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深度融合打响文化潮州品牌以绣花功夫让古城“活起来”
潮州广济门
潮州工夫茶
文/羊城晚报记者赵映光图/羊城晚报记者宋金峪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有着数不尽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当非遗遇上文物、文物景点成为潮州古城文化旅游的核心载体时,千年古城鲜活起来了。
日前,羊城晚报记者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央及省市媒体赴潮州开展主题采访活动时获悉,近年来,潮州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古城区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以“绣花”功夫让古城“活起来”,通过以文塑城、以文兴旅的文旅深度融合方式,让潮州古城的悠远文脉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延续传承。
保育活化千年古城
据统计,潮州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共22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共45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7处,拥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6项,其中省级以上38项、国家级15项。
漫步在潮州古城广济桥、许驸马府、己略黄公祠、韩文公祠等各级文物景区里,经常可以遇见潮州手拉壶、潮州麦秆画、潮州工夫茶、潮州歌谣等一系列非遗项目的展演。据悉,这是潮州的“文化古城·乐享名街”品牌活动,至今已举办600多场次,被评为“广东省2019年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
据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潮州市近年编制了《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潮州市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布了《潮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进一步加强古城区的文化遗产保护。2019年,潮州古城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列为首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试点单位。
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潮州市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推进古城文物建筑、街区巷道的保育修缮,把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初步打造成为集文物保护与文化体验、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特色文化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文物博览区、文化展示区、古城生活区和旅游商业区。
其中,牌坊街聚集了数十家非遗文化展馆,展示潮绣、木雕、陶瓷等非遗文化;牌坊街义兴甲巷则被文化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广东省第一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街;一江两岸夜景灯光秀“凤城之光”则成为潮州夜空靓丽的风景线,还变身“网红打卡地”。
微改造复原古城肌理
如何让市民和游客于细微处感受到城市温度?“绣花功夫”复原古城肌理是潮州市给出的答案。
据悉,近年来潮州市启动了古城甲第巷、义井巷、西马路、义安路、东平路等33条街巷的“微更新”项目,严格遵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发扬“绣花”功夫,在更新改造中尽力将建筑、街巷原来含有的传统元素保留下来。
小规模、渐进式、有温度的“微更新”项目,盘活了古城民居建筑,街边的商铺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和投资人开设极具潮州文化特色的文旅产业;而重焕光彩的古城老宅、老街小巷也吸引了客栈、工作室、民宿等诸多文化业态进驻,古城在保护与利用中实现良性循环。
结合古城的微改造,潮州还通过实施“百家修百厝”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文物保护和修复,启动了海阳县儒学宫、唐伯元旧居等139处文化遗迹、31处文保单位修缮工程。
位于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的龙湖古寨也正日益成为潮州文旅深度融合的又一个典范。据悉,潮安区正以龙湖镇龙湖古寨为核心,串联江东镇、东凤镇、浮洋镇,结合古巷镇、登塘镇、凤塘镇等,形成龙湖古寨人文景观带,与潮州古城密切联动,成为潮人文化旅游展示带。
记者日前在龙湖古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福昌的带领下,漫步于这座始建于南宋时期、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古寨中,只见巷陌纵横,名宅巨祠无数,这些建筑既体现了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又荟萃了木雕、石雕、嵌瓷、彩绘、贝灰塑等典型的潮汕民间工艺精华,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
值得一提的是,潮州还依托陶瓷、婚纱礼服产业和美食品牌,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婚庆旅游和美食旅游等新业态,17处潮州文化研学游基地,更是将陶瓷、单丛茶、食品、潮菜等资源和老字号品牌网罗其中。
如今,潮州已成为广东省内旅游重要目的地、粤东旅游核心城市,并获评游客“最喜爱的国内游目的地”。去年,潮州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荣获广东省首批十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称号;今年,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被省推荐为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被推荐的城市。
新闻推荐
潮州市4个治超监测点投入使用 12月10日0时起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处罚
图为新建的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本报记者丁玫摄本报讯(记者丁玫)潮州市普通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点建设自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