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湾区都市引领区 做品质东莞先行区

南方都市报 2019-03-29 06:32

东城街道将在多个方面先行先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东城

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规划纲要公布后,东莞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战略任务的稳步推进,东城街道将在城市品质、产业升级、开放合作、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基层党建等方面先行先试,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引领区、品质东莞先行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今年,东城将举全街道之力推动黄旗南片区的规划建设,加快基础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导入新兴产业,将其打造成为东莞的生态科创区。以黄旗南片区开发为抓手,东城还将强化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打造一批城市景观新地标、产业发展新载体、宜居生活新社区,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新格局,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下好“黄旗南片区”这步先手棋,融入湾区建设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规划纲要已经出炉,湾区内部要素流通的制约将被打破。未来,金融、科技、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产业向高增值方向发展趋势,必然会引爆一批标志性项目、催生一批成长型产业。作为东莞市中心城区,东城既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腹地,将在融入大湾区建设中主动担当、大胆作为,力争下好先手棋、抢得头啖汤。

按照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标准,东莞今年要着力优化城市形态、提高城市档次,加快建设“湾区都市”;聚焦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黄旗南生态科创区,被列为东莞全市规划打造的战略性平台之一,也将为东城乃至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引擎。

东城是打造黄旗南生态科创区的主战场。从“三江六岸”东城段建设,到“两轴三节点”城市景观改造,再到生态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提质———东城城市品质正在全面提升,进入城市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在此基础上,东城将下好黄旗南片区开发这一步“先手棋”,全面启动黄旗南片区统筹开发工作。

按照“产城融合、以城为主”的定位要求,东城今年将举全街道之力推动黄旗南片区的规划建设,加快基础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导入新兴产业,将其打造成为东莞的生态科创区。按照片区的定位要求,今年要着手组建人员队伍、形成工作机制、制订政策措施,全面推进黄旗南的地籍调查、规划设计、土地整备等前期工作,以东城体育公园至东莞网球中心为启动区域,推进部分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有序带动整个黄旗南片区开发,成为东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

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加快城市更新改造

随着“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战略的推进,东莞中心城区将迎来全新的蜕变。东城提出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坚持“全域东城,多规合一”,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发展空间,按现代化中心城区的格局建设东城。

以黄旗南片区开发为抓手,东城将强化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打造一批城市景观新地标、产业发展新载体、宜居生活新社区,并建立健全智慧城市管理运行体系,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城市品质得到提升的同时,东城也将着力提升产业品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推动金融服务、跨境电商、文化创意等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大湾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窗口。

力争实现新突破,打造湾区都市中的现代化城区

2018年,东城街道GDP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25亿元,排名全市前列。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东城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力争生产总值(GDP)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8%;

围绕着这一目标要求,东城将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力争实现“七大新突破”。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标准管理的要求,拉开城市框架,优化空间格局,释放发展潜能,把东城打造成为湾区都市中的现代化城区。

以“全域发展”引领城市空间布局,东城今年将配置好产业、项目、资金、政策等资源,实施一批支撑性项目,置换一批先导性产业,统筹推进城市均衡发展;加快桑茶快线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完成16条道路升级改造,建成6个轨道站点交通接驳设施,新建4座人行天桥,构建“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

与此同时,东城也将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加快立新犬眠岭、主山旺盈地块、牛山兴华工业园等7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力争改造面积达66.5公顷,年内完成投资42亿元。统筹推进环同沙片区、火炼树旧村片区等连片规划改造,加快“两轴三节点”城市景观综合提升,高标准推进东莞大道至东城中路、鸿福东路至八一路两条主轴周边区域的改造升级,打造代表东莞城市形象的门户景观。

东城还将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围绕现代产业建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培育一批总部企业、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打造东城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抓住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机遇,加快华科城孵化器、清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科云智孵化器和炬光科技项目等建设,打造创新走廊“关键节点”。

此外,东城还将在今年设立24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加大旗峰星光创新奖、旗峰英才卡等扶持奖励力度,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建立健全首席服务官带队工作专班制度,用好市重大项目优惠政策资源,推动多尼斯、生益电子、中麒光电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博力威、跨境电商中心园区等14个市重大预备项目的前期启动工作,力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增长,为东城高质量发展积聚产出后劲。

数读东城

2018年

东城街道GDP达到525亿元,同比增长8.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1.3亿元,增长5.3%;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增长18.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4亿元,增长4.4%;

进出口总额484.7亿元,增长14.5%;

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561亿元,增长20.2%;

各项税收总额130.5亿元,增长7.9%;

街道本级财政收入24.7亿元,增长5.1%.

在全市镇街领导班子年度量化考核中,东城街道荣获“一等奖镇街”,总分排名第一,并获得科普示范、民主法治、宜居社区、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等17项“单打冠军”,实现发展活力和质量效益的双提升。

民生东城

2019年

东城将投入7亿元实施“十件民生实事”,持续推进环保治理、交通管理、劳动就业等民生重点工作;

增加特困供养人员和无人抚养儿童为受助对象,对户籍居民年度救助限额从3万元提高至5万元;

新建第二幼儿园,启动第一小学扩建,新增普惠性学前学位630个,全年提供积分入学学位和优惠政策学位8400个;

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派驻医疗专家到社区开展巡诊坐诊和远程会诊,争取全年开展医诊活动50场;

结合驻点联系群众工作,对照“民生大莞家”要求,畅通民生诉求通道,建立链条式服务工作机制,及时处理群众身边的民生小实事。

文:莫晓东李发英

制版:丁贝张博邓诗君丰卫平

新闻推荐

十年校企合作 共见“工匠”成长

2018年3月29日,东莞市第九届校企合作洽谈会现场。人社年均促进东莞市内1000多家企业与200多家省内外职校技校进行校企合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