今年,东莞要大力提升教育党建水平,全力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工程,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今年3月,东莞市教育局组织召开东莞品牌学校培育工作推进会,确立首批30所品牌学校培育对象,整体提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举行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揭牌仪式,全力打造区域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示范区,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促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以系列新举措开创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助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
品牌学校
整体提升办学质量
擦亮莞邑教育品牌
2018年6月27日召开的全市教育扩容提质推进会上,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对“扩容提质”工作进行部署,提出要提高规划建设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标准,提高办学质量,包括均衡教育、素质教育。他强调,抓好教育工作特别是提高教育扩容提质,是提高人口素质和城市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而品牌学校的培育就是东莞教育扩容提质系列工作的一项重点,目的在于整体提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3月4日上午,2019年东莞品牌学校培育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确定了东莞第一批30所品牌学校培育对象,包括东莞中学、松山湖实验中学、南城阳光第二小学等30所中小学。到2020年底前,东莞将力争培育品牌学校数目达100所。
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健说,希望以开展品牌学校培育为催化,启发和帮助一批学校增强内驱力,树立更加高远的目标,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并通过这样一批学校的牵引带动,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品牌学校将是在现有的特色学校基础上培育起来的一批兼具先进办学理念、鲜明办学特色、内涵发展、突出办学成效、良好社会口碑的学校。通过合作共建机制,品牌学校将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实现以强带弱,整体提升东莞市办学质量,擦亮莞邑教育品牌。
经遴选列入品牌学校培育对象的学校,可获得经费和政策支持其发展为品牌学校。市财政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品牌学校培育工作,市教育局将对经认定每所品牌学校培育对象给予60万元资助,经过培育后被认定为品牌学校的,将再给予30万元资助。
是落实东莞“慧教育”
建设的新举措
高品质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品质的人才。品牌学校培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品牌学校培育的效果最终应该通过学生的发展来检验,换句话说,品牌学校培育要牢牢把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品牌学校培育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综合素质持续提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品牌发展过程中更有获得感,成长得更好,这与东莞“慧教育”建设中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最适合的教育”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因此可以说,东莞实施学校品牌培育是落实“慧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举措。
市教育局称,品牌培育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学校不能孤军作战,要全体动员,形成共识和价值认可,整合多方面力量。镇街教育部门要将品牌学校培育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品牌意识。各学校应该成立品牌学校培育组织机构、实施团队、研究团队,校长是品牌学校培育的第一责任人和“施工队长”,教师是品牌学校创建的主体。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谋划品牌学校培育工作,要善于将品牌学校培育的故事告诉他人,将品牌学校培育的成果与他人分享,在互动分享中总结经验、吸收借鉴,提升自身办学品牌影响力。
未来学校
“国家教育智库”平台助力东莞“未来教育”
今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筹建3所高标准未来学校。3月20日上午,市政府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教科院”)在松山湖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教科院、市教育局、松山湖管委会也分别签订协议,并举行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揭牌仪式。
根据所签协议,双方将在未来学校理念引领下,共同促进东莞市未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当地教育质量,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合作期间,中国教科院将组建高层次、高水平、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指导团队,对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实验区进行考察、调研,并规划松山湖未来学校实验区实施方案。
此外,中国教科院将对东莞市辖区教师进行未来学校理念与实操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并为区域的新建学校规划设计提供基于未来学校办学理念的顾问与咨询服务。在这过程中,东莞将成立专人机构,组建高质量的管理和研究队伍,积极配合开展科研、指导、研修等落地实施工作。
中国教科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是以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领舆论、协同战线为己任的一流国家教育智库,旨在为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智力支撑。
中国教育科学院院长崔保师表示,中国教科院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科研成果,结合东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东莞教育改革发展决策和创新发展提供理论、科研和实践支持。双方合作将以松山湖未来学校试验区建设为启动项目和重要抓手,共同探索未来教育的东莞样本。
为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提供有力支撑
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黎军指出,建设未来学校,打造高品质教育品牌,是东莞市委、市政府立足于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所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面向未来,东莞将对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规划和总体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品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东莞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提供有力支撑。
黎军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前沿科学理论的有效指导、也需要本地探索实践的强力支持。为寻求权威、高端的科研机构提供理论、科研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智力支持,去年9月,东莞市副市长喻丽君率队专程赴京拜访了中国教科院,与崔保师等院领导就双方合作进行了深入磋商,达成了基本共识。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研究探索在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和水乡新城片区各创建一所未来学校,其中松山湖未来学校项目先行启动,计划今年动工建设。
首家未来教育集团成立引领东莞未来教育
3月20日,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举行揭牌仪式。集团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牵头,成员学校包括松山湖未来学校、松山湖实验中学、松山湖实验小学、松山湖第一小学等,将以此为重要载体,汇聚中国教科院、东莞市教育局、松山湖管委会三方资源和力量,整合优化松山湖园区教育资源,打造未来学校教育实验基地、未来学校课程研发基地、未来学校师资培养基地,努力建设成为引领东莞未来教育发展的国内一流教育集团。
“未来学校的学习空间可能是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是一个开放式的校园环境。”市教育局局长梁凤鸣说,在学习空间上,未来学校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是学习的空间,甚至延伸至企业、展览馆、博物馆等。在课程设置上,未来学校更多的是用探究式、用体验式的学习课程为主,从而实现知识上的积累或者能力的提升。
中国教育科学院院长崔保师称,未来学校应当是更加坚守教育初心、办学理念先进的学校,是更加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学校,是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学校。未来学校的建设要促进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学习空间重组、课程重构和学习方式变革,促进教与学的融合、课程的融合以及教育与真实世界的融合。未来学校建设应科学利用新技术创造的有利条件,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让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学生群体,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文/韩成良图/市教育局制版:刘耀宁张博余加明丰卫平
新闻推荐
全面建设高品质美丽幸福新大岭山。大岭山40年春华秋实、披荆斩棘,大岭山实现了从农业小镇向工业强镇、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