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交通科技治超效果显著 监测点日均超载车辆环比下降87.2%
本报讯(记者丁玫)去年12月10日潮州市正式启动4个普通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限制车辆超限超载行为。昨天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自非现场执法启动至今,全市普通公路非现场执法案件立案716宗,有效打击超限超载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据了解,全市4个治超监测点设置位置分别为国道G539线K11+600m处(潮安区凤塘池樟监测点)、揭阳往潮州方向;省道S335线K19+500m处(湘桥区黄金塘监测点)、双向;国道G324线K471+400m处(饶平县汾水关监测点)、双向;国道G355线K35+000m处(饶平县三饶官田监测点)、双向。执法启动前(设备调试期间),四个监测点日均车辆超载1542宗。执法启动后,经过监测点超载车辆大幅度减少,目前日均车辆超载196宗,环比下降87.2%。其中,黄金塘监测点执法启动前,日均车辆超载1013宗,启动后日均车辆超载102宗,环比下降89.8%。
“为保障潮州市普通公路非现场治超执法工作有序开展,市交通运输局借鉴先行市的优秀做法及经验,制定了普通公路治理公路违法超限运输非现场执法工作规范,同时,与公安局交警部门建立普通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协作机制,形成治超工作合力。”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非现场执法作为科技执法新模式,依托高科技信息手段,对普通公路超限超载违法违规行为实施精准打击,填补了路面执法的不足,提高了道路交通综合执法工作效率,有效震慑违法违规行为。
接下来,市交通运输局将结合“交通安全整治年”工作部署,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以非现场执法为抓手,持续推进科技治超,切实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家浩通讯员黄慧珊)4月23日,由政协潮州市委员会、政协中山市委员会、潮州市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的“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