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进行时,你准备好了吗?

潮州日报 2021-03-24 16:12

?凤新街道高厝塘村的智能垃圾分类箱美观醒目,密闭牢固。在开元路一小区,小区里的垃圾收集区域设置有分类垃圾桶,但垃圾桶内的垃圾几乎都是混投混放。中国联通潮州市分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智慧垃圾平台。

垃圾分类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近年来,潮州市立足实际,加大设施建设投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要求,积极推进潮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同时通过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垃圾分类的人群知晓率。

那么,潮州市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实地走访,采访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主体,了解潮州市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的具体情况,倾听相关人士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垃圾分类“上头热下头冷”

近年来,潮州市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选取古城区部分景点景区及住宅小区作为试点先行。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有关部门与环卫公司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但是市民热情普遍不高,整体情况呈现“上头热下头冷”局面。

去年底,市区在古城区开元广场停车场入口处设置了一个智能柜式垃圾箱。该垃圾箱有织物、纸类、金属、玻璃、塑料和化妆品等六种投放口,市民可自行扫码开箱投放可回收物,便捷又环保。

设置这款多功能的智能柜式垃圾箱的初衷,在于帮助市民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但是,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该垃圾箱一侧被护栏围住,箱体已经沾满灰尘,箱体上的电子显示屏并未通电,处于“罢工”状态。垃圾箱的化妆品投放口塞满了黑色垃圾袋、废纸等垃圾杂物;玻璃回收口则被一个酒瓶卡住,里面有不少塑料袋等垃圾杂物。

在牌坊街,蓝、红、绿、黑四种颜色的垃圾分类箱随处可见,分别用于收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那么,这些垃圾分类箱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呢?

位于牌坊街蔡厝巷附近的垃圾分类收集点,厨余垃圾箱内除了有厨余垃圾外,还有不少纸盒、塑料袋、饭盒等垃圾杂物,有害垃圾箱内既有食物残渣,也有纸杯、竹签等。记者留意到,尽管该垃圾箱的箱体有明显的垃圾分类标识,箱体后方墙上张贴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但投放者大都视而不见。

在大石狮巷内的一处垃圾分类收集点,有害垃圾箱内“躺”着几个塑料瓶。按照分类规定,这些塑料瓶需投进蓝色“可回收物”垃圾箱中。记者留意到,在四色垃圾分类箱旁边还放置了一个普通的垃圾回收桶。采访期间,一名游客直接将一杯未饮用完的奶茶扔进普通垃圾回收桶中。记者询问为何不分类投放,该游客称:“扔掉一杯珍珠奶茶的步骤实在太繁琐,看到有综合垃圾桶就直接丢了,不想耗费时间。”

在开元路一小区,小区里的垃圾收集区域也设置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记者查看了这些垃圾桶,几乎都是混投混放,有害垃圾桶里面既有厨余垃圾,还有纸巾、枯叶等垃圾。住户张先生提着一袋混杂的垃圾走到楼下,面对四个垃圾桶,他毫不犹豫地将袋子扔进垃圾最少的桶内。像张先生这样投放垃圾的居民仍是多数,有的居民表示“不知道要分”,有的说“不知道怎么分”。类似上述情况的小区还有不少,均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垃圾还是随意一包扔。

“扔垃圾前我都是自觉分好类的,但在扔垃圾时,见大家都是把垃圾打包成一袋扔了,连收垃圾的工人也是一桶倒进垃圾车,我感觉自己白分了。”市民谢先生说,这种情况见得多了,他自己渐渐培养的分类处理垃圾意识,也慢慢地淡化。“我有想过给垃圾分类,但是有一些垃圾真的搞不懂是属于哪一类。自己也没那么多的时间花费在垃圾分类上,所以最终还是打包成一袋扔了。”市民陈小姐说。

借力“5G+”推动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

手机微信小程序搜一搜,就能知道村里垃圾投递点的位置;走近垃圾收集箱,投入口便会自动打开,实现无接触投放;闲置大件物品还能预约上门回收,给房子腾出空间……近日,在湘桥区凤新街道高厝塘村,记者看到从事垃圾回收工作的唐延龙正通过微信小程序查阅村里各个垃圾收集箱内的垃圾重量、体积,确定需要清理的具体位置,驾驶垃圾转运车前往进行回收清理。

唐延龙所说的微信小程序,即是“5G+智能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去年底,高厝塘村被选为湘桥区农业生活垃圾分类智能示范村,运用中国联通的5G、大数据及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建设“5G+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及投放智能四分类垃圾投放亭,以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平台和数据可视化为监管手段,实时获悉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和执行效果,用以分阶段调整和优化实行针对性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营管理。

智能垃圾分类箱美观醒目,密闭牢固。这个垃圾桶像是长了一双“眼睛”,当你靠近它时,它就会自动打开投放口的盖子,方便村民投递垃圾;当你扔完垃圾走开,盖子则会自动关上,垃圾不会裸露在外,保证垃圾箱周边环境卫生。在这个垃圾箱中间的电子屏上,循环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时时刻刻提醒大家要注意垃圾分类,智能垃圾分类箱化身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员”。

“以前村里用的是敞口式垃圾桶,风大的话,能把垃圾桶吹倒,垃圾散落遍地,影响环境卫生。自从村里换成智能垃圾箱,清理垃圾方便多了。唐延龙说,现在通过微信小程序,村里每个垃圾箱的容量一目了然。垃圾量太多了就马上清理,合理安排回收时间和路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国联通潮州市分公司总经理陈健丰介绍,公司近年来全面推进5G等新型技术与重点行业的融合,推进各个行业互联网+转型。智慧垃圾平台是潮州联通“智慧乡村”综合解决方案的重要模块,用于支持潮州的垃圾分类工作。

“原来环卫人员是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路线进行垃圾收集转运的,但由于村民垃圾投放时间是不规律的,因此经常会碰到部分垃圾桶溢出很久、没有及时转运,部分垃圾桶长期空置,浪费人力巡查的情况。”陈健丰说如今环卫工人可以通过“湘桥美丽乡村”小程序,实时了解每个点垃圾的情况,根据垃圾的空满情况,合理安排转运的频次及路线,极大地提高了转运效率,又从根本上解决垃圾桶溢出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

与此同时,为解决乡村大件垃圾无法及时转运问题,他们还在小程序上增加了“垃圾回收预约”功能,村民有大件物件需要搬运处理的,可以提前预约,环卫人员将根据预约情况调配车辆转运,提高转运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村民满意度。陈健丰还告诉记者,垃圾分类落实完全单靠村民的思想觉悟上,很难得到快速的提升成效。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在“智能垃圾分类箱”上增加了无线监控摄像头实现云视频督导功能,在村民投递垃圾时,对投递行为自动开展抓拍,将每个村民的投递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后续针对性辅导提供数据支持。

高厝塘村支部书记许振歆介绍,为更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村安排“两委”工作人员、保洁员作为垃圾分类的引导员,每位工作人员负责5个垃圾分类点的环境卫生,并引导村民正确投放。推行初期,他们还在垃圾分类箱旁边放置了普通的垃圾桶,给村民一个适应过渡期。许振歆感慨道,尽管该村的垃圾分类还在起步阶段,但已经比刚开始时好了很多。以往村里的垃圾都是扔在露天的敞口垃圾桶里,垃圾桶周边很是脏乱。“自设立智能分类亭后,周边环境改善明显,空气污染和土地污染也得到有效缓解。”

据了解,为保障垃圾分类处理体系高效运行,湘桥区从配备标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运设施设备,到每个村按要求和数量合理配置户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桶、标准化户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桶、配置封闭收运车辆等,形成完整配套。同时,建设两座厨余垃圾就地化减量设备,作为源头无害化减量运行,真正做到垃圾分类从源头抓起。

湘桥区环卫部门积极引导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湘桥区住建局市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积极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并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前年,古城区被选定为潮州市垃圾分类试点区域,湘桥区住建局第一时间按国家新《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购入一批符合标准要求的四分类垃圾桶,为实行垃圾分类工作打好基础,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据市区环卫处负责人廖莎介绍,古城示范片区已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进行“微改造”四分类垃圾收集车40辆、“微改造”的两分类垃圾桶475个,“微改造”垃圾收集箱688个。配置标准四分类车生活垃圾收运车14辆、智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亭8个、四分类亭32个、四分类垃圾收集容器200组、两分类垃圾收集容器400个、家用双向分类垃圾收集容器11000组等。

“环卫工人通常在上午6时30分,下午1时30分,晚上8时3个时间段收集垃圾,节假日会增加次数并增派人手清走垃圾。”嘉宝公司经理刘先生说,与此同时,他们还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环卫人员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为垃圾分类做好基础性工作。

不过,他反映,古城区的大部分居民都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使这些摆在街头的垃圾桶形同虚设。“环卫工人每次开车去清运垃圾,每天都存在混投的情况。”刘先生说,为了不弄脏垃圾桶周边的卫生环境,环卫工人只能将垃圾运回压缩站,再进行第二次分类分拣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

廖莎介绍说,根据省文件要求,2021年底前湘桥区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以同时运至潮州市市区环保发电厂协同进行无害化处理;可回收物部分通过嘉宝公司预约上门进行回收处置,部分由居民主动交给可再生资源企业进行回收。有害垃圾由嘉宝公司集中收集贮存后,委托具备资质的有害垃圾处理机构进行专业处理,确保古城示范片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规范运行。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工程,要改变市民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紧要的就是从源头实现垃圾分类"减负"。这需要每一位市民的配合,我们将持之以恒,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挨家挨户宣传,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廖莎说,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共同爱护我们的生活家园。

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城市都面临“垃圾围城”的问题。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围城、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在湘桥区实验学校教师黄群看来,垃圾分类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和坚持。他认为,学校是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阵地。因为孩子是最容易接受垃圾分类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学校如果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教育,从小对孩子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帮助孩子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再通过孩子,向家里长辈等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相互学习、监督,直至成为一种行为准则。他说,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采用多种方式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垃圾分类意识。

黄群介绍说,为让全体师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该校围绕“垃圾分类”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学校发布《校园垃圾分类行动倡议书》,倡议教师、学生及家庭响应号召,一同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利用微信公众号科普垃圾分类常识,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让学生学会正确分类垃圾。各任课教师利用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另外,学校还在校园内设置垃圾分类桶,成立督导队,纠正学生错误的垃圾分类习惯,引导学生正确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投放。

黄群表示,要想解决垃圾分类处理问题,政府部门必须从源头做起,加大宣传力度,持之以恒,让广大市民充分明白垃圾分类的益处,增强环保意识。他建议,政府部门可以选取部分小区及学校为垃圾分类示范点,通过试点先行,探索经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地实行。

□文/图本报记者郑媛吴育杭

新闻推荐

湘桥区博物馆和文化馆新馆开馆

本报讯(记者刘银璇)昨天上午,湘桥区博物馆和文化馆新馆举行开馆仪式并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至此,湘桥区“三馆一站”全面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