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镇兴龙社区开展残障妇女增收支持项目 一年多卖出1554个手工布艺包助残手工包 缝出幸福感
前一阵东莞阴雨连绵。但每周六,腿脚不便的梅姨都会准时来到石龙镇兴龙社区,和她的几个老朋友见面。梅姨自2017年夏天开始养成这个“习惯”。“心里对每周六特别期待。”怀着这份期待,每周六她风雨无阻、从未缺席。
梅姨的这份坚持,源于她在社区参与的“巾帼向日葵——残障妇女增收支持项目”。该项目于2017年7月启动,如今已吸引了20多名社区残障妇女参与。她们在社工的带领下,手工制作布艺包,并对外销售增收。由于产品做工精细,她们制作的包包十分畅销。项目开展至今已售出1554个手工包,销售金额为47927元。
上周六,记者来到石龙镇兴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见到了正在缝制布艺包的梅姨和她的朋友们。每周六是她们来服务中心交货的日子,但交货后她们不会立刻拿走原材料回家制作,而是围在一起边做边聊,待上一整天。她们享受这样的时光。
制作:从一周一个小钱包到一小时一个
在社工的带领下销售自制的手工布艺包,可行吗?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所有成员都没信心:零基础的人怎么做出像样的布艺包呢?在社工的鼓励下,几位骨干成员顶住畏难情绪,尝试边学边做。
“做了以后发现,比想象中还难。”梅姨的第一个包包做了整整一个星期。“做完以后,成就感油然而生,太激动了。”梅姨回忆道,那是一款小钱包,按照现在的速度,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社工丁永琪告诉记者,每位成员制作的第一个包包都会留给她们作纪念。梅姨将她亲手制作的第一个小钱包送给了妹妹,她妹妹非常喜欢。
万事开头难。有了成功的经验,梅姨和其他几位骨干成员士气大增。她们开始跟着老师学做难度更高的手工包。随着制作手法愈发成熟,成员们的效率也显著提高。
“加快速度的前提是保证质量,否则过不了质检这关。”丁永琪说,每周六收货时,都有志愿者来检验成员们前一周在家做好的布艺包。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名志愿者担任了质检员的角色,她们里里外外检查成员缝制好的包包,确认无误后装袋、装盒。若发现产品有问题,比如线缝歪了,会立即与制作者沟通、解决。
增收:布艺包工艺精细回头客多
学会了做布艺包,还得卖出去才能增收。丁永琪说,为了将成员们缝制的包包卖出去,他们尝试了不少方法,比如在社区游园会摆摊销售,社工通过参加比赛等方式去宣传。
2017年9月30日,在石龙镇兴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中秋游园会上,巾帼向日葵项目设立了销售摊位。那是第一次摆摊售卖她们制作的手工布艺包。仅仅几个小时,成员们就卖出了28个零钱包,收入410元。渐渐地,越来越多单位看到了这群残障妇女制作的爱心包包,订单也随之而来。
今年三八妇女节前夕,因为提早备好了存货,项目成员们不必为了订单而匆忙赶工。但在去年妇女节前夕,几位成员却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大赶工”。丁永琪说,去年过年前,他们突然接到订单,对方说是为了妇女节准备活动礼品,要买下300个手工包。
接到这个订单,丁永琪心中喜忧参半。距离交货时间仅剩一个月,而当时春节将近,他们购买手工原料的厂家已经放假。“等到他们正月十五开工已经是3月2日,那时再发原料的话,我们肯定来不及交货。”软磨硬泡了很久,厂家终于在去年过年前把材料发了过来。去年农历初一是2月16日,3月8日前交货,订单量不少,时间不长,要想按时交货,成员们注定没法“清闲地过年”。
“为了按时交货,大家都很努力,过年期间都在家做包包。”梅姨笑着回忆起第一次赶工的经历,“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我们提前准备现货,虽然订单量比去年更多,但丝毫不会手忙脚乱。”
丁永琪说,随着项目被越来越多爱心单位、企业获悉,他们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甚至有回头客连续两年下单。据悉,石龙镇卫生计生局、石龙镇妇女联合会都不定期地向项目购买手工包。
几位骨干成员对此感到特别开心。“不仅是因为收入多了,更多是内心获得的成就感,这种受到认可的感觉太棒了。”梅姨说。
改变:增收补贴家用丰富社交生活
上个月,56岁的梅姨收到了2098元工资,这是项目至今给成员个人发出最多的一笔,也是梅姨收到的最多一笔工资收入。据悉,巾帼向日葵项目遵循“多劳多得”的利润分配制度,成员缝制的手工包越多,赚取的手工费也越多。
梅姨在年幼时曾患小儿麻痹,因此落下腿部残疾。1994年,梅姨工作的企业倒闭了。下岗后,她万般焦急。没多久,梅姨的老公也失去了工作。几番打击之下,梅姨患上了抑郁症。
“当时不愿意和人接触,就窝在家里,朋友们都忙着赚钱,但我什么也做不了。”梅姨说,或许别人下岗后再就业没那么难,但她行走不便,就很难找到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梅姨的邻居叫她去社区玩,她便去了。在社区里,她接触了一群喜欢陪她说话的社工。
“如果没有社工的鼓励,我可能永远都走不出这一步。”梅姨说,与社工接触久了,也参与了一些社工项目,她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后来,社区开展巾帼向日葵项目,梅姨主动加入,成了一名骨干成员。
如今,做一个售价15元的零钱包,梅姨可以赚取8元左右的手工费。如果做一个大号的手提包,则可以获得60元以上的报酬。梅姨说,在这里做手工包,每月平均可以赚到1000元左右,这笔钱都用来补贴家用。比赚钱更重要的是,她自己每天都有事情可做,充实的生活让她感到精神富足。“对比当时患抑郁症的状态,现在好像换了一种生活。”梅姨说,她的这种脱胎换骨的改变,家人、朋友都为她感到欣慰。
与梅姨一样,腿脚不便的贞姨也会每周来服务中心。贞姨在石龙镇某单位做财务工作。因为白天要上班,只能利用双休日和每天晚上制作手工包,每个月她为此增收几百元。但就是这几百元,给贞姨带来了不少幸福感。“比如说护肤品、贵一点的生活用品,以前会舍不得买,现在都会想着是做手工包得来的,可以当作小礼物送给自己。”贞姨说,其实她们每周六在服务中心做手工包,效率比在家里低,但大家都非常享受这样的时光。“我们坐在这里一边做手工活,一边拉家常,每次都特别开心。”
31岁下岗,54岁重新工作。梅姨说,只要这个项目继续开展,她就会坚持做下去。“它需要我,而且我也能做到。”
新闻推荐
孩子们在义卖鲜花。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钟宏连“镇田小学二3班的同学,谢谢你们!吐杰切(藏语:谢谢)。”日前,东莞凤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