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潮州莸

南方日报 2020-12-24 07:09

潮州莸。丁剑鸿摄

溪流潺潺,嶙峋山石之间,几棵“野草”开着白中带紫的小花,在石缝中显露生机。这是2016年初冬时节,潮州自然爱好者丁剑鸿在潮州深山中的惊鸿一瞥。几年过去,直到2020年秋冬之际,“野草”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不仅被正式确定为植物新种,还得到中文命名“潮州莸”。

这已经成为丁剑鸿植物爱好生涯中的一次奇遇,也是他脑海里抹不去的记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潮州莸这一新物种的被发现,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植物命名和生态保护的讨论。

●策划/达海军统筹/苏仕日采写/许钰敏

非偶然事件

丁剑鸿发现潮州莸不是偶然事件。

“这是木槿花,是落叶灌木,开花主要是白色、粉色和紫红色,还有单瓣、复瓣、重瓣之分……”丁剑鸿是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人,在家附近的公园里游走时,他一眼便能分辨出园中所见的植物。而只识其名也许并不算得上出奇,对于各类花草的属性和特征,这位“95后”小伙能娓娓道来。

平日里,丁剑鸿不爱说话,也鲜少与家人交流和植物相关的话题。从事着与植物毫不搭边的机电工作,闲暇之余,他更愿意沉浸于自己在家中阳台打造的“花草小世界”中,又或者背起相机独自踏进山林中,寻觅和记录各类植物。

初中开始,丁剑鸿便开始捣鼓起各种花草,看到喜爱的植物,也会买回苗木自行栽种。这类花要用酸性土壤种植,那类花要种在阴凉的地方……为了照料好这些花草,他必须要摸清各类植物的脾性。慢慢地,家中阳台已经培育了几百种植物,不同时节里,各类花卉竞相开放,这里俨然成为一个小型花园。

“与大自然接触的时候,我觉得更加自在。”这些年,丁剑鸿一有空就往山里跑。“有水就有路。”在山里“探秘”的时候,他总是会尽量让自己沿着水流的方向走,下山的时候才不容易迷路。看到不认识的植物就随手拍照存图,回到家里再继续上网查询了解。为了询问植物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他加入到植物爱好者聚集的QQ群、贴吧中,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志同道合者讨论交流。认识的植物越来越多,而他自己如今也养成了随手拍照记录植物的习惯。

“如果没有积累这些对植物的认识,即使遇到了也只是匆匆一瞥,更没有后面的故事。”潮州自然爱好者陈明丰谈起丁剑鸿与潮州莸的缘分,感叹道。

发现潮州莸的那天,对丁剑鸿来说,只是他上山观察植物的日常中,再寻常不过的一次。第一次见到这种植物时,他没有多作停留,只是觉得陌生,便随手拍照记录下来,想着回家再查询。他也没有想到,这个普通的举动,成了一个植物新种走进大众视野的开始。

2018年春天,丁剑鸿又一次前往这片植物的发现地。一年多来,他在网上查遍了资料,也询问过不少自然爱好者,但查不到有关这一植物的信息,也无人知晓。带着许多疑惑,他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棵活体标本,带回家中种植,希望能够更深入观察和了解其生长情况。

无名“野草”系新物种

又经历了将近一年的等待,时间来到2018年11月,丁剑鸿在家中惊喜地看到,它开花了。而这一年,丁剑鸿也恰好了解到潮州有一个自然爱好者群体,并加入他们组建的微信群中,并因此结识了不少喜欢植物、有着共同话题的朋友。

同在潮州自然爱好者微信群中的陈明丰了解后,经过多番查阅和比对,发现该植物与莸属植物相似,但当时潮州有记录的莸属植物仅有一种,叫兰香草,但从花叶的形状特征,以及生长环境等方面对比后,发现两者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而在国内其他已知该属的植物中都没有与其相近的种类。

这时,有自然爱好者提出,丁剑鸿发现的这一“野草”,很有可能是个新种。

为了一探究竟,2019年2月,丁剑鸿与潮州当地的自然爱好者一同再次前往该植物的发现地,更加全面仔细了解该植物植株的生长环境和分布情况,同时记录影像。爱好者们前后走访调查了潮州上百条溪谷,初步确定该种植物仅分布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整个峡谷数公里内,仅有两处发现,且数量加起来仅两百株左右,每年11月前后开花,均生长在向阳的石缝上,或者坑流之旁,可见生命力十分顽强。

但要进一步对该物种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和判断,仅凭自然爱好者的力量,仍十分有限。2019年4月,恰逢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教授陈又生与其学生到潮州调查堇菜属植物的分布,丁剑鸿作为向导带他们到该物种的发现地,并委托陈又生帮忙进行鉴定。

该研究团队随后采集活体标本回实验室培植,并开展分子系统学研究及分子鉴定工作。经研究鉴定,最终确定其为一植物新种,并于今年9月底在国际生物分类权威期刊《Phytotaxa》上正式发表论文,描述并命名了唇形科莸属新种。

潮州莸究竟有何特别之处?据该论文显示,唇形科植物在国内有99属800余种,而莸属植物全世界此前仅有7种。据介绍,该新种叶子互生,是国内唇形科中第二种互生叶的种类,另一种则是在海南发现的保亭花,也十分稀少。此次发现,使得广东莸属植物达到2种,世界上莸属物种达到8种。目前潮州莸仅发现两个种群,初步估计成熟个体数量少于250株,依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等级和标准,可以列入濒危(EN)等级,属于比较典型的极小种群植物。

至此,在专家与自然爱好者共同努力下,这些曾经的无名“野草”终于被世人所知,也因“潮州莸”这一中文命名引发更多关注。

关于新物种命名的探讨

一个植物新物种该如何命名?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高级实验师、博士吴永彬介绍,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对新发现的植物新种,采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即一个植物的学名由“属名+种加词”两部分构成,并且采用拉丁语进行命名,这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可以避免“同名异物”或者“同物异名”的情况出现。

“一个植物的命名,可以包含很多信息和意义。”吴永彬认为,像此次潮州发现的这个新种,它的拉丁名能直观体现植物“叶互生”的形态特征,而中文名取名为“潮州莸”,强调了发现地的意义,对潮州来说也是外界了解该城市的一个窗口,更具社会价值。这种情况下,这一新物种的拉丁学名与中文名上的命名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互补。

目前潮州莸的中文名已获得中国自然标本馆(CFH)、中国植物物种名录和多识植物百科的认可。

潮州自然爱好者丁铨认为,以“潮州”命名该新种,对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本地对该物种的重视程度。他介绍,在国内有不少新物种因为以“地名+属名”进行命名,从而走进更多群众视野,并且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例如莽山烙铁头、百山祖冷杉、海南长臂猿、弄岗穗鹛等,让许多人慕名前往,也促进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

其中,如在广西发现的珍稀鸟类弄岗穗鹛,就是以发现地龙州县的弄岗村命名的。近年来,国内不少外观鸟、拍鸟爱好者慕名而来,也进一步带动了这个边陲小境的生态旅游经济。现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各地“鸟友”聚集地,衍生出民宿、摄影培训、观鸟向导等业务。

“潮州莸植株亭亭玉立,姿态优美,花朵清新优雅,具有很高的园林开发价值。”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青年教授李波认为,潮州莸不仅对于理解和探讨唇形科植物的性状演化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同时如果加以培育,或许还可发挥更高的观赏价值。他建议当地政府与相关科学家合作,开展潮州莸的人工繁殖和培育,早日实现规模化种植,让潮州莸开遍潮州。

潮州植物爱好者认为,如果能够进一步挖掘其更多学术价值,以及延伸其社会价值,将潮州莸发展成潮州的一张“名片”,能有助于更好带动潮州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发现新物种之后

近段时间以来,潮州莸得到了潮州本地乃至国内的不少关注。但发现潮州莸之后,随着而来的,除了一系列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还有更多生态保护问题值得重视和思考。

潮州市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科科长刘永宗介绍,获悉潮州莸被证实为新物种后,潮州市林业局十分重视,立即向省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多次向省植物科研机构和植物学有关专家联系沟通。下来将按照省林业部门和植物学有关专家的意见,组织专家到实地对潮州莸的群落学、生物学特性、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考察,内容包括潮州莸的群落组成、结构,种群竞争力、个体数量,分布面积,物候与生长状况,受威胁情况,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野外调查,根据IUCN评估标准进行物种珍稀或濒危等级评估。

“若该物种属于珍稀的,我们将根据《陆生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对特定区域进行区划落界,现地测量设立界桩,设立小物种自然保护区或特別保护小区加以保护;若属于濒危或极危的,我们将按照有关要求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并逐级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申报该物种的保护等级和将其列入保护名录。”刘永宗表示,除此之外,还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

近日,潮州的自然爱好者发现,现在网上已经有售卖潮州莸苗木的情况出现。“潮州莸的数量原本就十分稀少,但还出现了肆意采摘售卖的情况,我们十分担忧。”陈明丰表示,希望引发有关部门的重视,对潮州莸进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潮州市林业部门回应,对此,已指导潮安区自然资源局组织当地护林员加强巡逻,对发现有采摘潮州莸或其它保护植物的行为,立即报告林业主管部门进行严肃处理。此外,潮州林业部门还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打击整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采滥挖和违法经营利用潮州莸或其它保护植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在潮州莸分布的区域树立固定宣传牌和挂横幅进行宣传保护,致力保护好潮州莸或其它保护植物资源的安全。

“植物没有贵贱之分,都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吴永彬认为,在探讨潮州莸保护问题的同时,希望在植物保护乃至生态环保方面,也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李波认为,潮州莸的发现过程,充分体现了国内植物分类专家群体与当地植物爱好者群体的良性互动,有利于鼓励国内各地的分类爱好者参与植物的发现和保护,更好地为生态保护工作助力。

■关注

潮州有个“自然科学教室”

“小朋友们看过来,榕树长着气根,大家一起观察看看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作用呢?”12月19日早上,一场户外自然科普教育活动在潮州市慧如公园举办,40多名儿童在父母陪伴下,跟随潮州自然爱好者的引导,分组对公园内的动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这是“潮州自然教室”团队组织举办的公益自然科普活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小朋友们跟随科普老师的脚步,边走边看,不时停下脚步,驻足观察各种花草和鸟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老师,为什么印度榕的叶子会流出白色的汁液?”“老师,这个叶子为什么背面是红色的?”……观察过程中,小朋友们不时发出疑问,科普老师则通过耐心引导,让小朋友们发现大自然的巧思。不少小朋友也自觉带上纸笔,认真记录。

“在认识生物的时候,我还能知道它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知识。”江欣乐就读小学六年级,在父母的陪伴下,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到现在,她已经连续参加了潮州自然教室举办的多次讲座和室外科普活动,每次的学习都让她收获满满。

潮州自然爱好者陈明丰是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也是潮州自然教室团队的负责人。他介绍,从2015年开始,该团队便自发在潮州区域内组织开展纯公益性的亲子自然科普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0余场室内专题科普讲座,同时走进社区、公园等地方,开展各类有趣的室外科普活动,迄今已累计举办了30余次。去年,该团队还筹办了生态摄影展,让更多的市民、学生去感受潮州生态之美丽。

刘少芸是潮州市城南实验中学的一名地理老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她利用周末时间,参与到自然科普的公益行动中。“希望让他们了解自然的过程中,也学习如何发现自然的美,发现世界的美。”刘少芸认为,在公益科普的过程中,她也更注重引导儿童发现和观察身边事物,获取生物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陈明丰介绍,在潮州自然爱好者的微信群中,大家时常会进行探讨和交流与生物相关的话题。这些爱好者来自各行各业,利用假期周末的时间,他们热衷于走进山林,观察和记录潮州的野生动植物。近几年来,除了自然公益科普以外,他们还致力于潮州物种的调查和记录,共拍摄和整理了潮州3000余种植物以及300多种鸟类。

新闻推荐

潮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名单(30名)

潮安区李少琳潮安区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主管药师邵湘村潮安区人民医院内科医师,主治医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