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老牌制衣厂 插上“互联网+”翅膀 虎门传统服装产业逐步从制造业向创意产业、时尚产业、艺术产业转变
东莞一企业网上下单,企业获取数据后,精准定制
全力打造大湾区 先进制造业中心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宝珠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东莞传统制造企业如何突围?近期在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制造时代》里,东莞制造企业——文华制衣厂用自己坎坷的转型路,向广大企业表达了传统产业迫切转身的决心。尽管转型不易,但东莞这家老牌制衣厂成功为自己插上“互联网+”翅膀,踏上了定制新发展征程。
发展遇阻转身定制领域
在传统服装制衣领域已经深耕多年的王大孟是东莞文华制衣厂的董事长,从公司成立至今,接出口订单生产衬衣,成了该厂发展的主要业务。“国内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东南亚制衣工厂的兴起,时刻压缩着企业的发展空间”,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东莞厚街的文华制衣厂,王大孟向记者介绍称,现在东莞的制衣工人月人工成本在5000—8000元,而东南亚的工人成本每月也就2000元左右,相比来说,东莞的成本优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行业同质化严重,落后的订货式模式让企业发展陷入僵局”,王大孟透露,当时服装业竞争逐渐转向了价格战,生产出来的衣服质量再好也难以逃脱难卖的窘境。
为了从困境中突围,王大孟决定转型升级,并向定制领域出击。2012年,王大孟开始向私人定制柔性化生产转型,成立比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入1000万自主研发定制系统。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衬衣定制的前端输入和后端数据生成等功能,王大孟足足花了3年时间才成功研发出两个专利系统:前端APP专利定制系统和后端智能纸样生成系统。
转型艰辛仍不言放弃
输入自身的体形数据,再选择领子、袖子、样式等,一款私人定制的衬衣就呈现在客户面前。依托自主研发的系统,这家传统服装企业解决了定制成衣时间交货慢的行业瓶颈,更撬开了私人定制平民化消费的大口子。现在,该公司可以将互联网的接单信息与线下制作生产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一人一版”的私人定制,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在东莞,像文华制衣这样的传统企业并不在少数,它们积极探索在自己的转型道路上摸索出一条宽广新路。以东莞虎门服装产业为例,由于受到人工成本的影响,仍一度被称为“夕阳产业”,面临极大的转型升级压力。但广大虎门服装企业并没有退缩,而是靠着多年营造出来的服装产业生态圈,开始向创意产业“蝶变”。据悉,随着创意时尚公社、互利时尚服装产业共享服务平台两大产业平台相继在虎门启用,虎门传统服装产业不仅插上了“互联网+”翅膀享受到电商发展红利,更逐步从制造业向创意产业、时尚产业、艺术产业转变。
新闻推荐
生态文旅双轮驱动 岭南股份年报靓丽 2018年营收88.43亿元,净利润7.79亿元,双双同比大增
■岭南股份员工对绿化苗木进行护理本报记者郑志波摄本报讯3月25日晚间,上市莞企岭南股份发布了一份靓丽的年报:2018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