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阿湃:工写兼修,永不满足

南方日报 2020-11-01 06:43

《大湾区来客》(国画)郑阿湃作

●阿平

在潮州籍国画家郑阿湃的回忆里,自己从记事起就喜欢上画画了。他的父亲与广东著名画家林丰俗是发小,他们一起学过画画,但他的父亲没考上美院,成了一名牙科医生,于是就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学画画。郑阿湃说,如果不是父亲的缘故,他这一生也许会选择从商,那么人生历程又会是另一番模样了。

不过,因为父亲与林丰俗的这层关系,郑阿湃学画就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前,林丰俗每年回乡探亲都住在郑阿湃家,没事就教郑阿湃画画,至今家里还保留着许多出自林丰俗之手、写着“阿湃看看”“阿湃学学”等字样的示范画作。通过林丰俗的牵线,他还有幸得到过一张方楚雄的画作。后来读广州美院时,他就跟着方楚雄学画,学了很长一段时间。正是机缘使然,郑阿湃得以师从林丰俗、方楚雄这两位广东花鸟画大家,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同样是在林丰俗的引荐下,郑阿湃很早就结识了另一位恩师——林墉先生。特别是林墉在从化温泉养病的那段时间,郑阿湃当时在那里工作,几乎天天和林墉碰面。但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倒是很少直接聊画画,更多的是聊人生、聊怎么做人……郑阿湃说,他很感谢林墉老师,因为一路走来,从工作到生活,人生许多大事都离不开恩师的提携和关照。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郑阿湃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先是在从化一家温泉宾馆工作了十二年,后来又回到广州美院读了两年硕士班,毕业时刚好赶上广州画院第一次向社会公开招聘画家。于是,他马上报考,并凭借国画第一名的成绩被顺利录取。

进入广州画院工作后,郑阿湃最大的感受是以前在温泉宾馆工作时很少有时间和场地创作大画,现在不仅具备了这个条件,而且可以大胆尝试各种绘画主题,除了花鸟,乃至人物、山水都画起来了,他还通过画院的平台获得了难得的写生机会。此时,作为专业画家的郑阿湃,视野开拓了,品位提升了,对作品的审美要求也不一样了。比如对于花鸟画,以前他觉得有点小情趣、有意境就够了,进入画院后,他开始尝试将传统花鸟画与更宏大的时代主题挂钩,无形之中产生了更强烈的创作热情。

有趣的是,郑阿湃从小学的是写意画,可他在人们的印象中却是一位工笔画家,这是为什么呢?郑阿湃说,原因之一是因为当年他读广州美院时,班主任是工笔大家苏百钧,还有老师万小宁也是工笔名家,受他们影响,自己开始研习工笔画;接着读研究生时,他跟着方楚雄老师学习的虽是兼工带写,但还是偏工笔的,而且他自己也很喜欢工细的宋画。他还记得,当时出了一套两册的《宋人画册》,定价达500元,在那个年代对一个学生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他也毫不犹豫地买了,经常对照着不断临摹,勤加研习。加上前几年,他入选各大画展的作品也往往是工笔画,于是就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工笔画家”郑阿湃的印象。

林墉评价郑阿湃的作品:“看笔墨有岭东味,看造型有岭南味”,可谓一语中的。出生于岭东的郑阿湃自幼承家训习画,而且有幸得到艺术大家林丰俗先生亲为示教、多方点拨,师承起步甚高,笔墨的传统学养深具积淀;同时他又在广州美术学院接受了多年系统的学院式训练;他长年生活和工作于岭南,诸多岭南名师或艺术同道的学术滋养与切磋,自然将备受海派画风影响的岭东味与深耕现实生活的岭南风兼容于一身。基于其生活与成长的阅历和向来热衷于深入大自然写生,他工写兼修,创作颇丰,勤奋过人,因而我们细品郑阿湃的绘画时,可以时而感受到深厚传统文化根源的依托,时而感受到浓郁生活气息的弥漫,时而感受到文人画意趣的诗情,时而感受到院体画严谨的雅致。

郑阿湃的创作中,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涉猎,布景落墨多从写生中来,不管工笔也好写意也罢,题材不一,手法多样,涉笔成趣,各种素材图式经过他富有创造性的糅合与重构性的改造,展现出丰富多变的新鲜感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其作品既具有严谨的笔墨造型与感性的内心映照,又通过大量写生超越了传统绘画的程式化,精准而不拘于典范,宏大而兼顾时空,笔下物象充满着自然的气息和灵动的意象;在特定的氛围营造和细节刻画中不仅有着广博的审美意趣,又似乎洋溢着日本绘画的装饰美感,也充盈着作者豪迈爽朗的性格气息,严谨精致的格局中仍不时释放出他人所不及的野性与灵性。他以师承的根基、时空的眼界与文化的根源,架构起与当代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自身审美谱系和自成一体的艺术精神品格。

近几年来,郑阿湃画写生画更多了,参加学术展出也以写生画居多。仅去年一年,他创作的四尺三开、可以留下的写生画就近三百张,几乎平均每天画了一张写生画。他说,画画是手头工夫,不能光说不练,画画上很多问题,必须在手头磨练中解决的。于是,从写意到工笔、再到写生,郑阿湃就这样画个不停,但每次创作到最后,他都对结果不够满意,总觉得需要补课的东西太多。他想起了从小到大,他父亲总是强调他要“多读点书”,书读得越多,他就越是感到不足。

在创作的同时,他也一直在思考。尽管写意、工笔与写生是他的主要创作形式,但他又认为,工笔绝对不是写意的基础,工笔画得好,不代表写意就能游刃有余;相反,工笔画多了,写意会放不开,反而是写意对工笔的裨益更大,比如构图的灵活性和意蕴贯穿其中。再比如,他认为写意其实比工笔难,写意画的创作与画家的心情及个人性格有关,画面更多的是意境与内涵的表现;至于写生,直接锻炼的是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在他看来,写生采用什么手法是随机的,画家走进大自然并非为了照搬,而是通过手法与画面的处理,去解决创作的问题,去表现作者的思考,形成作者的面貌与风格。

说到风格,郑阿湃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一个人的风格是自然形成的,有的人也许很快就能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而他自己的作品身上却依然带着林丰俗、方楚雄等老师的影子。还有一位对他影响甚深的前辈大家是陈永锵,在一次“师带徒”的联展上,他拜在陈永锵门下,从此陈永锵给他讲了很多画画的道理与画面处理的手法。陈老师创作的思路广、点子多,带着他办展览,这些对郑阿湃的面貌变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要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郑阿湃认为自己还需要不断涉猎、不断提炼,做到有所选择,有所舍弃。

郑阿湃当上广州画院副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之后,想做的事、想画的画还有很多很多。怎样才能画得更好呢?郑阿湃认为,对他来说,要画好已不是手法的问题,而是个人综合修养的问题,但偏偏修养又是无止境的,所以他永远都在不满足、在不断的进取中。

在持续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要求之中,郑阿湃的艺术也在不断耕耘中孕育生机、不断进步。郑阿湃是进取的、是勤奋的,期待他日渐丰满的艺术面貌、愈发显出独特的绘画个性,更多地呈现在广东乃至全国画坛上,赢得更多喝彩。

新闻推荐

韩江潮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作为示范样板在韩江流域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第六次联席会议上推广

本报讯(记者郭博文)日前,韩江流域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第六次联席会议在潮州市召开。会上,省韩江流域管理局、潮州市河长...

 
相关阅读