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味卤菜馆
□刘岳臣
潮州卤菜是潮州菜代表系列之一,因此,在潮州城乡中,卤菜馆随处可见。我们村有一家卤菜馆,这家卤菜馆不在公路旁,也不在村中心,而是设立在韩江边的东津大堤上,这真是个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好地盘。
当年,潮州城东面有两个公社,南边是磷溪公社,北边是意溪公社,两个公社的农民进城都要经过湘子桥(广济桥)。意溪公社共有20几个大队,农民进城先要经过东津大堤,进而再经过湘子桥。虽说还有一条横穿我们大队的公路通往县城,但是,走在大堤上,空气新鲜,风景优美,是大多数人进城的必选之路。东津大堤上的店铺没有东津墟的店铺密集,顾客也没有那么集中,却是一年四季人来人往,顾客源源不断。
这个卤菜馆的师傅外号叫卤砵,为什么其他卤菜馆的师傅不叫卤砵,而偏偏叫他卤砵?潮州卤菜馆的卤菜通常先用一大口铁锅加卤料卤熟,再把卤菜投入一口乘满卤汁的陶制大卤砵中浸泡,什么时候顾客要就随时捞出来切好乘上,这是大家共同具备的条件,也是采用相同的工艺流程。这个卤菜馆与众不同,首先卤料配方是祖传的,卤煮工艺程序也是代代相传的,还有就是这家卤菜馆的卤锅和卤砵特别大,立在灶台上的几个特大卤砵和摆在案上又厚又大的圆形砧板,与身材瘦小的师傅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这家卤菜馆的卤菜特别好吃,远近闻名,备受顾客赞赏,长辈和同辈叫师傅为卤砵,晚辈叫师傅为卤砵伯或卤砵叔。
这个卤菜馆除了师傅还有两个帮工,师傅不带徒弟,卤料亲手调配,卤汁亲自熬制,卤菜独自卤煮。卤料采用的十几种配料大家都知道,但配料的比例即配方却很难掌握,卤煮的火候和时间也难以控制。对于所有制造工程的加工工艺技术而言,配方是秘方是核心,温度和时间就是工艺技术的重要参数。两个帮工是“外来人”,不用掌握卤菜技艺,只要把辅助工作做好就行。他们只需把米粉烫好,再由师傅加点卤菜淋点卤汁。还有就是端盘端碗、洗盘洗碗、清洁卫生。
实际上,辅助工作也马虎不得,普通馆子往往被忽略。这家卤菜馆的师傅对两个帮工要求很严格,要求烫粉要恰到好处,过了粉即太软不筋道,口感差,水温过低或时间不足,粉则烫不透不柔软。因为卤菜粉也是这个店的品牌,不仅卤菜好,卤汁好,粉也要选好烫好,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结合。与粉相匹配的除了卤鹅和卤鸭之外,其他卤菜如卤猪肉、卤猪肝、卤猪肚、卤猪肠、卤牛肉等等,都是卤菜粉的配菜。下酒菜品种更加丰富多样,所有卤菜都可以当作下酒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卤菜品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卤狗肉,卤兔肉等。实际上,卤鹅的卤料具有代表性,只要把卤鹅的卤料配备好,其他的卤料也解决了,只需根据不同的卤肉适当调整卤料配方即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也可以根据顾客的具体要求,卤汁或咸或淡,或甜或辣,灵活掌握,随意调配。这些卤菜的基本常识和操作方法,我是后来从父亲那里了解到的。
从我懂事起,就开始对这家卤菜馆有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这家卤菜馆的来往越来越频繁,关系越来越密切。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父亲引领的阶段。我十岁以前,父亲在一家社办企业担任食堂采购员,父亲每个星期总是要进城一两次,采购食堂所需各种食材配料。每次到了中午,我就会在卤菜馆等他,父子俩一老一少,每人各来一碗卤菜粉,吃完以后,父亲顺便买点卤肉回家作为晚上的下酒菜。就在这一天,跟着父亲不仅中午可以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卤菜粉,晚上还能吃上几块卤肉,有时还喝两小口酒。后来父亲下放回乡务农,因经济条件所限,到卤菜馆吃卤菜粉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
第二阶段是大哥引领我的阶段。大哥在六十年代初期,先是担任大队会计,后担任民兵营长,正是我上小学期间,每逢星期天,大哥经常带我到这家馆子吃卤菜粉。大哥知道父亲此前有带卤菜回家下酒菜的习惯,也会顺便带回一些卤菜给父亲晚上下酒。有时大哥和几个好朋友到卤菜馆喝酒,喝完酒还会打包给父亲准备下酒菜。
第三阶段是我“独立自主”的阶段。我和小伙伴在春天捕斗鱼卖斗鱼,夏天捕鱼捞虾,秋天捕蟋蟀卖蟋蟀、采摘乌桕籽卖乌桕籽,冬天采集中草药,一年四季总是有不少的收获且收入可观,除了学杂费,还购买连环画等课外读物,剩余的零花钱要好好地犒劳自己。我和小伙伴在星期天进城返回的途中,总是顺道拐到卤菜馆,每人来一碗卤菜粉,边吃边观赏韩江的风景:近处,江水滔滔,汽笛声声,时有帆船和轮船缓缓驶过;远处,潮州古城临江的绿色长廊,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南边的湘子桥,历史悠久,古风古韵;北边的金山上,古树参天,飞鸟盘旋,为古城增添自然美景。
一家地处韩江江畔的潮味卤菜馆,让我在少年时期品尝了家乡那回味无穷的美食,领略了母亲河两岸秀丽的景色,令人难以忘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丁玫)18日22时11分、14分,台湾花莲县发生地震。潮州市部分市民表示有震感。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