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齐港澳台资银行 金融开放“东莞现象”

南方都市报 2019-03-29 06:27

集齐港澳台资银行,全省地级市首个———东莞。东莞市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将此解读为,在全省形成了金融开放独特的“东莞现象”,也使东莞在金融领域主动领跑湾区融合。当前东莞拥有恒生银行、汇丰银行等8家外资银行,是东莞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表现。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金融链条的打通,可有效推动产业融合。东莞能否借此先天优势,抢得大湾区发展先机?同时,本土银行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如何融入大湾区发展抢得机会?

港澳台资银行集聚

2004年12月1日,总部设在新加坡的星展银行东莞代表处开业。随后,恒生银行东莞代表处、东亚银行东莞代表处先后进驻,算是广东省地级市里外资银行进驻最多的地区。时间到了2012年,东莞首家台资银行———玉山银行东莞分行正式开业。随后,彰化银行赶上东莞成为粤台金融合作试点城市的快车,2014年成为进驻东莞的第二家台资银行。

2018年12月27日,澳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支行在东城开业,成为首家进驻东莞的澳门银行营业性机构。它的落地开业,不仅填补澳资银行在东莞地区的空白,也使得东莞成为全省首个港澳台资银行齐全的地级市。据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东莞金融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对于莞澳金融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官方信息显示,当前东莞外资银行包括恒生银行、汇丰银行、星展银行、东亚银行、南洋商业银行、玉山银行、彰化银行、澳门国际银行,共计8家。从港资、台资到澳资金融机构到来,与东莞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分不开,也体现了港台与东莞经贸往来的模式升级,从过去的制造业到了如今的现代服务业。

除了外资银行,还有其他的金融机构落地,如目前已有近20家来自香港的外资金融机构在莞设立银行及保险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的到来,完善了对东莞制造业的金融服务,丰富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力地支持东莞实体经济发展。

紧随转型升级战略

随着大湾区战略的铺开,越来越多内地或港澳居民往来于粤港澳三地之间,未来将产生多方面的金融需求,金融服务的竞争也随之更加激烈。在本土具有经营优势的机构如何应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服务好本土实体经济呢?

东莞银行透露,截至2018年12月31日和2017年12月31日,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44.04%和9.07%,贷款规模持续增长就有受“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影响,位于珠江口东岸、广州深圳之间的东莞地区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在以东莞为核心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布局了人口规模大、经济增长较快、产业结构较优、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各分行充分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及本行指引,形成了适应各自地区特色的经营策略,结合东莞“机器换人”、“科技东莞”的转型升级战略,在信贷产品上推陈出新。另外,东莞银行已经布局东莞滨海湾新区,滨海湾新区支行开业申请已获批复。

紧随着东莞的大湾区策略在挖潜的还有东莞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是东莞市资产规模最大、利税贡献最大、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最大的金融机构。

布局新的业务增长点

除了增加在大湾区的网点,也在创新金融服务,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专注做增量。

如瞄准东莞基建的广发银行东莞分行,去年10月20日,东莞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拟与国寿投控签署《国寿投资-莞深高速债权投资计划投资合同》。该项目融资金额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于莞深高速项目的运营、优化债务结构、补充营运资金等方面。本次合作是首个险资入莞项目,广发银行作为托管银行,将为东莞经济建设增添一种创新融资渠道。

在企业金融服务方面,中信银行行动迅速,召开了支持东莞民营企业座谈会,拟为东莞地区民营企业新增300亿综合授信规模,着力支持优秀民企把握大湾区发展契机打造国际一流企业,早早将金融血液深入实体经济脉络。

随着要素资源加快流动,产业融合加快,开放程度提高,金融链条在进一步打通。中国建设银行近期推出“跨境快贷-退税贷”,为优质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全线上、无抵押、纯信用,缓解其出口退税审核周期较长造成的企业资金占用问题,并提供全流程线上化出口退税融资服务。

采写:南都记者梁锦弟

新闻推荐

东莞CBD+南城总部基地 或将成为东莞未来新中心

焦点三:CBD将给市民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场景想象:通过轨道交通去CBD或者产业园上班东莞CBD的建成将对东莞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