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旧影潮州》编著者丁铨: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口述史创作
丁铨正在向记者介绍《旧影潮州》背后的故事。
由“80后”潮州青年丁铨收集编著、佃燕婉编辑的《旧影朝州》增订本一书已由南方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今日正式发行。
据介绍,2016年《旧影潮州》第一版出版,该书收录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近百年间的珍贵历史照片。去年,丁铨将之前的老照片故事重新进行整理完善。在出版过程中,为了更加严谨,他还专门重新走访核实,在许多老人、学者及热心潮州文化网友的帮助下,对历史口述的细节进行多次校正修订。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打磨,《旧影潮州》增订本正式发行。
该书从影像的角度解读百年前的潮州古城,对于潮州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记者李欢欢郑媛
记者:您为什么想收集潮州老照片,并整理出版《旧影潮州》?是不是出于对家乡的一种情怀?
丁铨:2009年末,那时候我还是一名大学在校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国外的网站上看到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馆藏清末民初的潮州影像,那些从小熟识的风景一时陌生起来,原来一百多年前的家乡是这般模样,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从最初看到家乡百年前照片时的震撼,到收集了更多老照片后对其进行解读,再到第一版《旧影潮州》的出版,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潮州这座古城新中国成立前的影像史进行的一次整理。2016年第一版发行时,有一位诗人如此写到:为出生地写一本书,有如还清旧债,心情愉快。在这本书的扉页,那句“献给我的家乡”,仿如告白,美不胜收。
如果说最初的收集是出于一种情怀,如今更多是一种使命。在潮州牌坊街上,有商铺挂出从网上拷贝下来的潮州旧影,但仔细看又发现其中混进了一些异地的影像。这本书的编辑佃燕婉说过,错乱的信息容易误导他人,这提醒了我们要去做这样一本书,尽可能地校正错误,让更多人从影像甚至更多维度了解潮州的近代史。
记者:如何收集这些老照片?您收集照片之后都会走访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在走访过程有什么事让您印象深刻?
丁铨:我断断续续从外国网站、旧书市场等渠道找寻与潮州有关的历史照片,通过查找资料,询问网友,走访老者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再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分享出去,试着拾回某些遗失的历史细节。
有很多的事令我印象深刻,例如,在一本收集有1911年英国长老会在中国期间照片的相册里,有长老教会女传教士莉娜·约翰斯顿收集的四张潮州照片。有一张照片写了个简单的注释:潮州府的街道和庙宇。可如今,在潮州早已无法寻觅到这景物。我发现照片中间戏台亭阁下的柱子上,写着一联字“且把今人作古人”,这成为破解这张照片的关键所在。经走访,从小在青龙古庙附近长大的90多岁老人邢锡铭回忆道,这就是潮州人口中的大老爷宫,也就是当年的青龙古庙。从宫门出来处有个戏台,戏台的对联是:“宜将后辙观前辙,且把今人作古人。”这张照片是目前唯一能看到的宋代青龙古庙影像,弥足珍贵,这也让我备感影像整理考证及口述历史的重要性。
记者:第一版《旧影潮州》出版后,有什么反响?
丁铨:出书后,有人说他在书中认出他的祖父,也有人找到其祖屋的模样;有研究城市规划的朋友,参考了书中的老照片,完成了他关于潮州城明清佛教建筑的硕士论文;有关注老照片的高中生,通过老照片中提供的文字线索,找寻到了照片原主人的故事;古城里一些客栈的房间提供《旧影潮州》,供游客阅读;我还在多地举办过关于这本书的沙龙和影展,共同探讨老照片带的更多可能性。《旧影潮州》一书及后续一些相关文章,还引起人们对地方古建筑保护和文化保育的重视,特别是对被“遗忘”的三元塔和番仔楼等历史文化遗产的重新关注。这里衍生出的所有意料之外的东西,都让人备感欣喜。
出版,是一件在遗憾中不断追求完美的事情。第一版的《旧影潮州》如投石问路,我们欣喜地听到了许多回音,于是便有了这版增订本的发行。
记者:《旧影潮州》增订本比第一版《旧影潮州》增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珍贵的老照片将首次公开?
丁铨:此次增订本增加了潮州本土的春光影楼拍下的一些潮州全景照片、潮州昔日女子图片、重见天日的潮州府衙等等,并对原版中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和对一些错漏之处进行校正。
其中,有一张重要的照片——镇海楼的正面影像,因为它的加入使得整本书更具分量。1911年,镇海楼被烧毁后,人们便难以在档案中看到它原本的模样。2020年冬,潮州市决定启动实施镇海楼、廖厝祠等重建工作,同年我辗转购买到这张照片,将它收入该书中。潮州镇海楼的高清影像首次亮相,将对重建镇海楼有参考价值。
记者:《旧影潮州》增订本对潮州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有什么价值及意义?
丁铨:本书挑选了部分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影像,是潮州早期的影像。这些老照片让我们窥见历史原貌,多少能为已遭破坏或毁灭的建筑物提供修复时尽可能修旧如旧的依据。它亦提供了历史的细节,我们得以看见文献和口头相传的历史,甚至被时光完全遗忘的一鳞半爪。
在网络和读图时代,我的同龄人愿意听,以至于他们会参与发现老照片的行动,提供相关线索。于是便希望借这扇窗,进而尝试去做更多的事情,譬如让更多本土年轻人参与进来,进行口述史创作和文物文化保育等。潮州老照片的收集和探寻应该是开放的、无止境的,是众人的力量汇聚的,是不断更新、校正和完善的过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晓珊)连日来,潮州市天气持续寒冷,昨天早晨,潮安区凤凰青麻园迎来近年首次大规模结冰,漫山遍野的雾凇冰花,一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