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谈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全力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
大湾区高端访谈
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红虹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三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对加快推进这一国家战略作出进一步的指引。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的东莞,在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及港澳之间实现差异化协同发展上有哪些考虑?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中找准自身定位?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东莞将充分发挥六大优势,突出“打造一中心,强化三功能”,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A
迎来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重大机遇
羊城晚报:请谈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东莞的意义。
梁维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东莞最重大的意义就是,为东莞发展带来了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重大机遇。东莞是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精彩而生动缩影,目前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国家部署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东莞迎来了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的重大历史机遇。一是东莞进入更高平台发展的重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东莞地处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将与广深港澳等中心城市和各重要节点城市携手站在大湾区这一更高的平台上,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全面巩固和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参与全球高端资源配置和国际竞争发展,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东莞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重大机遇。目前,东莞已经着力推动美丽东莞建设,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城市品质提升迈出了坚实步伐。我们认为,未来的竞争,将是城市品质和内涵的竞争。东莞要以大湾区建设为契机,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标准,抓紧推动城市品质内涵全方位提升,形成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格局。三是东莞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重大机遇。东莞以制造业立市,是全球闻名的国际制造业名城,全球每4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在大湾区城市群中,香港拥有发达的金融体系和高端人才集聚,广州拥有一批著名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深圳拥有最前沿的创新资源,东莞则拥有突出的制造业优势和产业链配套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利用地处大湾区核心区域的独特区位优势,集聚全球高端资源,立足制造业这一根本,瞄准更高水平和更高领域,全力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B
最大优势:完备的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配套
羊城晚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到,支持包括东莞在内的重要节点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东莞优势、特色及举措有哪些?
梁维东:改革开放40年,东莞在制造业基础、产业配套、对外开放、科技创新能力、产业人才、营商环境、城市区位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点。其中,东莞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完备的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配套。因此,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就是要“打造一中心,强化三功能”,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功能,强化扩大开放合作的示范功能,强化现代优质生活的服务功能,与湾区各城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形成竞争力。
东莞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将突出强化国际制造名城的基础优势,进一步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引擎。
东莞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把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通过全面强化执行力,聚焦关键领域狠抓突破,大力实施好城市品质提升、发展空间拓展、产业体系升级、基层基础强化、民生福祉增进、重点改革突破“六大工程”,打造制造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东莞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广深港高铁全线通车,虎门到香港只需30多分钟;路网方面,虎门二桥预计今年5月1日前建成通车,完成莲花山过江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积极开展狮子洋过江通道路线研究。接下来,东莞将积极融入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布局,主动对接高铁和城际轨道规划建设,推动实现与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内点对点通达。
同时东莞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散裂中子源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与中科院高能所签署合作协议书,引进南方光源大科学装置。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投入运行,并吸引首批10个科研团队落户。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揭牌成立,促进实验室、科学数据与港澳开放共享。
在推动重大发展平台建设上,近年来,东莞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开发建设松山湖、中子科学城、滨海湾新区等一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发展平台。滨海湾新区被列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平台,并成功引进了紫光芯云产业城、OPPO智能制造中心、欧菲光电影像产业、正中创新综合体、平安威远岛智慧新城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在推动软环境对接上,东莞去年启动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高,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初显。政务服务改革深入推进,市民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一平台三工程”科学市场监管体系获得“中国法治政府奖”。
C
依托智造产业基础继续加强与港澳合作
羊城晚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莞的智能制造将怎样与港澳加强合作?
梁维东:东莞与广深港澳等城市在产业合作方面有深厚渊源,比如东莞共有外资企业13176家,其中港资企业超过7000家,占比57.6%,而且近年来东莞承接深圳等城市的产业外溢明显,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东莞。
一直以来,东莞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东莞先后有广东劲胜、瑞立达、广东长盈、华贝电子等多家企业项目成功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欧泊精密等6家企业项目成功列入省级示范项目。同时在装备制造业方面,东莞先进装备制造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智能制造装备和重要基础件为主导,新能源装备、卫星及应用、汽车制造、节能环保装备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拥有智能制造装备企业262家,相关工业机器人领域相关企业超过30家,其中省级机器人骨干企业6家。
与港澳在智能制造合作方面,2017年,东莞创建智能制造专业服务资源池,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是41家专业服务机构之一,为莞企提供专业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同时还成功引进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为核心的“运动控制与先进装备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吸引了大批人才和香港青年来莞创业,目前已经孵化出李群自动化、固高科技、逸动科技、松灵机器人等一批优秀机器人企业。下来,东莞将依托智能制造产业基础,继续加强与港澳方面的合作,借助香港优质服务资源优势,提升东莞制造业企业经营能力;借助香港高端创新资源优势,提升东莞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借助香港对外开放优势,拓宽国际投资贸易合作渠道。去年,东莞在香港与香港投资推广署联合举办莞港产业合作联合推介会,共达成签约项目39个,涉及投资金额约350亿元人民币。
新闻推荐
开通南城阳光八小报建绿色通道 项目提前300天上马,计划今年9月开学
■南城阳光第八小学现名为南城中心小学分校(雅园小学)“我们正在抓紧时间施工,力争整个工程在7月15日顺利交付,比合同约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