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两周,乘常规公交的家长和学生过半 学生接送绿色通道为治堵“破局”

南方日报 2019-03-08 06:58

“学生接送车+学生公交专线”的方式,让孩子们的上学路更加顺畅。图为东莞东华小学门口,学生专线车开到校门口接送学生们回家。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摄

3月1日,又是一个接孩子放学的周五,东城的周女士早早乘坐公交车来到了东华小学,在校门口翘首以盼。“以前都是开车过来,很堵,没想到乘公交这么方便。”周女士说,最近还准备办张公交卡,乘车更便捷。

在东华、光明、翰林实施学生接送绿色通道政策的第二个星期,统计数据显示,3月1日和2日,学生放学人数45800人,乘坐常规公交7457人,比第一周增长了47%,自行接送的17215人,减少了11%,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公交出行。

“"公交优先发展"的策略,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的关键一招。”东莞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说,这次的学生接送工作,成为了市民接受公交出行、治理城市拥堵的“破局”措施。该负责人透露,在本周末,莞长路将开辟公交专用道,让孩子们的上学路更加顺畅。

南方日报记者欧雅琴何建文

实施效果

家长接送孩子时间明显缩短

3月2日上午,黄江的王女士来到离家几分钟的校车停靠点,接上念高中的大儿子高兴地回家了。两周前,王女士接送孩子可没这么方便。她告诉记者,从她的大儿子在东华上学开始,到如今每周末要接送3个孩子放学,她已经有10年的接送史。

“每个周五下午两点多,我就从家里出发,回到家往往都到了7点多。有一次下雨,堵到8点才到家。这样完全没法上班。”王女士说,在每个周五,家里的老三是15:30放学,老二是17:30放学,接上孩子往家赶,一路拥堵。在周六,她又要来东华中学接高中的大儿子回家,“周日,我又要把3个孩子一起送过来,一周有3天都塞在路上。”

为接送孩子苦恼了10年,但为了孩子的学习,无奈的王女士还是坚持了下来。而在东华等学校实施学生接送绿色通道政策后,她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了,现在,接送车停靠点离家只有几分钟路程,在周末她只要把孩子送到校车上就行,“观察了好几周,车上有老师、阿姨,我们还可以通过接送车APP看车辆行驶路线,很安全。”

在东莞,与王女士相同遭遇的家长还有很多。为了破除拥堵顽疾,2月22日至24日,东华小学(东城校区)、东华初级中学(东城校区)等6所学校接送绿色通道工作第一次顺利实施,家长们接送孩子的时间明显缩短,周边地区的拥堵现象有所缓解,得到了市民的普遍好评。

完善政策

停靠点将根据家长需求“定制”

记者了解到,学生接送工作从决心推行到落地实施,交通、公安、交警、教育、社区等多部门联手,经过多次沟通、实地探查,只用了一个半月。

“在规划时没有预计到学校的发展这么快和招生规模如此大,在出现拥堵时,以往采取的是交通管制和错峰放学等措施。”市交通联席办负责人介绍,随着学生越来越多,有限的道路资源无法承载巨大的车流量,需要通过公共交通来解决。

今年1月份,市综合交通运输联席会议决心用“学生接送车+学生公交专线”模式,将6所学校的45047名学生进行接送转运。在短短时间内,联席会议的工作人员召开了多次协调会,研究了不同的细节,“例如怎么管制、在哪个停靠点下车、怎么做好安排等,我们每天几乎都要碰一次头研究。”

学生接送工作怎么样,最关键的“打分人”是家长和孩子。为了第一时间接触到反馈信息,东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郭向阳在工作开展的第一天中午就来到了东华小学,现场指挥学生接送工作情况,并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上周,他又乘坐了学生专线,实地感受效果。

如今,每到周末,市交通大厦8楼的学生接送现场指挥部都齐聚着各部门负责人,统筹指挥、安排调度,及时协调处理问题和应对突发状况。

“目前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家长选择接送绿色通道,提升接送比例。”经过两个星期的运行,市交通联席办负责人坦承,接送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放学、上学的绿色通道接送比例为56.3%、53.1%,仍有近半数家长选择自行接送。

联席会议还发现了一个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除了小学、中学,东华幼儿园有1100名学生,他们周日上学时间为15:30至16:30,与周日东华、光明几所学校接送车的到校时间冲突,幼儿园学生家长的车辆影响了学生接送车的运行,造成了莞长路严重拥堵。同时,幼儿园学生家长接送车辆进入新华街,交警检查通行证也会降低通行效率。对此,市教育部门将协调幼儿园进一步调整上学时间,并和市交警、交通部门研究幼儿园接送出入口优化调整。

此外,一些家长还提出建议,希望能灵活设置接送车停靠点或一镇多点,增加公交专线及其站点。“接下来,我们将会同公安、交警、教育、交投集团、校车协会等部门,进一步优化线路及停靠点设置。”该负责人说,停靠点可以根据家长的需求来“定制”,部分线路仍在优化,东莞巴士还增加了接驳车,这些都是为了让家长需求和治堵效果结合到最好。

经验推广

“公交优先”解决拥堵难题

东莞的雨季即将来临,学生接送工作将面临新的考验——复杂天气时,学生上、放学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如何做好组织和服务保障?对此,市交通联席办负责人说,相关部门将进行进一步研究,及时通过APP反馈车辆、学生信息,并提升公交品质,改善车辆卫生及空间环境。

周密的布置、完善的服务,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数据显示,在3月1日和2日,学生放学人数为45800人,乘坐常规公交7457人,比上周增加了47%,自行接送的17215人,比上周减少了11%。不少家长从习惯开车,到发现公交车的便捷。一名现场引导员告诉记者,现在公交站点在放学时越来越多家长,还打算办公交卡,方便接送。

同时,东莞巴士也大力宣传周边公交线路,并完善相关线路规划,“其实,经过学校的线路本来就不少,通过提升知晓率,也能让这些常规公交线路发挥最大的作用。”

对于交通部门来说,此次的学生接送工作,也是提倡公交出行、缓解城市拥堵的一个“破局”之举。该负责人介绍,市财政近几年每年对公交补贴8亿至10亿元,但很多公交上座率不高,这也形成了恶性循环,“到底是先提升线路密度,还是先提升上座率?”而从学生接送工作顺利实施来看,公交车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树立了公交优先的意识。

他透露,今年,东莞将通过第二轮公交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资源,并提升公交品质。而就在这个周末,莞长路也将划设公交专用道,提升公交车通行效率。今后,来往镇街的学生回家就更快了。

“在特定时段实施交通管制,是找准了"病根子",开对了"药方子"。”该负责人说,部门将充分吸取此次交通治理的经验,下一步将在鸿福路、绿色路、环城路等拥堵区域推广,进行精准治理。

■相关

铁骑队员出巧招疏导学校交通

3月7日早上7时,晨风夹杂着春雨的寒意,莞城英文实验学校门口,3名铁骑队员已经忙开了。在领队杜炳坤引导下,一辆辆车快速地通过,一个个孩子有序地过马路,走进校园。

近期,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准时上演。作为莞城公安分局巡警大队副大队长、莞城铁骑大队一中队中队长,杜炳坤这一年来每天都起个大早,与队友赶在上班前来到学校站岗护学。他摸索出一种科学的疏导方法,让莞城英文实验学校这里出了名的顽固交通乱象得到了彻底的解决,该方法被誉为“杜炳坤疏堵法”。

流水线般引导车流、接送孩子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地处东莞市区交通主干道东城路、东城西路的交会处,与雍华庭商圈相隔约200米,该区域是市区上下班时段车流最密集、拥堵问题最突出的路段之一。

但如今,学校引导车流、接送孩子等环节,如同是一条快速运行的生产线,铁骑指挥引导、家长驾车接送、孩子下车集合、志愿者护送……环环相扣,铁骑队员、家长志愿者像是生产线上的“机械手”,推动了每台车在生产线上快速流通。

记者在现场看到,接送小孩的私家车从东城路拐入,前行约50米靠近学校门口,便有序地停靠在路边。私家车只是停靠两三秒,家长志愿者迅速拉开车门,孩子快速下车,司机立即驶离现场。然后,孩子们排好队,等候着铁骑队员、家长志愿者的指挥,统一过马路进入学校。

这一做法被称为“杜炳坤疏堵法”,是杜炳坤总结提炼出的疏堵法,解决了辖区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杜炳坤虽然不是交警出身,但从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交通疏导办法小巧、简单、实用,该疏堵法广获好评。

在杜炳坤看来,找出堵塞节点,才能巧妙协调提升车辆通行力,这点显得至关重要。他观察到,如莞城英文实验学校的电信路口、实验小学的随意掉头、建设小学进校路口乱停车、实验幼儿园的人车争道等,都是堵塞的“卡脖子”问题。

以点带面推动辖区学校治堵保畅

目前,莞城铁骑参与了辖区的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实验小学、建设小学、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分校、实验幼儿园、东莞中学、可园中学共8所学校的治堵保畅执勤工作,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学校治堵保畅工作。

总结经验做法,目前,莞城铁骑已经形成联勤制度。杜炳坤表示,重点路段布置重点力量,如莞城铁骑大队一中队24骑中每天7:00有16骑参与联勤疏导,最多参与执勤骑数有21骑。

“现在,8所学校路段的通行时间和缓慢行驶长度均减少了1/3以上。”杜炳坤说,以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和莞城建设小学为例,学校、家长都反映通行时间缩短10分钟以上。

新闻推荐

小孩路边“鬼探头”被撞负全责 交警:勿让小孩独自出现在马路边、车辆旁等危险区域

日前在东莞市麻涌镇漳澎村环村东路,一小孩因突然横穿马路,与一辆小型面包车车身左侧发生碰撞,致右胫骨下端粉碎性骨折。东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