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大沙河 琅琅读书声

深圳特区报 2021-04-09 06:33

文理一小孩子们非常喜欢力翰科学课程。

2018年启动原址重建的文理一小,目前一期工程已近尾声。图为学校效果图。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文/图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西丽高铁新城……沿着大沙河创新走廊一路向北,如今已是高楼林立、环境优美,不仅科技范儿十足,优质学校更如繁星闪耀。可你知道吗?如果倒退10年、20年,西丽片区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1994年,黄平元从深圳师专毕业,分配到大磡小学当老师。当他乘着布篷子的人货车进了大磡村,只看见一栋陈旧、简陋的教学楼,没有大门、一片砂石杂草地就是操场,初出校园的他差点哭了出来。

昔日村小:吃水靠抬 进“城”靠走

“很多老师第一眼看到学校都想哭,简直到了"西伯利亚"。大磡村附近都是荔枝林和菜园,去罗湖就算"进城",进出村只有半个小时一趟的中巴,大家经常宁愿步行30多分钟路程。”说着,黄平元从QQ空间翻出几张老照片,翻拍的照片如今已显斑驳,却依旧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恍如隔世。

黄平元深有感触地说:“那时,从没想过特区内还有这么艰苦的地方:操场一刮风就是沙尘暴,可也怕下雨,因为老师们吃水全靠村里半山腰的小水库,下雨就只有黄泥汤,有时不得不去学生家里打水、在菜地边冲凉,这种情况直到1996年学校自己打了一口井后,才得到改善。”

“孩子们讲粤语、潮州话、客家话,会说普通话的没几个。”“眼镜蛇半夜爬进宿舍,吓死人!”……黄平元的记忆中,南山北部片区的西丽小学、留仙小学、塘朗小学、平山小学、白芒小学、珠光小学等早期在自然村内建起的学校,那时无一不是如此。“好长一段时间,家长们都热衷于把房子买到(南山)南边,为了孩子上学。”回忆起这段经历,黄平元感慨万分。

校舍新颜:校园美成片区“地标”

1998年前后,黄平元眼见大磡小学平地起高楼,旧貌换新颜;2014年,他从大磡小学调往留仙小学担任副校长,并在学校更名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一小后担任该校校长。“留仙小学现在这栋教学楼是2003年前后,南山校园第二轮大规模改扩建期间建成的。2018年7月学校更名,当年9月原址重建一期工程启动,我们所在这栋教学楼将在二期重建时拆除。”隔壁新校园的施工声隐隐作响,他欣然提出带记者到工地上走一走。

绕旧校园外墙走进被隔开的工地,一期工程已是尾声。黄平元如数家珍:“这里做图书馆、这是武术室,外面这片计划做乒乓球训练厅;这边是操场,靠山的一侧建成学生的攀岩墙,靠深职院的一侧建特色运动区;正对校门栽了一棵凤凰树,等到花开自成校园一景。”他略显激动地说:“今年秋季师生们就可以搬入新楼,待到二期竣工,文理一小将成为一个崭新的现代化5G智慧校园,能和深圳任何一所中小学相媲美。”

说起近五六年间的变化,黄平元尤为感慨:“仅文理集团四所分校,就有三所正在施工改扩建,不久,文理(集团)科创学校也将原址重建,四校的建设总经费预估高达15亿元。今天,再看西丽片区,一座座现代化校园镶嵌在大沙河两岸,这些"教育新地标"说不准就是下一波"打卡地"!”记者抬头望去,新栽下的凤凰树正含苞欲放。

自带流量:读书不再舍近求远

“今天是2021年3月23日,很巧也是我年满60岁的日子。”日前,国内多位知名教育专家来到科创学校“问诊把脉”,集团总校长吴希福的意外“爆料”让严肃的会场多了几许温馨。“2015年,吴校长从后海抽调到北部筹建文理学校,3年后建成文理集团。”坐在台下的黄平元悄悄向记者介绍着。

提起学校发展,吴希福很自豪,“2013年南山区教育局就出台"南山教育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将北部片区教育发展列为攻坚项目之一;2016年,"北部片区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我来到西丽。虽然文理集团四校的非深户籍儿童约占六成,但南山一视同仁按"南标"高水准建设校园、还提出"打造世界一流教育"的教育目标,给了师生和家长们底气。学校刚办时,家长都担心学校到底行不行,集团成立后,现在都问积分够不够。”

站在科创学校操场上举目四望,建设中的大疆总部新大楼“天空之城”、优必选机器人大厦近在咫尺,吴希福指着一派繁忙的留仙洞总部基地说,“在南山区教育局带领下,文理充分利用大沙河沿岸的高端资源,借力南山校外脑库、引入外籍副校长、布局信息化教学、导入国际化思维,成立集团后,无论是硬件设置,还是师资水平、管理水平、课程创新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文理四校位处科技核心地带,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正聊着,参加问诊活动的家长李先生聚了过来,他聊起:“文理开的集团课程孩子很喜欢,有脑科学课程、力翰科学、校园车间,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就近入读,考察后我们也放弃了到南边上学的打算……”一位秦女士也笑称:“我有套房子在西丽,父母住着,看样子,非常有必要考虑一下这边的学校了!”

记者手记

端平教育这碗“水”

什么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向往,与片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如何在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上端平南山区“南北片区”这碗水,南山从片区发展角度,坚持创新推动,多管齐下,让居民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一步步走向现实。从小看这是一个片区优质均衡的努力成果,从大说未尝不是深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质量提升的一个特写——抬高底部,让洼地变高原,深圳基础教育积跬步至千里,不断积蓄着进一步发展的动能和势能。

“端平教育这碗水”,这碗水,是深圳教育不断扩大的资源总量,其中有自然形成的落差,也有发展先后的存量差异。“端平这碗水”的过程,就是更多深圳居民公平地享受高质量教育的过程。

“上善若水”让教育优质平衡成为深圳双区建设的先声和标志之一;“水利万物”让全体市民都能分享到改革开放的红利,让莘莘学子不再择校奔波;“水涨船高”让优质教育从点到面、由近及远地不断扩展和渗透,让全市教育的水准与世界一流水平看齐;“源头活水”更要求这种“高峡出平湖”的过程,既要流向通畅,又要蕴含自生动力,形成“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绿色教育生态。

可喜的是,深圳教育正在以“上善若水”的博大情怀,让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教育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映照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时代倒影。

大事记

2015-2020深圳教育建设大事记

1、2016年,深圳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复查。30所中小学校新改扩建完工,新增3.1万公办学位。

2、2017年,首次召开全市公办学位建设专项督导自评报告会,在国内率先探索学位建设督政新机制,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公办学位的行为主体、责任主体。2017年共新改扩建34所中小学校,共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万个、高中学位6600个,数量居近五年来之最,其中72%位于原特区外。

3、2018年,学位建设等民生工程成效显著。一是全市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4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位6.29万个,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26%,在前年新增5.1万个学位基础上,新增学位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检测结果显示,深圳义务教育办学水平领先珠三角,在全国处于前列。

4、2019年,出台《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出40条改革举措,努力打造与城市地位相匹配、中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教育,绘制了未来五年深圳教育发展的路线图。

5、2020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学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召开建市以来首次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到2025年新增百万个基础教育学位,将从根本上解决学位紧张问题。2020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1.1万个,再创历史新高。

新闻推荐

?潮州市首个新冠疫苗流动接种点启用 市民可在“家门口”打疫苗

本报讯(记者梁佳涛通讯员枫宣)为加快建立人群免疫屏障,有效预防新冠病毒传播,让群众更方便更快捷接种新冠疫苗,4月1日,枫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