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春日看最美母亲河去 走读韩江(潮州段)中下游两岸的人文景观

潮州日报 2021-03-30 11:12

三元塔溪水潺潺的庵江溪龙湖古寨龙湖古码头水利公园洪灵菲故居粤海关庵埠总口遗址

流金岁月春意浓,盎然春景美如画。

在这草长莺飞的三月,柳树抽新芽,木棉挂满枝,灵动的韩江春水奔流不息,滋润着潮州大地,处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滔滔不绝的韩江水,孕育着千年潮文化。水天一色、碧波荡漾的江面,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沿江层次错落的房屋,白鹭觅食嬉戏……春日里,不妨约上三俩好友,欣赏江景,走读韩江(潮州段)中下游两岸的人文景观。

静谧古寨焕发新生机

位于韩江中下游的龙湖古寨,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承载着历代先贤创立的潮文化历史长卷。明清时期,这里是潮州府重要的贸易商埠,繁荣的商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涵养出独特的民俗文化,包括舞龙、舞鲤鱼、英歌舞等。

如今逢年过节,寨内依然舞龙狂欢、英歌起舞。在这里,可以吃到享誉海内外的龙湖炖糕、龙湖酥糖、书册糕等传统小吃。这些小吃先后被评为“广东名小吃”“广东名小吃金奖”。目前,龙湖舞龙、龙湖酥糖、龙湖炖糕都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走在古寨的石板路上,似乎可以感受到以前这里的百姓挑着扁担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过……随着古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完善、沿韩江滨江栈道的美化,每逢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原本静谧的古寨也逐步热闹起来。

领略三元塔残缺奇姿

往韩江东溪下游驶去,便可看到历经几百年风雨的急水塔。急水塔,原名三元塔,据查在明朝时就建成了,韩江至此水流湍急,盖因两岸猫头山和鲤鱼山对峙,江水至此变狭,水急浪凶,过往船只及两岸民众多受此苦,故明朝时盖塔填之,祈求过往船只及两岸安康,民间常称塔为急水塔。

“三元塔”的“三元”寓意是解元、会元、状元(三者分别是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潮州有文状元林大钦、武状元黄仁勇、榜眼王大宝、探花姚宏中等。冠上这个塔名,有称颂潮郡学风昌盛、人才辈出之意。

抬头仰望急水塔,塔门年久失修早已残破不堪,塔门上的“三元塔”三个字和塔门对联仍然依稀可见。目前,三元塔虽只剩下五层半残缺奇姿,但仍能领略到其雄伟壮观的气势,让人不禁遥想当年,在这浩瀚的江面上,这座古塔是怎样建成的?

走近革命英雄洪灵菲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给这个时代留下烙印的英雄。近现代,韩江流域出现了一批走出本土,向外追寻理想的有为青年,他们以笔当枪,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大声疾呼,其中包括洪灵菲、戴平万和冯铿等左联文学青年。

洪灵菲故居,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安区江东镇红砂村,距红棉公园约2.5公里,这座以“亦瑞居”为名的老建筑,成为红砂村乡村文化的一大亮点,是“左联”红色文化的纪念节点。

领略左联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深刻感受革命烈士的家国情怀。目前,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的洪灵菲旧居已经修缮完毕,成为展示“左联”潮州英杰精神的重要窗口。

此外,红棉公园是南粤左联之旅的一个重要节点,集中介绍和展示韩江左联文学青年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活动、文学作品及家书文献等资料。

红色革命遗址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潮安区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一批红色文化遗址展换新颜,进一步激活红色记忆,延续红色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邂逅岭南水乡风情

曾经被戏称为“肮脏溪”的潮安区庵埠镇庵江溪,如今溪水潺潺,沿溪两岸白墙青瓦,小桥流水,景色宜人,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

记者站在护堤路赐茶水闸段的堤坝上,向西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写有“庵江溪”三个大字的路标,黑白灰相间的路标造型取自潮汕传统民居“厝角头”,别有一番韵味,这里便是庵江溪引韩江水的源头。

随着溪流的流向放眼望去,江面上横跨着多座古色古香的桥梁,沿江两岸绿化景观遍布,保留潮式传统建筑风格的老房子换上了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新衣”,浓郁的岭南水乡气息扑面而来。

庵江溪,从官路赐茶水闸至万和桥,全长约2.24公里,途经官路、乔林、仙溪等11个村居。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庵江溪沿岸乱搭乱建,生活污水直排,导致溪水发黑发臭,污染严重。近年来,庵埠镇大力开展水环境治理,溪流环境逐步改善。2019年,潮安区政府启动庵江溪立面改造提升工程,通过清理两岸乱摆乱卖小摊档,拆除两岸违章构筑物,河底清淤,砌两岸石栏杆,路面灯光及铺户立面改造提升等工程,2019年底基本完工。

如今沿岸商铺林立,环境整洁,找一个悠闲的午后,沿着庵江岸边散步赏景,感受别样的江南风情。

昔日海丝地标庵埠海关

沿着庵江溪顺流而下,在万和桥附近的空地上可见一艘崭新的巨型木船,这里便是由原来的万和市场新改造而来的古港公园了,这里曾是粤东“各口之首”庵埠海关的所在地。

以前庵埠属潮州府海阳县,地处韩江出海口,是海阳、揭阳、澄海等地交界。由于位居水陆要冲,交通便利,这里很快发展成为商贾福辏、海船云聚的繁忙港埠。据《潮州府志》中记载,“庵埠集百货之舟,如蜂屯蚁聚”,可见当时该港已颇具规模。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为顺应海上外贸需求,在广东创建粤海关,并相继成立了七大总口。其中,潮州总口就设在庵埠,因此俗称“庵埠总口”。

据当地人介绍,原来以前的海岸线距庵埠仅咫尺之遥,在庵埠寨往南不远处便立有“去海已咫”的牌匾,而庵江溪横穿整个庵埠寨,成为当时潮汕地区商船出海的不二选择,只是后来由于海岸线南移和汕头港的崛起,庵埠港的地位优势才逐渐减弱。1853年,粤海关在汕头妈屿岛设置潮州新关,庵埠总口及其所辖各口均归其管辖,庵埠总口自此变成分卡。直至1931年,庵埠海关才最终被撤销。

在2018年年初,庵埠海关成功入选“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庵埠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历史,逐渐被世人所了解。据介绍,庵埠镇希望借助庵埠海关入选潮州海丝文化地理坐标,及庵江溪改造工程的有利契机,在落成的古港公园上,布置有地标式意义的相关设施,使其成为庵埠镇的一块新地标,让更多庵埠乃至潮汕人了解庵埠海关的这段历史。

□文/本报记者黄琼

□图/本报记者李浩民陈宏文梁佳涛

新闻推荐

城新西路(潮州大道至枫春南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 机动车道绿化带路树迁移完毕

本报讯(记者詹嘉鹏郑媛)市区城新西路(潮州大道至枫春南路)改造提升项目进展顺利。昨天,该路段机动车道绿化带路树迁移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