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辨能力的策略
思辨能力是一种思维能力,就是以分析信息为基础,对事物和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评估,最终形成能够解决问题的决策或结论的能力。最新颁布的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的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列为单独的学习任务群,足见思辨能力对于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其中“思辨性表达”就是要求学生写作时应具有思辨能力。
在高中语文写作中最体现思辨能力的一种文体是议论文。但多数学生所写的议论文缺乏逻辑结构,大多是确定立意之后,用一些名人素材简单堆砌成一篇作文。这背后所反映出的就是学生思辨能力不足,表述不准确,论据没有说服力。思辨能力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核心能力,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和用理性的头脑去分析事物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基础,以思辨能力的发展带动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
一、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将其纳入教学目标之中
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学目标中思辨能力的缺席。这也就导致了教学活动中思辨能力训练的缺席。所以在教学中,应把思辨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让学生时时刻刻都处于这种思辨色彩非常浓厚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1.将思辨能力的培养纳入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中
教师在确定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以及把握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在教学目标中融入思辨能力的培养。
以课文《劝学》为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把握学的意义与价值,并进行思辨训练”确定为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样一篇典型的“譬喻说理”的文章中,引导学生从抽象走向形象,以题目的“学”为切入口,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从模糊的印象走向清晰,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提出质疑从而进行独立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2.将思辨能力的培养纳入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中
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中缺少思辨性目标,导致学生很难写出具有思辨性的议论文。
思辨性议论文是饱含了理性思考和逻辑思维的“义理之作”,是学生在生活中对自己、对人生、对历史、对社会、对人性产生了思考和思辨的文章。根据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思辨性议论文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到一个阶段的产物,因此,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确定时要体现这种思辨性,将思辨能力的培养纳入其中。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辨,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教会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变通,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所给材料迅速调整自己的思路,从多角度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思辨性议论文。
二、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形式
现在不少老师的作文讲授,就是一贯的套路:老师讲,学生写。这样的讲授方式的弊端就是造成多数学生没有思辨性,写不出思辨性议论文。因此,应改变这种教学形式。
1.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论辩,以说促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要同时并举。”我们学习的所有知识都是存在于各种各样的情境中,只有使学生对生活对人生产生了思考,才能促进其思辨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将学习和情境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结合时事开展辩论活动,营造一个富有思辨性的学习氛围。在开展论辩活动时,要结合当下的热点,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辩论过程中要让学生愿意说,能够说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辩的目的在于,在论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最后实现以说促写,实现说写之间的相互迁移。
2.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情境,以境促写
在作文课上,使学生要写的内容情境化,生动化。情境化的构建可以给学生的表达能力撑起一个框架。创建情景,有多种方式。比如用记者采访、情景剧、舞台剧等不同形式来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在这些活动中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也可以利用班级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再现某个生活场景,让学生产生共情。产生共情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辨训练。学生在情境中用心感受,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建构起一个桥梁,那么学生在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就更加的有说服力。
3.拓展写作训练方式,多写多练,以写促写
除了常规的写作形式,教师可以尝试其他不同的写作训练方式:
①分工写作。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讨论,合理分工,共同来完成一篇作文。每位同学完成自己的部分之后,小组所有同学再思考和讨论如何把各部分组合起来成一篇文章。学生这个分工合作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学生在一起完成一篇作文的同时,提升了写作兴趣,训练了思维也锻炼了表达能力。
②交换续写。教师还可以采用交换续写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交换续写就是在一篇半成品的作文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续写,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从多角度来续写这篇作文。续写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辨能力潜在的训练过程。
③进行一事一写的片段性训练。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消息。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信息,针对当下有讨论度、有影响力的时事或现象,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展开讨论,写一些议论性的文段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训练方式可以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性分析抓重点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角度积累思辨性素材
1.依托课外文本积累思辨性素材
教材中的文章固然是非常经典的,但仅仅靠积累教材中的素材是不够的。学生就算有课外阅读,也往往只局限于散文、诗歌、小说这些文体,不重视富有思辨性的议论文文本的阅读。思维一定是建立在丰富的事实材料上的,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思辨性文章。比如知名报纸上的社评文章就是经典的思辨性文章,富有思辨说理性,阅读这些文章是学生进行思辨性素材积累的非常好的途径。
同时,学生平时会遇到大量的作文题目,这些作文题目大部分都是以材料形式出现。根据命题趋势,这些材料也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是不可多得的思辨性写作素材。
2.依托生活体验积累思辨性素材
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读有字之书,还要引导学生读懂生活的这本无字之书。语文的外延便是生活,学生的视野仅仅局限于有限的书本是不够的。学生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来获取一些可以有共情体验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辨的能力。叶圣陶曾说:“文章是一条小溪的话,那么生活就是让小溪保持流动性和清澈的源泉,只有源泉永不枯竭,那么小溪才能一直流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生活是一个源源不断的素材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关注时事热点,然后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将观察和思考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观看一些具有思辨性质的节目,比如《我是演说家》。演讲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思辨说理性,观看这种节目不仅可以调节学生在繁忙学习中比较紧绷的神经,达到比较好的积累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结束语
培养高中生思辨能力对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将其纳入教学目标之中,并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积累思辨性素材,实现思辨能力的提高,最终帮助学生水到渠成地写出优秀的议论文。
湘桥区意溪中学王翔
新闻推荐
洪岳伟带队督导枫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为项目开展营造无障碍施工环境
本报讯(记者梁佳涛)昨天上午,副市长洪岳伟带队督导枫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5·30”攻坚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并召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