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镇田美社区金湖郦城,是全市首个拆除整条旧村居的改造项目,现已成为绿色景观生态小区 洗脚上楼住公寓 田美风光别样新
从黄江镇政府出发,穿过全镇最繁华的商圈,仅9分钟车程就能到达该镇首个“三旧”改造项目——农民公寓金湖郦城。漂亮的商住楼小区,宽阔整洁的道路,景观石“湖溪美镜”花团锦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呈现在记者眼前。
“这里以前是破败的旧村庄,治安也不好,不少地方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严重空心化。”田美社区党工委副书记梁照华告诉记者。
通过“三旧”改造,板湖村拆旧建新,村民洗脚上楼住上公寓。2015年底,金湖郦城迎来首批433户回迁村民;今年10月份,第二批341套回迁房将交付使用。
在田美社区规划里,将以金湖郦城为样本,全面启动旧村升级改造,打造精品商住区,配置社区老人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健身室等文体娱乐设施,创建一个“和谐社区、温馨邻里”的绿色景观生态社区,极大地改善社区整体形象。
旧村改造
“脏乱差”旧村变成美丽幸福村居
一排低矮的瓦房挤在一起,围着一栋三层小楼,周边杂草丛生,垃圾满地——这组旧照片,很难与眼前的金湖郦城联系在一起。然而,这就是金湖郦城的“前生”——板湖旧村。
板湖旧村的房屋,大部分建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单层砖瓦房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大量村民外迁,旧村严重空心化,道路不畅,消防隐患严重,逐渐成为存放垃圾的地方。
“90后”梁嘉伟是田美社区板湖村人,金湖郦城的回迁村民。在他的记忆里,板湖旧村十分模糊,“我们很早就搬出来了,旧村成为空壳,长年没人居住。”
一场富含“黄江特色”的“三旧”改造,让板湖村旧貌换新颜。
“金湖郦城”是东莞首批获得省政府审批的“三旧”改造项目,以“引进社会资金实施联合改造”方式进行,成为全市第一个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并完全实施旧村改造的项目。
项目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容积率3.5,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绿化率30%。村民回迁和回购面积达到9万平方米。“一期满足了433户村民回迁,已于2015年交楼。二期有341套村民回迁房,将于今年10月份交付。”梁照华说。
通过改造,田美社区完善了交通规划,完成了道路改造、公园升级、文化舞台建设等多个亮点工程,有效改善了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了土地价值。2017年,田美社区先后获得省、市民主法治社区和市“美丽幸福村居”称号。
集中上楼
腾出生态空间,打造休闲场所
田美社区由田美、刁朗、板湖、胜前岗、玉堂围、社贝6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辖区户籍人口5085人,新莞人约5万人,是黄江最发达的社区。
记者了解到,田美社区以建设农民公寓的形式,邀请社区5个村的村民“集中上楼”,以建设“仙人馆”的形式邀请祖先“集中上楼”,拆除墓地370多座,创新性完成殡葬改革,异地复建村民宗祠,充分释放社区发展用地。
通过土地连片改造和科学规划,田美社区释放出11.3万平方米旧村宜居用地,腾出4万平方米生态绿化用地,整理出3.5万平方米土地作为集体后续发展保障用地,保障了社区的发展后劲。
“旧村改造缓解了村民住房问题,而且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梁伟斌是玉堂围村的村民,回购了金湖郦城的房子。他说,住进新居最大的感受是垃圾不落地,治安也好了。
“三旧”改造最大限度保障了田美社区村民切身利益,又为集体经济带来巨大活力。在玉裕工业区,田美社区的另一个大型“三旧”改造项目正在施工。项目共投入约2.45亿元,建筑面积69926平方米,分两期建设。第二期两栋主体建筑计划在2019年底竣工。
梁照华说,田美社区将继续根据实际,改造各村环境,修建公园、道路、广场,力争彻底改变旧村脏乱差的形象,为群众提供更多优美的休闲场所。
相关链接
率先在农村实施“拓空间战略”
黄江镇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旧厂房改造,着力打造田美科技产业集聚区。加快实施一批旧村居改造,继续推动“农民上楼”,将“拓空间战略”率先在农村实施。与此同时,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村容村貌,鼓励和引导乡村群众充分利用边角地进行栽花植树、培育苗圃,推动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
金湖郦城项目改造并非一帆风顺,在征收旧村过程中,部分群众认为征收补偿标准过低,村民及集体利益得不到保护,拒绝拆迁,造成项目长期搁置。
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田美社区组建了以社区党工委书记为总组长的群众工作组,把群众矛盾交由群众内部化解。工作组包括党员代表、已拆迁群众代表、未拆迁群众代表等,在党支部指导下开展工作。经过努力,2014年8月,妥善解决了拆迁纠纷。
梁照华告诉记者,田美社区党工委一度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经过整顿,打造了“三个”党建堡垒,即黄江党建陈列室、社区党建广场、“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记者获悉,自黄江实行“积分入党”以来,2015-2018年,田美社区共发展党员16名,位居黄江各社区前列。
党建引领,既保障了金湖郦城项目的顺利推进,又极大维护了板湖村的团结。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造升级的同时,由板湖居民自愿捐助、经联社出资、发展商共同出资,复建了板湖梁氏宗祠。祠堂主体建筑面积约为240平方米,周边附属广场及绿化配套建设占地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总投资约为490万元。
新闻推荐
东莞市市管正职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梁维东作开班动员讲话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扎扎实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
本报讯昨日,东莞市市管正职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在市委党校开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