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健康局负责人详解多项医疗惠民政策 两家医院三年建成高水平医院 市民看病将只需电子健康码
东莞市人民医院门诊部直升机停机点,医护人员在转运患者。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增加群众负担、患者就医可“一卡通用”、多个院士团队进驻东莞……3月21日,围绕东莞市委、市政府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思路,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市卫生健康局召开“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东莞”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回应了诸多民生热点问题。
“宠物店给宠物洗澡少则收费200元,多则500元,但在医院护士为失能老人全身擦澡、洗头却只收费13元。”在发布会上,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说,今年初实施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降低技术含量低的检查费,调升体现医生、护士技术的诊金、手术、护理费用。新政实施一个多月以来,总体平稳,在药品和耗材实施“零差价”后,有些门诊就医的患者还觉得费用下降了。
支持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创建高水平医院
今年1月11日挂牌成立后,3月21日,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叶向阳介绍,今年是“执行力建设年”,也是“基层减负年”,该局将以深化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和权责划分,同时着力解决“文山会海”突出问题,并加快构建与“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近期,省卫生健康委将启动第三批“登峰计划”重点医院的遴选工作,东莞是否有医院参选?叶向阳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水平医院创建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创建高水平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初步具备高水平医院建设的现实基础、创建条件和政策支持,并制定三年行动方案。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打造成为高水平医院。”
“与广州、深圳两个医疗资源高地相比,东莞的医疗硬件并不差多少,但在医疗技术、基础研究、专业平台、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此外,东莞没有一家本地的高水平医学院校去支撑医院建设,这是我们最大的短板。”叶向阳透露,目前市人民医院已提出分三年实现冲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精准医学研究院、肾病研究所、呼吸重症研究所、智慧医院等目标,重点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建设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集聚拔尖医学人才、打造一流医学学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市中医院正在启动市国医馆立项,推进市中医药研究所、老年病研究所和骨伤科研究所建设,加强中医药科研,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评级,打造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市人民医院正准备签约引进几个院士团队进驻,在滨海湾新区建设的新医院也会引进专家团队。”
公立医疗机构服务价格调整平稳
从2月1日起,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实施新一轮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继续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其中,儿科加收政策从3月1日起实施。
此次价格调整的实施情况如何?市卫生健康局体制改革科科长叶玉棠介绍,本次改革是在确保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的前提下,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要求,分类指导、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2880项,其中,降低部分利用仪器操作、价格偏高等检查检验项目价格944项,提高部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医疗技术、医疗风险的治疗、手术项目等项目价格1471项。”
为何要调价?叶向阳坦言,之前的医疗收费结构非常不合理,此次价格改革降的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检查费,最多的下降55%,调升的是体现医生、护士技术的诊金、手术、护理费用。
调价是否会导致患者就医负担增加?叶向阳称,经过测算,调价的升降项目基本平衡,调升的部分通过医保平移报销了。根据一个多月的实施情况来看,总体是平稳的。有些门诊就医的患者还觉得费用下降了,因为药品和耗材都是零差率收费。
叶玉棠还告诉记者,本次改革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按东莞市社会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等有关规定纳入社保基金支付范围,“医保支付后,个人医药费用支出基本保持不变。”
电子健康码一次认证全市全省通用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方泽槐说,按省卫生健康委的部署,今年要把卫生健康信息化从看不见、摸不着变成看得见、用得上。为此,东莞将推行信息便民“五个一”攻坚行动,即一码通用、一网联通、一键诊疗、一站会诊、一体服务。
其中,一码通用是基于居民身份证号码建设居民电子健康码(电子健康卡),作为东莞居民健康医疗服务的主要标识,一人一码、一次认证、全市通行,将来还会实现全省通行。有了这个码,去所有医疗机构不用再重复办卡。
同时,东莞将建设市级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一网联通”。今年启动建设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完善东莞市卫生健康专网,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接入专网并与省级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联接,实现一网联通。规划和建设“卫生健康专属云”,支撑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应用。
方泽槐表示,今年东莞医疗机构还将大力开展智慧医院建设,优化再造医疗服务流程、推广自助服务、减少等待时间,开展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取药配送、移动支付、诊间结算、床旁结算、诊疗信息推送等服务,实现看病就医“一键诊疗”。
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基层卫生健康科科长袁伟芬介绍,东莞将重点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和签约服务包内涵的提升,包括开展香港—东莞联合培训金牌家庭医生项目。袁伟芬说,首批遴选30名医生参加培训,下月初将正式开班,今后将考虑继续扩大培训人员的数量和范围。今年家庭医生还将从以前的单纯签约,向注重落实履约服务转变,按照签订服务包内容和协议要求,落实履约服务,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切实提高签约群众的感受度和获得感。
南方日报记者欧雅琴
新闻推荐
看病不再用N张卡 电子健康码“一码通用”远程医疗“一站会诊”,香港家庭医生来莞服务等建设卫生强市系列惠民措施将推出
远程医疗“一站会诊”,香港家庭医生来莞服务等建设卫生强市系列惠民措施将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