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市场监管体系 增创营商环境优势东莞将从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等多方面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
[摘要]东莞将从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等多方面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
全市建设工程项目审批业务将在试点专区一站式办理,对于企业来说更加方便了。南都记者方光明摄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东莞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截至2018年12月,东莞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6.49万户,同比增长18.71%,实有市场主体115.08万户,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开办企业便利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构建‘一平台、三工程’科学市场监管体系———东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实践”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推动香港投资者公证文书简化试点,全力支持港企来莞兴业投资。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落地,东莞也将从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等多方面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
便利化
“减证”带动“简政”,企业开办越来越便利
开办企业便利度是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东莞不断吸收先进地区改革经验,持续推出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措施,积极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强化已有改革成效。在《2018年度广东各市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报告》中,东莞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其中,东莞开办企业跑动次数全省最少,申请人开办完一家企业,全省平均需要跑动4.39次,东莞为3.6次,比2017年的8.3次减少了56.63%。
一照在手,通行天下。在东莞,营业执照已经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为企业唯一身份代码。记者从市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从全面实施全国统一“多证合一”改革以来,东莞在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两证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了“24证合一”。此外,东莞市原工商系统与市公安局、市税务局联合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将开办企业全流程,包括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三个环节压缩在5个工作日以内完成。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方面介绍,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也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准入效率的有效手段。2018年9月,东莞市上线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全程电子登记业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通过“全程电子化+审批中心”,已受理网上登记业务89.61万宗,占全市同期同类型业务的90.78%,至少为群众减少往返窗口208.52万人次,窗口平均每天减少3131人次,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交通成本。
在2019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锡稳表示,今年继续深化准入改革,履行好优化营商环境的使命。通过开展“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开发东莞市企业开办“一窗受理”系统,探索研发企业开办自助服务终端,加强信息共享,优化办理流程。完善全程电子化改革,加大电子营业执照签名和“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等,创新政务服务改革,制定标准化商事登记审查规范,配合做好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工作,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群众满意度。
法治化
“一平台三工程”激发了市场活力
2012年,东莞成为全国首批商事制度改革试点城市。改革过程中,东莞市对接国家顶层设计,先后推行注册资本认缴制、新业态企业集群注册、“住所信息申报+负面清单”“全程电子化+审批中心”等一系列首创措施,将市场前端准入大门放开。持续降低的市场准入制度成本,大幅提升开办经营的便利度,在东莞激发新一轮的创新创业热潮。6年里,东莞市市场主体翻了一番。2018年底,东莞市实有市场主体115.08万户,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在市场前端准入大门放开,市场主体数量激增带来巨大经济活力的同时,监管工作面临持续增长的挑战和压力。“一平台三工程”体系应运而生,通过智慧监管、协同监管、信用监管,规范市场有序发展。而“构建‘一平台、三工程’科学市场监管体系———东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实践”项目更是荣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
探索监管力量下沉,将商改后续监管纳入“智网工程”,发挥全市近万名网格员作用,履行市场主体登记地址信息核查、开业经营情况核查、许可办理情况核查、无证照经营线索巡查以及督促年报、亮照经营等“4+2”职责,填补了职能部门监管力量不足的漏洞。截至2018年10月底,共向各镇街推送监管任务31.8万条,已反馈30.6万条,办结30万条,网格员们发现上报问题线索10.4万条,“哨兵”和“侦察兵”作用初步显现。
通过智慧监管和协同监管填补监管力量不足问题后,东莞市又利用自主开发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将涉及行政许可的主体信息以及网格员登记上报的无证照线索,通过系统智能推送给有关单位,各部门自动认领、限期办结、结果共享、全程跟踪,痕迹化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各职能部门因职能交叉不清、步调不一致造成的“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介绍,2019年,将拓展“一平台三工程”制度体系内涵和外延,探索融入大数据手段,推进智慧监管、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打造“一平台三工程”升级版。发挥企业信用监管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各行业、各领域红黑名单认定标准、认定程序,规范各领域红黑名单产生、发布行为,探索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实施联合奖惩,切实提高失信惩戒措施的实操性和惩戒力。推动全市市场主体登记、监管数据和“二标四实”基础信息的有机融合,夯实市场监管基础。
国际化
规范行业秩序,开拓国际市场
3月19日,在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东莞市汽车行业协会邀请香港汽车、电动车行业相关商会、学会,召开了主题为“连通·贯通·融通”的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商协会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设计一本证书”,计划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人才培养教育基地,由香港商协会编写汽车人才培养教育的教材、提供师资,东莞协会提供设备、场地。
“将继续指导东莞市汽车行业协会联合香港地区的商协会,携手广东省汽车流通行业协会发起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商协会联盟’,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连通·贯通·融通’,实现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方面介绍,除了汽车行业方面,还会继续选取一批运行良好、治理能力较强、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行业协会作为试点,加强商协会与市场监管部门的良性互动,发挥商协会参与市场治理的主体作用和教育引导行业企业功能,形成“一会一品牌、百花齐放”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商协会在制定技术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开拓国际市场、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为了对接湾区经济,便利港澳台相关企业在莞发展,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10月底,东莞市就已经推动香港投资者公证文书简化试点,全力支持港企来莞兴业投资。简化版文书以便民高效为原则,对香港公司在莞投资文书实施简化,最大程度地压减证明文件;同时在东莞市多个部门、多个领域通行有效,实现了单点突破、全面优化的改革效果。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除了简化香港投资者公证文书外,市级以上部门认定的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示范基地等孵化载体建设运营企业,可以从事住所托管服务;经市科技部门认定的港澳台创新创业人才投资设立的,及注册场地在市级以上部门认定的孵化载体内的港澳台、外资企业可以进行集群注册,大幅降低相关企业开办成本。
采写:南都记者杨静雨
新闻推荐
东莞一住宅凌晨起大火,漆黑中浓烟滚滚百多人等待救援消防员破拆冲进着火楼层 救出七名成人和一名婴儿
消防员爬楼梯将老少背下楼。视频截图消防员爬楼梯将老少背下楼。视频截图南都讯记者何永华凌晨,所有人酣然入睡时,屋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