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个体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策略

潮州日报 2021-04-26 09:50

摘要:本文通过老师自身工作经历,总结与梳理了对农村小学生个体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与方式,从自尊自爱、诚实守信、遵规守纪、勤劳俭朴四个方面培养农村小学生个体行为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个体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1.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4.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是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是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我校坐落在饶平县北部一个较为偏远的山区。由于成长环境、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学生们的行为习惯相差甚大。这里多数孩子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只由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本身也是留守老人,对孩子多以宠爱为体现,对自家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对于有在当地工作的家长而言,他们也大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导致学生行为习惯出现偏差。如:部分学生纪律性差,不会通情达理,没有自尊自爱的行为习惯;部分学生爱说谎话,抄袭作业,没有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部分学生不按时出勤,课堂纪律、课间纪律、课间操纪律、集体活动纪律差等,没有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部分学生贪图享受、萎靡不振、唉声叹气、无所事事,要吃好、穿好,没有勤劳俭朴的行为习惯。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学风、班风和校风。对于学校的老师来说,培养农村小学生个体行为习惯,应该注意哪些策略与方式,现就浅谈自己的教育经历。

一、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行为习惯

俄国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曾说过:“自尊自爱作为一件力求完美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有的学生尽管老师苦口婆心喊破嗓子,而学生却依然是我行我素,纪律性差,问题接二连三的出现。而有的班级未曾听见老师大声苛责,却班风良好,学生通情达理,师生配合默契,一切问题好像都在和风细雨中解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学生的自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自尊自爱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行为习惯呢?

(一)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自尊自爱,理解自尊自爱的重要性。学生大都比较单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利用这点老师可以多给他们增加一些感性认识。譬如让学生知道自尊自爱就是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同时也要尊重别人。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深刻理解一些格言或名人名句的内涵如“名誉是人的第二生命”;“名不徒声誉不自长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和瞿秋白的“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羽毛更甚,请勿撕破我的历史”等等。班上的逸鑫同学由于嫉妒,偷撕学习好的同学的书,这有损自尊。我通过开展“自尊自爱珍惜名誉”为主题开中队会,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后来他主动承认错误,学习上也大有进步,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又重新找回了自尊。

(二)通过系列化活动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自尊。教学中,我利用班会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维护自尊方面的故事。譬如“割肉雪耻的故事”,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某部在与上级隔离的情况下,由于指挥失误数千人被俘,敌人为了胁迫我方被俘人员做出背离祖国人民的决定,对战俘进行了非法审讯与严刑拷打,并用残酷手段在战俘身上刺字。这些志愿军战俘被刺字后感到莫大耻辱,他们忍着极大的痛苦互相用刮脸刀把被刺上字的约6厘米长、2厘米宽的肉割掉。两千名志愿军被俘人员以这种壮烈的行动表达了誓死返回祖国的决心,同时也极大地维护了自己的自尊心。

曾记得马卡连柯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更应懂得爱护后进生的自尊,鼓励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自尊的基础上鞭策他们振作精神不断进步。

二、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

诚信,即诚实信用。诚:真心实意。信:信用,即遵守诺言、实践诺言,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从教22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教育最最重要的就是道德品质的教育,而在各项道德品质中,诚信的品质是各项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做人的根基,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舞台。

(一)课堂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上除了注重知识教育,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的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教学活动之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如我在教学一篇阅读短文《信任》时,就把诚信教育贯穿始终。这篇短文就是以信任为基础的,果园主人充分信任每一个到果园采摘的人,在自己不在园中的情况下,让我们自由采摘,而我们有充分体会到了被人信任的快乐,所以也一定不会辜负这份信任。这篇课文就让学生懂得了诚信的力量,互相信任的快乐。

(二)开展各项关于诚信的活动,培养小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诚信教育并不是夸夸其谈,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从做中学”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策略,用活动的方法使儿童明白诚信的道理,更能让他们接受。我每一个学期都要开展一项与诚信有关的活动。如收集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格言;讲述名人的名人的诚信故事等等。另外黑板报上也可以专门为诚信开辟一块天地,每期板报可以适时写一些关于诚信的小格言、小故事,对学生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懂得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也渐渐的养成了诚信的行为习惯。在身边树立诚信典型。班级评选出“最佳诚信小学生”,评选的参考标准可以根据以下三点:1.平时待人接物诚实守信,不说谎话,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2.能够按时独立的完成各科老师留的作业。3.考试过程中不抄袭,在评选出之后让这些学生在参加学校的诚信小学生的评选这样在学生中形成了人人争当诚信小学生的热潮,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诚信教育是一个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过程,其效果不能立竿见影,诚信教育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无论我们采用何种途径诚信行为的自觉性,让他们认识到诚信并非是一种个人美德,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是现代社会文明和程序绝对必要的条件。

三、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

老师都有切身体会,最操心的是班上违纪的行为,最头痛的是班上违纪的学生,最担心的是班上出违纪的事。学生违纪后再去处理是治标,治本之策那是让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它有力地说明了良好习惯的巨大力量,学生一旦养成了遵规守纪的好习惯,就会内化为规范行为的自觉行动,就会形成遵规守纪的优良班风,班主任也就会从“维持会长”的角色中得到解脱。孩子如何养成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呢?

(一)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就是孩子自己教育自己。这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是行之有效的,能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并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如有的孩子根据自己情况,写些有关遵守纪律的格言、警句放在桌上提醒自己;有的制定《课堂纪律》来要求自己;有的编写《一日生活常规》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做法都是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坚持下去,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榜样法。“榜样法”是孩子以其他同学或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为榜样,自己向他学习的方法。孩子用榜样激励自己自觉遵守纪律,同时用榜样做一面镜子进行对照检查,矫正自己不遵守纪律的言行。在孩子身边,一定有许多同学遵守纪律,可以以他们为榜样,看他们是如何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的。特别是要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是怎样养成严格遵守纪律习惯的。还可以以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为榜样。而父母自身也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处处以身作则,高标准要求自己。

(三)评价法。“评价法”是根据孩子自己定的标准和《学生守则》《课堂常规》等有关纪律内容,对其行为给予一定的检查、判断。这种方法也可以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自身的积极方面,抑制自身的消极方面,逐渐懂得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从而提高是非观念和认识水平。只要孩子经常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检查自己,对自己遵守纪律情况进行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就能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效果。自我评价能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遵守纪律的“内驱力”。但是光靠孩子自己评价仍然不够,还要父母不时给孩子以指导和帮助,适时为孩子提一些建议。孩子还可以每个阶段制定一个目标,规定自己在纪律方面达到什么程度。如包括出勤、课堂纪律、课间纪律、课间操纪律、集体活动纪律等。父母可以指导孩子按照以上内容画一个表格,贴在家里的墙上,督促他们每天晚上进行认真的总结,每天自我评价,这样也能起到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作用。

缺乏规矩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看,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不论学习成绩的好坏,长大了都可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也有可能沦为罪犯,危害人民。而在学校阶段,必须用恰当的手段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是能做的,什么规矩是必须遵守的,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必须受到处罚,这同样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所以,让学生从小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培养学生勤劳俭朴的行为习惯

勤俭,即勤劳节俭;节约即节省。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要培养学生树立勤劳节俭光荣,懒惰奢侈可耻的观念,即使在人民生活富裕的今天,也要继承勤劳节俭的美德。怎样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这种优良品质呢?

(一)为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典范。父母和老师一起给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典范。要在服装上、饮食上、言谈上及住、行、交往等方面保持节俭的风格,要志存高远、勤劳务实、积极进取。不能贪图享受、萎靡不振、唉声叹气、无所事事。家长特别要从学生吃、穿两方面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多元文化中保持朴素的风格,不穿太贵重的衣服、不佩戴首饰、不追求名牌衣服,粮食要节约,不要铺张浪费,正面引导、教育并以身示范,培养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

(二)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来唤醒孩子应勤俭节约。教师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着手于周围各种浪费现象,通过开展班队活动的形式具体展现,发人深省。如:一堂班会课《浪费就在我身边》学生通过小品表演,形象表现平日习以为常的林林总总的浪费现象。从学习用品到饭桌上的粮食,从水电到日用品及校服,通过表演使学生为他们平时的行为而感到惭愧,达到自省。通过在全班开展勤俭节约的主题班会和平时长期苦口婆心耐心的教育、点点滴滴的渗透与严格要求,学生就会有勤俭节约的动机、行为。

(三)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怎样发挥勤俭节约榜样的示范作用呢?首先在班级内评选出勤劳节俭的典型,树立楷模号召同学们向她或他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对浪费严重的学生严厉批评,特别是加强他们的指导,取得点滴进步及时在全班表扬,既树立其信心,又增强班内的监督力量,减少反复。如:林芸同学刚转到我班时,据家长说每天零花钱最少几十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经过严格教育和监督大大好转,每月零花钱控制在20-30元内,其中还包括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于是他经常被我当作典型热情表扬,他不仅改掉了不良习惯,而且由于自信心树立起来了,学习成绩也大大提高,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变得更加关注周围的环境,会自觉检举揭发身边的浪费现象,这说明节俭的观念同学们已经内化于心了。

(四)经常给学生讲勤俭节约的故事。故事能启发教育人,我经常给学生讲勤俭节约的故事和道理。让孩子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来之不易,都是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历史上的陶侃(东晋时大官)由于受他母亲良好的教导,一生勤勉俭朴,连造木船剩下的碎块木屑都收藏好,备以后用,这一美谈流传至今。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共同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品德教育,崇尚节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教师更要利用一切机会和家长沟通,达成统一认识,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

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作为农村小学的老师,我们更要用远大的目光,宽容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培养班集体,让学生逐步养成好习惯,让幼小的树苗茁壮成长。

饶平县饶洋镇中心小学邱碧娇

新闻推荐

消防交警部门联合开展夜查行动 打通生命通道 守护生命之路

本报讯(记者丁玫)近日,市消防部门联合市交警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打通生命通道”专项整治夜查行动,排查整治占用、堵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